金庸的《書劍恩仇錄》第八章中,寫乾隆送給陳家洛一塊寶玉,上面寫着四行細篆銘文:“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謙謙君子,是一個很高的褒義詞。每當用這個詞來形容人,就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謙虛謹慎、彬彬有禮、溫文爾雅等美好品質。
謙雖然有《說文解字》說的“敬也”之義,但究其本義,當為不自足、不自滿。謙從言兼聲,而但凡是兼聲的字,總含有薄小不足的意思。比如說歉是吃不飽、收成不好。賺也有歉收、不足的意思。䭑是指小食、正餐之後的小點心,溓是指薄水,等等。對此楊樹達先生曾有小文,認為兼本身并沒有薄小不足的意思,而兼聲字卻有,是因為是“受聲義于欠”。故《字彙》說:“謙,不自滿也。”
《尚書》中說:“滿招損,謙受益。”自滿招緻損失,謙虛得到益處,這句話自古以來被奉為至理名言。謙與滿是相對的。我們現在所說的謙虛、謙遜、謙 卑等等詞語,其實都包含着不自足、不自大、不自滿的意義在。明代方孝孺說:“人之不幸,莫過于自足。恒若不足,故足;自以為足,故不足。”謙就是不自足。不自足不是不知足,而是說不自滿、不自得,從而能夠反省自己,鞭策自己與日俱進,永遠充實自己。
開頭提到的"謙謙君子”,出自《周易·謙卦》。當年周公旦曾經對伯禽說,《周易》之中有一道,是“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國家,小足以守其身”,指的就是謙卦。謙卦艮下坤上,上坤為地,下艮為山,卦象就好像地中有山,高山低藏在地中,暗含着雖然謙卑卻内在充實豐滿且高大之意。映照到人的身上,就是“才高而不自許,德高而不自矜,功高而不自居,名高而不自譽,位高而不自傲”(高亨《周易大傳今注》),如此才算得上謙。
在《周易》六十四卦中,謙卦非常特殊,六十四卦很少有六爻都是好的,但是謙卦六爻皆吉,無一不利。比如說初六處在下卦之下,爻辭曰:"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是說謙而又謙的君子無往不吉。但同時也要注意如果沒有厚實 的道德基礎和必要的克己精神,很難做到謙,故《象》言“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謙謙君子,用謙卑來制約自己,常以謙卑自養其德。
除此之外,六二說謙德廣聞,中正獲吉;九三說勤勞謙虛,保持始終,可獲吉祥;六四說發揮謙虛的美德無所不利;六五說居于尊位,行使謙德,無不利;上六說謙極有聞,利于行師。總的來看,下三爻說的都是吉而無兇,上三爻說的 都是利而無害。
這六爻,其實一一解釋了 “謙受益”的道理。所以謙卦卦辭曰:“謙:亨。君子有終。”認為如果一個人能夠屈躬下物、先人後己,并且始終保持這樣謙虛 的德行待人待物,那麼他必然能獲得謙德帶來的福,所在必然亨通。這或許可以 說明謙德的重要性和重大作用,以及謙德是美善可行的。
謙者,衆善之基。透過謙卦,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古人對于謙的原始思考,也能看到謙虛、謙遜、謙卑等美好品格在道德生活中的積極價值。事實上,在曆史上,謙卦可以說是第一次系統而全面地向人們展示了謙的必要性、重要性,并作出了諸多的演繹、論證,使得謙之為德能夠堅強地站立。而後世人們在研究《周易》的時候,必然繞不過謙卦,無論是古代的王弼、孔穎達還是近現代的高亨,他們都在繼承謙卦理念的同時,有所發展、有所豐富,不斷地為謙注入 思想内涵,從而使得謙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中的重要部分、保有美德的關鍵所在,成為人行走世間不可或缺的道德品行。
◎本文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