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讀特
視頻地址獲取中..請稍後
廣告剩餘:-S
深圳視聽中心 制作
進入春季,深圳迎來野生蘑菇生長旺盛期。3月30日至4月5日,我市毒蘑菇中毒風險為中。深圳疾控中心提醒市民,采食野生蘑菇存在着巨大的食品安全風險,稍有不慎就會危害生命健康。毒蘑菇的鑒别需要由專業人員使用專業儀器,市民不要輕信民間或網傳的一些沒有科學依據的說法。預防毒蘑菇中毒的唯一方法就是不采摘、購買和食用野生蘑菇。
深圳最常見的毒蘑菇——白毒傘
僅50克菌體的毒素含量就可毒死一個成年人
01
白毒傘
以嶺南毒王之稱而聞名“蘑”界。
僅50克的白毒傘菌體的毒素含量,就足以毒死一個成年人,是深圳見得最多的毒蘑菇。專家在梧桐山、鳳凰山、銀湖山、碧嶺等地方都發現了它的身影。别看這菇長着一副人畜無害的鄰家女孩的模樣,“穿鞋、戴帽、穿裙”,苗苗條條,白白淨淨。俗稱白毒傘或白毒鵝膏。緻命鵝膏2001年最早在廣州發現,是目前為止造成廣東毒蘑菇中毒死亡數量最多的一種。發現十餘年間,已有近百人死于該蘑菇中毒。中毒患者目前也無特效解毒劑。
02
假褐雲斑鵝膏
食用10分鐘内可發病
本次科考發現在坪山碧嶺有大量假褐雲斑鵝膏分布。含微量的2-氨基-4、5-己二烯酸,中毒後潛伏期短,食後10分鐘至6小時内發病,主要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也有造成腎損傷的報道。
03
粉孢牛肝菌
毒性不一外形難辨
本次科考在鳳凰山、碧嶺、梧桐山均發現多種不同類型的牛肝菌。其中有些種類可以食用,有些中毒後有消化道反應、有些可以引起神經精神症狀。不同種類的牛肝菌混生在同一林地,外形很難辨别。
04
絲蓋傘
梧桐山登山道邊就有,含有神經精神型毒素。
在梧桐山登山路邊發現。中毒表現為瞳孔縮小、流汗、口鼻分泌物增多等類似有機磷殺蟲劑中毒的“毒蕈堿”樣症狀。
華南地區氣候潮濕,野生蘑菇種類繁多,許多毒蘑菇與可食用蘑菇外形相似而難以區别,極易誤食而引起中毒。在野外,無毒蘑菇往往與毒蘑菇混生,容易受到毒蘑菇菌絲的沾染,或部分附生在毒植物上而沾染毒性。深圳市疾控專家認為,即便是無毒品種的蘑菇,仍然會存在引發中毒的危險。
深圳曾發生多起毒菇“命案”
他們因采食山上的蘑菇住進ICU
僅在2020年,深圳就至少報告3起“白毒傘”中毒事件;
2019年3月,深圳2名男子采食山上的蘑菇被撂倒;
2018年5月,深圳沙井2名女子在鳳凰山采食野蘑菇中毒,其中一人不幸離世;
2018年5月,深圳坪山一家5口吃了從炮台山采回的小蘑菇,出現嘔吐、腹瀉等中毒症狀。
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
誤食毒蘑菇後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或精神亢奮、精神抑制、精神錯亂、幻覺等精神症狀;嚴重的可出現肝髒、腎髒損傷。其中肝損害型中毒最為兇險,目前尚無特效療法,發病急,病死率較高。
顔色鮮豔的蘑菇才有毒?
民間流傳的鑒别方法均不靠譜!
野生毒蘑菇的鑒定需要專業人員借助實驗室的專業儀器。
民間流傳鑒别方法,例如:“顔色鮮豔的,外觀好看的蘑菇有毒”、 “不生蛆、蟲子不吃、味苦、腥臭的有毒”、 “與銀器、大蒜、米飯一起炒或煮後變黑色的有毒”、 “受傷變色、流汁液者有毒” 、“菌蓋上有疣、柄上有環和具菌托的有毒”等,都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預防毒蘑菇中毒:不采摘、不購買、不食用
1、不要采食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
2、市場上售賣的野生蘑菇,尤其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也要注意;
3、禁止餐飲服務單位自采、加工、售賣野生蘑菇,确保公衆飲食消費安全。
萬一中毒了咋辦?
如有市民食用蘑菇後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伴頭暈、頭痛、四肢乏力等症狀,務必立刻到正規醫院診治,最好攜帶剩餘蘑菇樣品。
一起食用過同樣蘑菇的人,無論是否發病,同樣需要立即到醫院檢查;
① 立即呼叫救護車
② 馬上催吐
可先讓誤食者服用大量溫鹽水,然後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頭)刺激咽部,促使嘔吐,以減少毒素的吸收。孕婦慎用催吐;如果中毒者出現昏迷,不宜進行人為催吐,容易引起窒息;
③ 加蓋毛毯保溫
④ 立刻送醫院
⑤ 保留毒蘑菇樣本
食用過的剩餘蘑菇,應留存,以備鑒定蘑菇的種類,确定有效的治療措施和判斷預後。
(原标題《路邊的野生蘑菇不要采!深圳疾控:毒蘑菇中毒發病急、病死率較高》)
(作者:深圳特區報記者 羅莉瓊 通訊員 深疾控)
本文來自【讀特】,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