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媽之前有給大家科普過:土雞蛋洋雞蛋柴雞蛋,紅皮蛋綠皮蛋白皮蛋——不管是啥雞蛋,蛋與蛋之間的主要營養成分是沒有太大差别的。
然而,翻翻後台留言,發現大家對土雞蛋的執念仍然很深:
……
哇,連專業科普一百年的糕媽都差點被問住呢,你們是不是也疑窦叢生啊?别着急,今天就來把這個土雞蛋給說透了。
雞蛋是咱們餐桌上最常見的食材之一,價格親民、簡單易做;
營養成分上,雞蛋富含優質蛋白質,還含有豐富的卵磷脂、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說是這個星球上最物美價廉的營養品了。
要我說,雞蛋還有個超級好的“品質”:英雄不問出身,蛋蛋平等。
來看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編輯出版的《中國食物成分表(第 2 版)》:
(△每 100g 雞蛋中的營養成分,數據來源:中國食物成分表第 2 版)
那為啥土雞蛋的蛋黃就是黃一點呢?
蛋黃顔色主要取決于雞吃了啥。農家養的雞,吃玉米、南瓜、五谷雜糧比較多,蛋黃中就會含有較多類胡蘿蔔素,顯得顔色更黃。
那蛋殼顔色又為啥不同呢?
雞蛋殼的顔色主要取決于雞的基因和品種 ,與營養也沒關系,所以下面這種綠殼雞蛋也沒啥特别的營養。
而且,來源不明的“土雞蛋”在飼喂過程中缺少殺菌技術,受細菌污染的可能性其實更大;相比而言,(正規)養雞場裡的雞蛋可是要接受産品質檢這一關的呢:
所以呀,綜合比較下來,真的别迷信土雞蛋——雖然它跟“土豪”一個姓,但其實真不配比普通雞蛋貴那麼多。
以上讨論的範圍,至少還是真正意義上的“土雞蛋”:土雞完全散養,沒有專門飼料,主要以蟲子、蔬菜、野草等為食物。(這是中國營養學會的定義哦)
讓人氣憤的是,有些利欲熏心的商家,抓住大家對“土雞蛋”的迷信,搞起了“假土雞蛋”!央視“3·15”就曾曝光過:
某家雞蛋商,網頁視頻宣傳他們的雞是一輩子在林間散養、吃五谷雜糧的走地雞。記者走訪後發現,這些雞蛋就是在高度集中化的養殖場裡的籠養雞産的。
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有的商家還在商标上還做手腳!
看看這個——
乍一眼,嗯,“農家鮮 土雞蛋”,看起來就很好!
其實是......
鮮土是人家的商标名,準确的斷句是“農家鮮土 雞蛋”。
類似的還有這種——
這不是把人當猴兒耍嗎?真是哭笑不得......
另外,萬能的網友們還幫我們揭露了另外一種套路▼
從農貿市場批發來雞蛋,裝進墊着草的籃子裡,在路邊擺攤賣。就這樣搖身一變成了“自家散養的土雞蛋”,這波操作真是防不勝防啊。
(當然,肯定會有一些老人辛辛苦苦挑着一筐自家的正宗土雞蛋來市場賣的,水都是被壞蛋攪渾了,譴責!)
不光是這些小心思呢,你們喜歡用蛋黃顔色判斷雞蛋有多“土”是吧?那就上點色:
你想怎麼黃,就給你弄得怎麼黃
在雞飼料中添加一些黃色素,比如“斑蝥黃”,隻要一點點就能讓蛋黃顔色明顯變深。
這色素名字看起來好像有點可怕的樣子,實際上是國家允許使用的添加劑,不必太擔心。
大人吃吃問題也不大,但把這種“染色”雞蛋給寶寶吃,還誤以為吃的是多營養多天然的土雞蛋,是不是就太坑娃了呢?
嗯,說來說去,那雞蛋到底怎麼挑呢?畢竟,我們随便逛個超市,雞蛋有辣……麼多種:
大家在買雞蛋的時候并不用太在意包裝上的花式産品名稱,挑雞蛋主要看下面兩點:
看新鮮程度
如果是盒裝雞蛋,一般會在包裝上注明生産日期和保質期,選最新鮮的就好。雞蛋在常溫下可保存 20~30 天(夏天更短),4℃ 以下冷藏可以放至 60 天。
如果是散稱雞蛋的話,就隻能看眼力判斷新鮮程度了(畢竟是在超市不是在家,不能做“實驗”來判斷呀!)。新鮮雞蛋的蛋殼毛糙,附有一層霜狀的粉末,色澤鮮亮潔淨;陳蛋的蛋殼特别光滑;臭蛋的外殼發烏,殼上還有油漬。
看安全程度
細心觀察的麻麻一定發現了,上面我們 po 出來的雞蛋中,有的包裝上明顯标注了“未檢測出沙門氏菌”和“産品執行标準”的字樣。
這樣有明确國家執行标準的雞蛋更安全。比如,我們在這盒雞蛋的包裝上就看到了這個雞蛋廠商是按照國标 2749-2015 來執行的。我們也找來了這号國标中的相關規定:
有的雞蛋盒包裝上會注明産品标準号,這是企業針對産品而制定的技術規範。
以上 2 種明确标注了執行标準的,安全系數相對會更高。
雞蛋雖然好,但是,咱們給寶寶吃輔食,最重要的是營養均衡。一來不能迷信土雞蛋,二來也不能以為吃了雞蛋就“十全大補”——各種食物搭配着來才是王道哦。
雞蛋雖好,可不要貪杯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