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民間真實故事甜水井

民間真實故事甜水井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24 11:41:29

◎作者:爾文夜讀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

前言

西晉永平年間,在陝西陳倉的西山中,有一個名叫左思善的農夫,人老實本分,勤勞善良。左思善靠種地養蜂過日子,每天都是起早貪黑地分蜂群,刮蜂蜜和種莊稼。左思善年輕時雖然沒有娶上媳婦,但是他一個人的日子過得還算安穩快活。

民間真實故事甜水井(農夫往井中倒入蜂蜜)1

左思善的莊稼種得很不錯,養蜂也是一把好手,加上他人很勤快,時間一長,蜂蜜刮攢得太多了,又是一個人生活,就吃不完這些蜂蜜。于是,左思善就想:山的東邊不是陳倉城嗎?不如把蜂蜜挑到陳倉城裡去試着賣了,說不定還能賣上個好價錢。

左思善說幹就幹,他把刮下的蜂蜜進行了分揀,挑選了自認為是最好的蜂蜜,裝了滿滿兩大簍子的槐花蜜,挑起擔子就下了西山,直奔陳倉城而去。

民間真實故事甜水井(農夫往井中倒入蜂蜜)2

左思善走了一天半多的路程,到第三天的中午時分,才來到陳倉城裡。在街市熱鬧的地方,左思善找了一個沒有人的攤位,放下了擔子,把兩個裝蜂蜜的簍子擺在了腳前,拉開架勢吆喝着賣起了他的蜂蜜。

然而令左思善沒有想到的是,這陳倉城裡的人見他是山裡打扮的農民,都隻是圍着看蜂蜜,卻沒有人願意買他的。左思善就一邊介紹他的蜂蜜有多好,一邊請人品嘗,大家都說是好蜜。可是到了下午時,卻仍是沒有一個人買他的蜂蜜。

左思善覺得總是在一個地方待着也不是個事,就挑起擔子換了個地方,繼續賣他的蜂蜜。就這樣,左思善不停地換地方,不斷地向别人介紹他的蜂蜜,也請城裡人品嘗,但效果卻不怎麼好,隻是偶爾有人嘗了他的蜂蜜,心裡實在過意不去,才買一點點表示一下。

民間真實故事甜水井(農夫往井中倒入蜂蜜)3

左思善在陳倉城裡待了兩天,轉遍了整個陳倉城,身上帶的一點盤纏也花完了,可兩簍子的蜂蜜隻賣出了一點點。無奈之下,他隻得心情沮喪地挑着蜂蜜回山裡的家去。左思善挑着擔子一邊走,一邊嘴裡不停地唠叨,說他以後再也不到城裡來了。

回西山的家,要走一天半的路程,花完了帶來的盤纏,賣蜂蜜隻賣了一點錢,左思善一路上舍不得花錢,就強撐着往家走。走着走着,左思善又累又渴,看到路邊有一口大井時,就趕緊放下蜂蜜擔子,到井裡取了一些水來喝。

可是,左思善端起水來剛喝了一口,竟然“哇”地一聲全都吐了出來,原來這水竟然是苦的。“唉!我的命好苦啊!辛苦養蜂攢下這麼好的蜂蜜卻賣不出去,就連口渴了,想喝口水,竟然碰上的也是苦的!”左思善潑掉了水,無奈地歎了口氣。

民間真實故事甜水井(農夫往井中倒入蜂蜜)4

這樣一來,左思善水也不喝了,挑起擔子就要走。可是他走出沒幾步,卻又停了下來。左思善心想:“這口井的附近住着許多百姓,他們不也都要喝這口井的苦水嗎?我一個人命苦也就算了,就别讓他們再命苦啦!”

于是,人好心善的左思善就又轉身回到井邊,放下擔子,舉着蜂蜜簍子,把兩簍子蜂蜜全都倒進了井裡。倒空了蜂蜜簍子,左思善的心情比把蜂蜜全都賣出去都要好,他高高興興地挑着倒空的蜂蜜簍子,邁着大步回家了。

說來也是奇怪,從左思善倒入蜂蜜那天起,這眼井的水就像是蜜水一樣甘甜了。人們都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村裡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感慨地說:“往井裡倒蜂蜜的這位真是仁義大方的人啊!可是我們竟然都不知道他姓什麼,叫什麼。這樣吧,我看咱們就叫這口井為義井吧!”衆人都拍手叫好,贊同以義井為名來紀念将蜜倒入井中的左思善。

民間真實故事甜水井(農夫往井中倒入蜂蜜)5

然而村裡的人喝上義井的好水沒有幾天,就被陳倉城裡的大官知道了這件事。這大官思來想去,就想将這口井據為己有,但井卻搬不走,他就動了歪心思,随即下令說:“既然有這樣仁義大方的人,我們就該蓋座廟,供奉供奉。”鄉親的日子過得辛苦,但卻不敢多說什麼。

于是,在陳倉城裡的這位大官的督促下,這口義井就被蓋好的廟用圍牆給圍在了廟院裡了,大官還派人看管這座名叫“義井庵”的廟。名義上來說,義井庵是來供奉倒蜂蜜的善良人左思善的,可實際上,義井卻被圈在了廟院裡,加上有大官派的人把守着,這口義井自然就歸了那個大官了。

民間真實故事甜水井(農夫往井中倒入蜂蜜)6

不過,這樣并沒有了結。又過了許多年後,一個比之前占井的大官還要大的官員,嘗了義井的水之後,就生了搶奪這口義井的心思。這位更大的官說:“這‘義井庵’太小了,根本報答不了這位仁義大方的倒蜜人!”這個大官還撺弄當朝皇上,給他要新蓋的更大的廟起了個新名,叫“益壽寺”。

這個更大的官就又對百姓們說:“這座寺廟是當今皇上給起的名字,以後就是朝廷的‘益壽寺’了。你們要加蓋一個三丈六尺高的、下雨淋不着門窗的大悲閣。否則,就殺了你們的頭。”大官的一句話,害苦了本就苦命的老百姓。

老百姓們不敢抗命,就會集在一起,商量着如何蓋好這個大悲閣。讓工匠們十分為難的是,采集的所有木料長度不夠,算來算去都差一二尺。并且,那大官要求的是三丈六尺高的大悲閣,如何才能做到下雨淋不到門窗……這些問題都比較實際,怎麼才能辦到呢?

民間真實故事甜水井(農夫往井中倒入蜂蜜)7

不過,肯花心思的工匠們最終還是找到了解決的辦法。這一天,大家夥在一起吃飯時,有個木匠想往菜裡放點油,就伸手去拿油瓶子。可是油瓶子放得太高,個子不算太矮的他夠不着,旁邊的一個工匠就對他說:“你踮踮腳不就行了嗎?”

沒想到這句話提醒了在一旁蹲着吃飯的大工匠,大工匠當即就放下碗,趕緊跑到幹活的地方,重新量了量木料,又算上加了台階的高度,整整夠三丈六尺。大工匠長長出了一口氣,覺得高度的問題就這樣解決了。然而,下雨不淋門窗的問題,還是沒有找到有效的辦法。工匠們一邊幹着活,仍是你看我,我看你,誰也想不出好主意來。

民間真實故事甜水井(農夫往井中倒入蜂蜜)8

這天,又到了吃飯的時候了,菜裡的鹽不夠,有個人就加了一點,可是還不夠,做飯的夥夫就在一旁說:“這點鹽算得了什麼,非得加重(這裡念崇,就是加倍的意思)鹽不可!”

這句話又提醒了大工匠,大工匠琢磨了半天,說了一句話:“對,對,對!得加重檐,這樣下雨就淋不着門窗了!”

兩個為難的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工匠們說幹就幹,一鼓作氣就把三丈三尺高,下雨還不能淋着門窗的大悲閣給蓋了起來。

民間真實故事甜水井(農夫往井中倒入蜂蜜)9

後記

蓋大悲閣的兩個棘手難題能得到徹底解決,傳說那個說“加重鹽”的夥夫就是木匠的鼻祖魯班爺,而那個說“踮腳取油”的人就是魯班的兒子。

後來,倒蜜的左思善又從西山裡出來,他路過這座名叫“益壽寺”的寺院時,看着這座為甜水井而修蓋起來的巍峨建築,無比感慨地說:“我當初倒蜜本是一片好心,不曾想讓這些狗官們得益了,反而害苦了當地的老百姓。”

對此,左思善也隻能是搖頭歎息不已,卻毫無辦法改變。此後,左思善深居西山,雖然仍是過着種田養蜂刮蜜的日子,但他再也不肯下山了。

親愛的朋友,讀完這則故事,歡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


【聲明】: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目的是為豐富文化生活,純屬本人文學創作,故事情節和人物角色有一定的虛構成分,請勿與封建迷信挂鈎。

---謝謝閱讀,關注民間故事:東家的頭重三斤三兩,地主說不對,窮小子:那就稱一下

民間故事:金鳳凰飛落草堆,羽毛掉入爐火中,窮窯匠燒出一窯寶碗

民間故事:潭水莫名幹涸,小夥藏身大樹窺探,白龍:饒了我這回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