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項複習: 古詩文閱讀
一、古詩詞鑒賞。
(一)行路難(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
1.下列對詩句理解分析錯誤的一項是(C)
A.《行路難》是李白沿用樂府舊題寫的一組詩歌,共三首。本篇是第一首,抒寫世路艱險、功業難建的苦悶心情。
B.“停、投、拔、顧”四個連續的動作,形象地顯示了詩人内心的苦悶,感情的激蕩。
C.“欲渡黃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滿山”這兩句是寫詩人離開長安後渡過黃河與攀登太行山的情景,實際上是以山川的險阻比喻世路的艱難。
D.“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這兩句引用姜太公和伊尹的典故,暗示古人能有此機遇,自己也不見得沒有,表達了對未來的希望。
(二)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A)
A.從詩的題目看,這首詩是白居易在揚州的酒宴上酬答劉禹錫的作品。
B.這首詩的首聯,叙寫作者被貶到荒涼之地二十三年的人生經曆。
C.這首詩的颔聯,運用兩個典故分别表達作者對亡友的懷念和回鄉後恍如隔世的感慨。
D.這首詩的頸聯,對仗工整,蘊含哲理,成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2.“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用的是什麼修辭手法?這兩句詩富含哲理而被後世廣為傳誦,從中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以“沉舟”“病樹”比喻詩人自己。道理:人在逆境面前,要積極進取,振作精神,面向未來(要有堅定的意志和必勝的信念),新事物必将替代舊事物,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
(三)水調歌頭
蘇 轼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绮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别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
1.請說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兩句蘊含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第一句一開始就提出一個問題,引人深思;第二句是一個細節描寫,既寫出了詞人對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流露出詞人對明月的贊美和向往之情。
2.“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請簡要賞析。
這幾句從人到月,從今到古,寓哲理于抒情之中,表現了灑脫、曠達和無奈的複雜情感。
二、文言文對比閱讀。
1.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1)-(4)題。
(一)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晖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潇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選自範仲淹《嶽陽樓記》)
(二)範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時呂夷簡執政,進用者多出其門。仲淹上《百官圖》,指其次第曰:“如此為序遷,如此為不次,如此則公,如此則私。況進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簡不悅。
葛懷敏敗于定川,賊大掠至潘原,關中震恐,民多竄山谷間。仲淹率衆六千,由邠泾援之。聞賊已出塞,乃還。始,定川事聞,帝按圖謂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無憂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進樞密直學士。仲淹以軍出無功,辭不敢受命,诏不聽。(選自《宋史·範仲淹傳》)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确的一項是(A)
A.增其舊制 制:制度
B.屬予作文以記之 作:寫
C.予觀夫巴陵勝狀 勝狀:勝景、美景
D.南極潇湘 極:至、到達
(解析:A.制:規模。)
(2)把語段(一)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
(3)語段(一)結尾,作者發出“微斯人,吾誰與歸”的感慨,就全文看,這句話有何言外之意?
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遠;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達了自己願與古仁人同道的曠達胸襟和遠大抱負。
(4)從語段(一)和語段(二)中可以看出,範仲淹是怎樣看待為官之道的?他又是怎樣做的?
語段(一)中範仲淹針對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達胸襟,進一步提出了無論是當官還是不當官都應該為君王或百姓擔憂,應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為官之道。語段(二)中他指出宰相呂夷簡任人唯親,提醒皇上不應該把選拔官員的權力都委托給宰相;主動率軍支援潘原,吓退敵軍,但卻以無功而不受封賞,可以看出他一切為君王、為百姓的為官之道。
附語段(二)參考譯文:
範仲淹字希文,他年輕時就有志氣有操守。當時呂夷簡執掌朝政,被任用和得到提拔的人大多出自他的門下。範仲淹(向仁宗)呈上一份《百官圖》,指着圖上百官升遷的次序說:“像這樣的是循序升遷,像這樣的是不合順序的升遷,循序升遷是(符合)公理的,越序升遷是(遵循)個人意願。況且提拔和黜降(天子的)近臣,凡是超過标準的提拔,不應該全部委托宰相處理。”呂夷簡很不高興。
葛懷敏在定川被敵軍打敗,敵軍大肆搶掠至潘原,關中地區震動驚恐,老百姓大多躲藏到山谷中。範仲淹率領六千軍隊,從邠州、泾州出發進行援救,聽說敵軍已經撤出邊塞,才率領軍隊返回。開始的時候,定川戰敗的消息傳到朝廷,仁宗皇帝手按着地圖對左右大臣說:“如果範仲淹出兵救援,我就沒有什麼可以憂慮的了。”(範仲淹出援兵的)奏報一到,仁宗皇帝大喜說:“我一直就認為範仲淹是可以重用的。”于是就任命範仲淹為樞密直學士。範仲淹因為這次軍隊出征沒有立功,辭謝了皇帝的任命,仁宗皇帝沒有接受他的辭呈。
2.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1)-(4)題。
(一)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後者應,伛偻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衆賓歡也。蒼顔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節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二)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風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樹,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于岐山之陽,其占①為有年。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②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夫相與忭③于野,憂者以樂,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選自蘇轼《喜雨亭記》)
【注釋】 ①占:占蔔。有年:指豐收。②乙卯:古代用于支紀日。這裡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别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③忭(biàn):高興,快樂。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确的一項是(B)
A.環滁皆山也 環:環繞
B.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意思
C.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
D.宴酣之樂 酣:盡興地喝酒
(解析:B.“意”是“意趣、情趣”的意思。)
(2)把語段(一)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蒼顔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臉色蒼老、頭發花白,醉醺醺地坐在衆人中間的,是太守喝醉了。
(3)用原文句子寫出語段(一)和語段(二)中亭子命名的由來。
醉翁亭:太守自謂也。
喜雨亭:亭以雨名,志喜也。
(4)語段(二)寫了一件什麼喜事?語段(一)和語段(二)的作者共同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喜事:久旱逢甘霖(天降喜雨)。
思想感情:與民同樂。
附語段(二)參考譯文:
這座亭子用雨來命名,是為了紀念喜慶的事件。古時候有了喜事,就用它來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
我到扶風的第二年,才開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開鑿了一口池塘,引來流水,種上樹木,把它當作休息的場所。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麥雨,占蔔此事,認為今年有個好年成。然而此後整整一個月沒有下雨,百姓才因此憂慮起來。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們認為下得還不夠。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連三天才停止。官吏們在院子裡一起慶賀,商人們在集市上一起唱歌,農夫們在野地裡一起歡笑,憂愁的人因此而高興,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3.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1)-(4)題。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砀,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驚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别。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張岱《湖心亭看雪》)
(二)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绫;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餘遊西湖始此,時萬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淨寺,覓阿賓舊住僧房。取道由六橋、嶽墳、石徑塘而歸。草草領略,未及遍賞。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學佛人王靜虛至,湖山好友,一時湊集矣。(袁宏道《初至西湖記》)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B)
A.更: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B.一:上下一白/長煙一空
C.白:餘強飲三大白而别/蒼顔白發
D.大:大雪三日/見餘大驚喜
(解析:A.古時夜間的計時單位/還;B.均為副詞,“全”;C.古人罰酒時用的酒杯,文中代指酒/跟“黑”相對;D.與“小”相對/非常)
(2)把語段(一)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您一樣癡的人呢!
(3)語段(一)中“獨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獨”字有何作用?
一個“獨”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4)賞析語段(一)“湖中人鳥聲俱絕”中“絕”字和語段(二)“則心已飛湖上也”中“飛”字的妙處。
“絕”從聽覺入手,寫出了寒冬雪後西湖的冷寂。“飛”寫出了一個初遊西湖者目奪神搖的内心激蕩,遙見塔影淩空,便自心飛神越。
附語段(二)參考譯文:
從杭州武林門向西走,望見保叔塔高聳在層層山崖中,(我的)心就早已到西湖之上了。中午時分到了昭慶,喝完茶,就劃着小船進入西湖。山的顔色,就像美人的眉毛;(岸上)花的美麗,就像少女的面頰;湖上和風,如同酒香一樣醉人;湖中的波紋,似白绫一樣起伏。剛一擡頭,已經不由得眼花缭亂,全身心都沉醉了。這時候我想用一句話(把這種境況)描寫出來,竟然不知怎麼寫。大約好像東阿王曹植夢中初遇洛神時(那樣精神迷離恍惚吧)。我遊覽西湖從這一次開始,當時是萬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來到淨慈寺,找到弟弟阿賓曾住過的僧房。途徑六橋、嶽墳、石徑塘等景點後回來。很匆忙地領略了(這些景緻),沒有仔細觀賞。第二天一早收到了陶石篑的帖子,到了十九日,石篑兄弟偕同佛學居士王靜虛來到了這裡,一同遊山玩水的好友,一時間都聚集到一起了。初三語文上冊專項複習:古詩文閱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