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極端通勤人數超千萬

極端通勤人數超千萬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02 18:56:59

工作機會和居住成本的空間失衡,讓職住分離成為大城市青年群體中普遍存在的生活模式。一份權威報告顯示,去年,全國承受60分鐘以上極端通勤的人口超1400萬,32個城市的極端通勤比重在增加。其中,青年群體有近600萬,占比超過40%。

29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監測與治理實驗室、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百度地圖聯合發布《2022年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根據全國44個軌道運行城市中2.15億市區居住人口和1.05億市區就業人口在去年9-11月間的大數據職住和通勤樣本,報告從通勤時間、通勤空間、通勤交通三個方面9項指标,呈現中國主要城市的最新通勤畫像。

報告稱,5公裡内通勤是“幸福通勤”的最大阈值,其比重反映城市就近職住人口占比。在去年監測城市中,僅51%通勤人口可享受“幸福通勤”,41個城市出現通勤幸福度下降;而超過60分鐘則被劃定為極端通勤,其背後反映城市職住空間的分離。在42個年度可對比城市中,超七成城市極端通勤比重增加,北京60分鐘以上通勤比重最大,首次達到30%。

鄭州是通勤空間半徑和平均通勤距離年度增幅最顯著的城市,但該城市極端通勤比例連續3年減少。除鄭州外,極端通勤持續改善的城市僅4個,分别為深圳、南京、杭州、廈門。

北京逾600萬人承受極端通勤

北京的“打工族”每天正在經曆全國最漫長的通勤之路。

報告顯示,2021年,北上廣深平均通勤距離9.4公裡,同比增幅顯著,達0.4公裡。其中,北京平均通勤距離11.3公裡,同比增加0.2公裡,是全國通勤距離最長的城市。

單程通勤距離最長的背後,和城市空間輻射範圍廣、北京職住分離度高和通勤交通效率低等因素不無關系。

根據報告,2021年,北京通勤空間尺度最大,半徑達41公裡,較超大城市(北上廣深)的通勤半徑均值長3公裡;職住分離情況也最堪憂。2021年,北京職住分離度達6.6公裡,接近深圳的3倍,也遠超過超大城市的平均職住分離度(4.2公裡)。

所謂職住分離度,即指從居住地到最近就業場所的距離,是理論上能夠實現的最小通勤距離,用于衡量城市職住空間供給的匹配。

事實上,“同城通勤近7公裡”已和一些跨城通勤的距離相當。

根據北京通州區規劃,預計于2024年建成廠通路,是北京城市副中心與河北北三縣協同發展的重要交通基礎設施,建成後可将從河北大廠和背景城市副中心跨城通勤的距離縮短到4公裡。

另據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發布的《2021長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報告》,花橋流入上海市域的通勤規模最大。居住在花橋的通勤者在上海郊區的工作地主要在嘉定區和青浦區,其中在蘇滬邊界的安亭鎮是主要的熱點地區,平均直線通勤距離為8.31km。

地面公交網的不完備和城域軌道覆蓋通勤比例低,進一步加劇了北京的通勤壓力。

報告顯示,北京的45分鐘公交覆蓋通勤人口比例僅為3成,而另一超大城市深圳則接近6成;當年,北京軌道長度達855公裡,但800米軌道覆蓋通勤比例僅2成。

“評價軌道交通建設質量,關鍵看對通勤客流的覆蓋。軌道規模比較大的城市,新增線路多為外圍延伸線,降低了軌道覆蓋通勤的效益。” 報告撰寫者之一、中規院交通研究分院數據應用與創新中心主任付淩峰告訴第一财經。

多重因素之下,2021年,北京30%通勤者單程超過60分鐘,極端通勤人口占比較上一年增加3%。無論是從絕對值還是增量和增速來看,北京極端通勤程度都居于全國之最。

極端通勤人數超千萬(全國超1400萬人口承受60分鐘以上極端通勤)1

圖片來源:《2022年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

根據《北京市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21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88.6萬人。

由此推算,北京上一年新增極端通勤人口規模近66萬。當年極端通勤人口數逾600萬人。

在極端通勤人口比例增加的同時,北京“幸福通勤”的人口比例則在下降。2021年,北京45分鐘通勤比重55%,為主要城市中最低,同比下降2個百分點。

除北京外,報告稱,廣州的通勤變化趨勢也堪憂。“廣州45分鐘通勤比重3年下降6個百分點,從75%下降至69%,超大城市中降幅最顯著。”

但另外兩個超大城市——深圳和上海通勤變化則呈向好趨勢。

深圳保持城市通勤的“優等生”,極端通勤比例僅12%,低于城市規模更小的特大城市平均水平;上海通勤穩步改善,2020年上海極端通勤人口減量最大,減少超150萬人,2019~2021年,上海單程平均通勤時耗從42分鐘減少到40分鐘。

青年人通勤:近80%青年45分鐘以内通勤可達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年4月發布的一部白皮書中,首次公布中國青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數據顯示,2020年青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71.1%,比十年前增加15.3個百分點,高于整體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2個百分點。

6月,全國首批“青年發展型”城市試點名單公布。全國試點城市(含直轄市的市轄區)有45個,包括一線城市,成都、杭州、長沙、海口等省會城市以及東莞等熱點三四線城市。

報告稱,在城市通勤人口中,35歲以下的青年“打工人”的通勤更需要關注。

報告顯示,在北、上、廣、深、成、杭6個受到青年關注的城市,近80%的青年就業集中在15公裡以内的城市就業中心,但受到居住成本與社區環境影響,65%的青年人群居住在城市中心15公裡以外。

極端通勤人數超千萬(全國超1400萬人口承受60分鐘以上極端通勤)2

圖片來源:《2022年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

其中,近30%青年選擇居住在城市中心15-20公裡圈層處,接近北京五環、上海外環、深圳繞城高速,這一圈層青年居住比重高于城市平均水平2-3個百分點。

“職”與“住”的空間分離,讓極端通勤成為青年群體中普遍存在的現象。

報告顯示,在44個主要城市1400萬極端通勤人口中,有近600萬青年人群。其中,北京26%青年人群單程通勤超過60分鐘,上海13%、廣州10% 、成都10%,通勤狀況較好的深圳、杭州也有近10%青年承受着極端通勤。

“但值得注意的是,為了留出更多時間給生活和工作,青年群體優化通勤的主動性也更高。事實上,城市中心15公裡圈層、軌道依賴軌道,都是青年平衡通勤與居住成本的選擇。” 付淩峰稱。

根據報告,在上述6個城市中,近80%青年45分鐘以内通勤可達。即便是全國通勤時耗最長、極端通勤占比最大(30%)的北京,也有近60%的青年45分鐘通勤可達,高于城市平均水平4個百分點。

極端通勤人數超千萬(全國超1400萬人口承受60分鐘以上極端通勤)3

圖片來源:《2022年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

為了讓大城市發展對青年人更友好,報告建議,加快建設并推進完善保障性租賃住房體系,以減輕青年人和新市民“潮汐通勤”時耗。

報告以北京為典型舉例稱,鄰近就業中心是青年對于居住的本源需求。20%長租公寓,能夠提供10公裡核心圈層内的住房保障供給,近40%集中在10-15公裡(四環五環之間),與城市人口分布特别是青年人群居住空間分布高度契合。

“但受限與新增土地供給和保障對象以中低收入家庭為重點,北京近70%公租房、超過80%共有産權房主體分布也在15公裡(五環)以外,8%的公租房、10%共有産權房位于城市中心40公裡以外圈層,超出了城市通勤尺度的邊界。”報告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