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悠米愛健身。
如果今天要練腿,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首選“杠鈴深蹲”,通過不斷地增加訓練強度,可以快速提升下肢肌肉力量,尤其對股四頭肌刺激更加明顯。
杠鈴深蹲屬于徒手深蹲的進階動作,盡管運動軌迹一緻,但是由于增加了杠鈴重量,腿部和背部都要承擔更多的負重,對動作質量要求更高。
如果在訓練中出現了:弓背彎腰、身體過度前傾、下蹲困難等現象,往往都是在準備操作時出現了問題。
1.起杠位置過高
通常杠鈴都會放在深蹲架的挂鈎上,這樣可以直接起杠做動作,訓練後也能輕松将杠鈴放回原位。
如果杠鈴放置太高,比如與肩同高,甚至和頭部同高,需要踮腳尖去擡起杠鈴。
在使用較大重量訓練時,往往會出現杠鈴偏向的問題,很容易會被杠鈴壓倒而受傷。
因此需要首先找到适合自己的起杠位置:以胸肌為參考點,杠鈴位于胸肌中部位置即可。
如果是可調節式的挂鈎,可以适當往上略微調節,但是不能超過鎖骨端。
注意:身高差距太大的兩人或多人,一定不要組合訓練,身高較矮的人起杠會非常困難。
2.使用泡沫墊訓練
多數新人喜歡使用泡沫墊訓練,因為這樣可以減輕杠鈴的壓迫感。
但是由于泡沫墊本身就比較厚,而且又是空心物體,阻隔了杠鈴與身體的接觸。
如果你沒有控制好杠鈴,腿部力量接近力竭,杠鈴容易滾動到頸部以及後腦勺的位置,整個頸椎将承擔很大的壓力,這是極其危險的。
如果杠鈴往下滾動,會給你的肘部、肩部等關節部位帶來損傷,直接影響以後的訓練。
因此新人一定要避免使用泡沫墊,将杠鈴放置在“斜方肌上部”位置,從空杆開始訓練,不要急于增加重量,2周左右便能适應。
錯誤位置:杠鈴貼于頸椎
注意:杠鈴一定不能放在頸椎部位,平時可以帶着練練啞鈴或者杠鈴聳肩,斜方肌上部變厚就會輕松。
3.肩胛骨沒有收緊
在杠鈴深蹲的過程中,不但要收緊核心肌群,還要讓背部始終處于中立位,目的是保證身體重心的穩定,這樣才能連貫的操作。
如果隻是将杠鈴放在斜方肌上部位置,直接就出杠做動作,杠鈴容易左右晃動,屈髋幅度會更大,弓背彎腰的可能性也會增加,訓練後會有腰背酸痛感。
因此需要在握杠之後,主動将兩側的肩胛骨向内收縮,同時将兩側肘部下壓,再将頭部上擡,最後肩胛骨充分收緊,這樣就能保證上背部的穩定。
超寬握距
注意:雙手握距放窄一些,肩胛骨更容易收緊。如果你的身體柔韌性不足,可以選擇寬握距,但是需要下沉肩胛骨。
4.雙腳站距過窄
許多訓練者,在出杠之後就急于下蹲,結果隻能做半蹲,而且身體重心會向前偏移,腳後跟很容易上擡。如果此時是大重量杠鈴,很容易一次蹲到最低位,結果無法起身站立。
這類人群往往站距過窄,而且腳尖超前,如此屈膝的難度就會增加,而且膝蓋也容易損傷。
因此在出杠之後,需要先調整雙腳站距,常規的标準是:腳後跟與肩部内側同寬,簡稱為“與肩同寬”的站距,同時雙腳略微外旋,這樣便能增加下蹲幅度。
注意:對于腳踝靈活度不足的人群,可以采用“大于肩寬”的站距訓練,但是雙腳不能過度外旋,必要時可以穿着深蹲鞋訓練。
寫在最後的:
杠鈴深蹲是練腿的王牌動作,其它的腿舉、哈克深蹲、腿舉等動作都是輔助。
如果你想要練好它,必須要完善準備姿勢:找到合适的起杠高度、杠鈴貼于斜方肌上部、肩胛骨需要向内收緊、選擇與肩同寬或者大于肩寬的站距。
這4個細節需要自己反複的嘗試,不要上來扛起杠鈴就訓練,這樣到後期問題會更多,更容易産生關節損傷和腰背酸痛感。
能夠使用大重量做杠鈴深蹲,的确是一種榮耀,但是前提條件是動作要盡量标準,練到最後就是一身傷病——悠米愛健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