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人周刊##這就是年味兒#
故鄉的春節,總是讓人回味無窮,兒時盼着的過年還有一個活動,就是老鼠嫁女。
老鼠嫁女,百度上如此解釋:又稱鼠娶親、鼠納婦、老鼠娶親等,作為中國民間俗信,是中國傳統民俗文化中影響較大的題目之一,是在正月舉行的祀鼠活動,其“情節”"版本"不一。具體日期因地而異,有的在正月初七,有的在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區是正月初十,也有的是夏曆正月十四的夜半。山西平遙縣初十日将面餅置牆根,名曰"賀老鼠嫁女"。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侵權即删
但在我們故鄉晉西南,是正月十三,唯一的名字就叫“老鼠嫁女”,絕對不能說成“老鼠娶妻”或者“老鼠結婚”。那是因為在我的記憶裡,那時候人們糧食短缺,生活物資匮乏,但老鼠猖獗,常常偷吃饅頭,偷藏糧食,咬壞門窗糧倉,咬壞被褥衣物,所有人們對老鼠深惡痛絕,恨不得滅之而後快,所以借用老鼠嫁女之機,寓意把老鼠趕出家門。所以絕不能說成老鼠結婚,更不能說是老鼠娶妻,這兩個詞都有招老鼠進家門的意思!
記得那時候,我們做飯有柴火,但更多的是煤,大塊的黑亮亮的煤,閃着光,人們叫做鋼炭,這種煤燒過以後,會縮小成珊瑚狀的小塊,有無數的小平面,泛着藍光紫光,堅硬而紮手,人們叫它琉璃。琉璃是正月十三必備的物品,奶奶甚至在幾天前,就挑選一些漂亮的琉璃,放在竈台角落,而不是平時像平時那樣和垃圾一起倒掉!
老鼠嫁女一般是在黃昏時分,奶奶找出一個破臉盆,在裡面放上紅薯皮,爛菜葉一類的廚餘垃圾,這是給老鼠準備的美食;再放幾小塊琉璃,這是給老鼠準備的首飾。有時候是爺爺,大多時候是我,一手拿着盆子,一手拿着鐵制火鉗,邊走邊用火鉗敲擊盆子,發出叮當叮當的響聲,嘴裡還要念叨着:老鼠老鼠你聽着,好吃好喝已備好,珍珠翡翠戴上頭,乘龍快婿門外候,敲鑼打鼓快上轎!走噢!
一直敲打到村口的垃圾坑,把盆裡的東西倒掉,然後拿着盆子和火鉗,趕快回家,到家後關閉大門,這一晚上家裡任何人都不能再打開大門出去了,要不就會再把老鼠招回來的。也不能說錯話,記得有一次,我給奶奶得瑟,說我如何如何把盆子敲得響,老鼠肯定可高興娶媳婦呢!結果奶奶就呸呸地朝門口吐口水,糾正道:老鼠嫁女呢!老鼠嫁女呢!
每年的正月十三,黃昏時分,巷子裡會此起彼伏地響起叮叮咣咣的敲擊聲,或清脆,或沉悶,或遠或近,夾雜着孩子們高昂的含笑的念叨聲,男人們渾厚的念叨聲,好不熱鬧!我們小孩子們有時候還會提前約好,幾個人一起老鼠嫁女,而且故意慢慢走,使勁敲,扯着嗓子喊,使這個過程成為一個充滿樂趣的遊戲…奇怪的是這之後的幾天,家裡老鼠真的會明顯減少。
多少年過去了,老鼠已明顯減少,不知道故鄉的這個傳統民俗還有沒有,也不知道故鄉的孩子們,是不是也像當年的我們一樣為老鼠嫁女而開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