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甘地和印度哪個厲害

甘地和印度哪個厲害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0 19:23:58

文/東方智庫首席研究員周遠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被印度人尊奉為“印度國父”、印度的精神領袖,人稱“聖雄甘地”。甘地雖已去世70多年,其“非暴力不合作”的理論也許成為了曆史的陳迹,但人格高尚、信念堅定的甘地,始終活在印度人的心中。

甘地和印度哪個厲害(為何特朗普稱莫迪為)1

圖片說明:印度總理莫迪朝拜“聖雄甘地”墓(來源:環球時報)

10月2日是“聖雄甘地”的生日,這一天被定為“甘地紀念日”和印度的法定假日,人們以各種方式對“聖雄甘地”表達深深的緬懷之情。今年10月2日是甘地誕辰150周年紀念日,印度官方在國際和國内同時發起了紀念活動,新德裡朱木拿河畔的甘地陵墓,成為了紀念活動的中心。人們在深情緬懷、寄托哀思、祈禱和平的同時,也在以“甘地精神”回顧印度獨立以來走過的道路,反思印度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現實,尋求心靈慰藉。

在印度人的心中,甘地是一座永恒的豐碑。1869年,甘地生于印度西部卡提阿瓦半島波爾班土邦的一個印度教家庭,從小就熟讀印度教經典,把“逢惡報以善,用德報以怨”作為自己的處世格言,并一生踐行之。

甘地的一生很了不起,無論在順境還是逆境中,他都堅守自己的理想信念,提倡非暴力抵抗,并矢志不渝,為此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甘地因此獲得了國人的崇敬和世界的推崇。電影《甘地》獲得了美國奧斯卡最佳影片,世界多國的公園和博物館有甘地的雕像。

印度前總理尼赫魯評價甘地是“活着的真理之光,并永放光芒”。美國科學家愛因斯坦評價說,“後人幾乎不會相信,世上竟然活着像他這樣的一個血肉之軀”;“我認為甘地的觀點是我們這個時期所有政治家中最高明的。我們應該朝着他的精神方向努力:不是通過暴力達到我們的目的,而是不同你認為邪惡的勢力結盟”。

甘地和印度哪個厲害(為何特朗普稱莫迪為)2

圖片說明:甘地墓地(來源:網絡)

盡管無論是生前還是身後,印度國内和國際上對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政治理論都有不同的聲音,甚至不無微詞和貶低,但其“非暴力”的和平主義理念,在當今世界的矛盾沖突處理中,仍能讓人獲緻教益。

甘地的一生是曲折、坎坷和悲壯的。甘地算得上出身于當地名門望族,其父是土邦的首相,但甘地從小志向遠大,不滿足于安逸優越的生活。甘地19歲時便到英國留學,他攻讀的是法學,但潛心研究的卻是《聖經》和《古蘭經》,并逐步把基督教義中關于對惡人忍讓的教義與印度教教義中的“以德報怨”思想結合起來思考,逐步産生了“非暴力”終能勝的思想認識。

四年學成歸國後,甘地在孟買、拉傑科特當律師。當時的大英帝國正處于興盛時期,世界很多地方都被插上了英國的米字旗,印度也納入了大英帝國的殖民統治。甘地對英國殖民統治者的傲慢無禮看不慣,但又無可奈何。

于是,甘地在1893年遠赴南非,試圖擺脫,但南非同樣在英國統治之下,他在南非遭受的一連串歧視與侮辱的經曆,促使他萌發了民族獨立的思想。1915年初,甘地回到印度,不斷目睹白人殖民者歧視印度人的種種劣行。這時的甘地,思想進一步演變,萌生了争取印度獨立的志向。他把在英國留學時産生的想法、南非的鬥争實踐和印度政治社會的現實結合起來思考,為印度的民族獨立自治呼喚奔走。甘地因此漸漸成名,被稱為印度曆史上第一次出現的為民請命的政治領袖人物。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尊稱甘地為“聖雄”。

不過,當時的甘地隻是看不慣印度殖民統治者的高傲蠻橫,但與不少印度人一樣,對大英帝國還是效忠的,甚至在“一戰”時期幫助英國大量征兵,期待以“非暴力”和等待的方式,換取印度在戰後的自治。

然而,一戰期間和之後的種種現實讓甘地越來越看清了大英帝國的本性,促使他與英國殖民統治者分道揚镳。之後,甘地在印度多次發起了針對英國殖民統治者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呼籲人們通過“罷市、絕食、忏悔和各種機會”抵制殖民統治,并發誓抗争到底。

1920年9月,印度國大黨接受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的鬥争策略,甘地從此成為國大黨的“靈魂”。在甘地的領導下,印度國大黨從一個勢單力薄的政黨一躍成為印度獨立運動的領導力量,印度的抗英獨立運動迅速擴展到全民範圍。甘地明确要求英國殖民統治者退出印度,要求英國人“把印度交給上帝或者甯肯撒手不管”。時任英國首相丘吉爾對甘地十分惱怒,揚言“必須肅清甘地和他代表的一切”。

由于印度國大黨内部對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出現抵制,發動暴力抗英,甘地遭英國殖民統治者長期監禁,但甘地繼續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為印度的獨立自治不懈鬥争,包括在獄中宣布絕食21天,隻依靠鹽水維持生命。丘吉爾開始不以為然,但最後迫于強大的輿論壓力,不得不将甘地釋放,擔心甘地死在英國監獄裡麻煩更大。

二戰結束後,處于内外交困的英國政府懾于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強大壓力,不得不接受印度的獨立要求。但英國殖民統治者退出時,借助印度的印度教和穆斯林兩大教派的長期分歧對立,在印度留下了深深的後患。分而治之的策略,導緻印、巴分治。甘地雖一直為維護印度的統一抗争,但無力改變,隻好接受印、巴分治的現實。

在印巴分治成為現實後,印度随即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種族仇殺與遷徙,一時間印度教徒從巴基斯坦逃往印度,穆斯林則逆向而行,結果導緻印度國内宗教矛盾嚴重激化,暴力事件頻頻發生。曆來主張“非暴力”的甘地,不得不在印、穆兩大教派之間奔走呼籲,懇求他們放棄暴力,實現和解。

甘地和印度哪個厲害(為何特朗普稱莫迪為)3

視頻截圖:印度總理莫迪訪問華盛頓(來源:央視中文國際)

甘地的言行引起了印度教派極端分子的嚴重不滿,遭到公開抵制。1948年1月30日,79歲的甘地在前往一個祈禱會的途中,被印度教狂熱分子南度藍姆·高德西連開三槍。

但即使在最後時刻,甘地仍然以手加額,表示寬容兇手并為刺死他的人祝福,讓人無法理解。然而,這就是甘地,也正因是這樣的甘地,才赢得了國際上非暴力主義者的廣泛認可和國内民衆的同情尊重。就連刺殺甘地的兇手,在後來的審判中也稱甘地是個了不起的人,“在我開槍前,我真心祝福他(甘地)并當面恭敬地向他鞠躬”。

甘地不幸遇刺身亡至今,已經70多年,但印度國民仍忘不了甘地。也許,有人會認為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并不符合鬥争規律,有些過于天真幼稚,但甘地及其非暴力思想理念,依然站在道義的高地,符合國際和平主義的理念。所以,聯合國将甘地的生日宣布為國際“非暴力日”。對宗教、種族、宗族矛盾深重,暗殺事件不斷的印度社會來說,甘地的“非暴力”理論仍有啟迪和教化的現實意義。

如今在印度,甘地的頭像、畫像仍出現在印度的紙币、郵票上,許多城市的街道和标志性建築以“聖雄甘地”命名,甘地的和平理念和人生價值觀在啟迪着印度人。

印度曆屆政府、政要、政黨,每逢大事,都要去參拜甘地陵園。今年5月30日,莫迪在宣誓連任印度總理的當天,一大早就專程到甘地墓前,鞠躬緻敬,叩拜感恩。印度獨立後已故的四位總理尼赫魯、夏斯特裡、英·甘地和拉·甘地的火葬台,都設在甘地墓地内。

10月2日至10月6日,印度在孟買等地舉行以“聖雄甘地”為主題的全景電影節,電影節上将放映11部基于甘地人生、人格、品德、理念的影片。國際上的“聖雄甘地熱”, 70多年來經久不衰。

甘地和印度哪個厲害(為何特朗普稱莫迪為)4

圖片說明:1947年9月,甘地走訪德裡的穆斯林居民(來源:印度時報)

《印度時報》10月2日報道說,國際上至少有九本最新出版的書,“将使您更接近甘地和成為聖雄那樣的人”。甘地作為世界和平與非暴力的象征,一直是世界各地人們的靈感。也許,人們更容易贊揚聖雄,但并不了解甘地主義、甘地精神的實際價值觀更加重要。

印度在野的國大黨,多次批評現在的印度正在失去甘地的和平、包容和非暴力精神,對莫迪政府的内政外交激進做法進行抨擊,稱“如果說莫迪第二個五年任期的執政百日給了我們任何啟示,那就是:印度,也許很快便不再是那個甘地用生命解放的國家”。

甘地家族重要成員、印度國大黨幾位大佬稱,莫迪政府執政100天以來的特點是“傲慢、不确定和仇恨政治”,并“祝賀印度100天沒有發展”。另一位政黨領袖卡皮爾·西巴爾稱,莫迪政府連任以來,印度“男人們的問題越來越多,對婦女的暴行越來越多,媒體變得更加偏頗不公正,教育和衛生方面的工作也沒什麼戰略可言,小商人陷入了困境,政治對手之間的仇恨情緒也在增加”。

最近莫迪到紐約出席聯大會議,會見了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兩人秀親密時,特朗普誇贊莫迪為“印度之父”,這引爆了印度政壇,被認為是侮辱亵渎“聖雄甘地”。據報道,特朗普在與莫迪會談時表示,自己印象中的印度以前十分破敗,紛争不絕、戰事不斷,莫迪執政後為國家帶來團結,特朗普口無遮攔,竟稱“也許莫迪才是‘印度之父’”。

甘地和印度哪個厲害(為何特朗普稱莫迪為)5

視頻截圖:特朗普會見莫迪(來源:央視中文國際)

特朗普的這番話,遭到了印度一些政黨和社會輿論的猛烈抨擊。印度國大黨發言人塔亞吉表示,對于誰有資格獲得“國父”的稱号,印度民衆心中有數,“印度曆史上隻有一位偉人能擔得起這個頭銜,那就是聖雄甘地——他倡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讓他享譽全球。”全印度穆斯林聯盟理事會主席奧瓦伊西批評特朗普“無知”,指責特朗普“絲毫不了解印度的過去……甘地為國家做出了諸多犧牲,他才是實至名歸的‘印度之父’,莫迪根本無法與他相提并論”。網上輿論對于特朗普的批評,更是尖銳猛烈。

由此看見,甘地的高大、神聖形象和作為印度“國父”的至高無上地位,在印度是不容撼動的。如果不能忠實踐行甘地的“非暴力”和平主義思想理念,在印度和國際上都不會得人心。

(東方智庫原創稿件受法律保護,轉載請聯系021-60850068。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東方網立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