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整形行業亂象

整形行業亂象

職場 更新时间:2025-02-06 05:54:17

年後,廣東整形醫生周明發福胖了一圈。不過,這并非春節期間吃喝不忌的“功勞”,而是因為辭去了某醫美機構的院長一職。

“我這是心寬體胖,短短幾個月胖了十幾斤。”他對第一财經記者自嘲道。

“雖然收入少了一大截,但現在不用想着怎麼去幫美容醫院攬活,也不用顧及投資人施加的壓力了,隻需要安安靜靜做好一名醫生。”他說。此前,他所在的整形機構很多客人是經由渠道商介紹而來,渠道商瓜分走高額的利潤。為微薄利潤困擾的他,時常處于焦慮狀态中。

一段時間以來,從整個醫療美容機構的價值鍊來看,營銷渠道占比最高,一般都在50%以上。這背後亂象叢生,其中類傳銷和渠道這兩大痼疾尤受诟病。據記者了解,最近一年來,類傳銷的現象有所好轉,人數少了一些,但渠道模式愈演愈烈。渠道模式是指中間商介紹客人來整形機構,整形機構再分錢給中間商。但是中間商拿走的提成之高,令很多整形機構憂大于喜。

目前,實力雄厚的大型整形機構尚有财力支撐,不用搭理渠道商,但是中等規模的整形機構迫于客源的壓力,與渠道商越走越近。有市場人士稱,中型機構中差不多有八九成的客人和收入依賴于渠道,渠道商拿走的提成多的也已高達80%,遠遠超出最初的15%左右。

類傳銷減少,渠道越來越嚴重

醫學美容即整形美容,比如說隆鼻隆胸之類,但與美容美發之類的生活美容機構層次截然不同。具體來說,是指運用手術、藥物、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貌和人體各部位形态進行修複與再塑。

中國醫美市場規模穩步增長。根據2018年12月發布的《2018中國醫美行業白皮書》,2018年中國正規醫美市場規模高達4953億元,大部分省份醫美機構數以超10%的年增長率上漲;消費者方面,中國約2200萬人進行醫美消費,00後和95後步入整形大軍,占比持續增長。

整形行業亂象(整形業被綁架)1

對于一個快速發展的新興行業而言,亂象不可避免。兩三年前,全國部分地區的醫美行業就開始出現“類傳銷”這種新型的營銷模式。該模式主要是以人頭拉人頭,比如說你進來手術原本要花3萬元,但是如果你能介紹幾個人進來,醫美機構就返點給你。拉的人多了,你可能一分錢不用花就能整形。

由于政府的監管力度加大,媒體也頻頻曝光,加上消費者認知能力的提升,記者采訪中,多位業内人士表示,類傳銷現象雖然仍有,但是少了。周明就感覺到,2018年,他所知道的類傳銷現象少了一大半,此前不少機構甚為依賴類傳銷模式,現在此路不通之後,客戶數量大為減少,他身邊一家較大規模的整形機構已經開始轉型去走正規路徑了。

與此同時,醫美業内另一大痼疾——渠道模式卻愈演愈烈。渠道模式是指很多醫美機構被渠道商駕馭,他們拿走高額的提成。這些渠道商來源非常廣泛:有美容店的老闆娘、健身房的教練,甚至可能是體檢中心的工作人員。其中,擁有衆多高端和穩定客戶的美容院是主要渠道商。

渠道模式始于四五年前,2017年大肆爆發。除了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帶動了消費者的愛美需求,網紅經濟和夜店興起也刺激了這一模式。

整形行業亂象(整形業被綁架)2

客人多了利潤沒多,太累了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中西醫結合分會眼鼻綜合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黃印資對第一财經記者介紹:“整形機構可以簡單分為兩種運營模式,一種是自己打廣告,或憑口碑,等待客人上門;另一種則是走渠道營銷,比如說美容院會介紹大量潛在客人過來。美容院了解客人的性格和财力,客人一般也比較信任美容院,對他們推薦的整形機構容易産生好感。”

走渠道過來的客人中,不少頗具經濟實力,因而在整形上走的是高端路線。據黃印資介紹,有些專門做渠道的醫美機構,一個客人做一個整形項目,最高消費金額就能達1000萬元,令人咋舌。即便是數百萬元的,也并不罕見。

但是,更多的渠道客人走的是平價路線。對于整形機構而言,無論是哪一類的客人,隻要有人來消費,自然是好事。隻是天上不會掉餡餅,他們還沒從欣喜中回過神來,就已經開始頭疼。

廣東一位整形醫生張泰深有感觸。他對第一财經記者說:“比如有位渠道客人做隆鼻手術,我們收費兩三萬元。對于這類小手術而言,這價格聽上去不低吧。但是最後醫院一結算,發現也就差不多有1000元可賺——因為大頭被渠道商拿走了,大概有六七成吧,還要去掉原材料、人力成本及租金之類。”

聽着有點像“薄利多銷”。但是張泰并不認同這類走量的手術,“累人,也容易影響手術質量,這畢竟不是賣東西。”

受累的不僅僅是醫生,而是醫院的上上下下。周明此前當院長時,雖然拿着上百萬元的年薪,但也頗為抵觸這種渠道模式。不過,在市場遭受這種模式侵襲之時,如果不接受渠道客人,客源量将大大減少。

他說:“投資人當然不能坐視客源減少。但是,這些渠道客人的錢太難賺了,最開始渠道商的提成隻有15%左右,現在60%都很常見。雖然針對這些客人的收費可能比較高,是原來的兩三倍甚至更高,但是能賺的錢也不多。而且太累了。”

整形行業亂象(整形業被綁架)3

中等規模的醫美機構上下不得

周明現在跳槽到了一家大型醫美醫院,專心做手術。吸引他過去的一個原因就是,這家醫院背靠大集團,有足夠的财力支撐他們走正規的運營模式,無須與渠道商合作。

對于大型醫美機構而言,不少已經注重通過傳統的方式來樹立商業形象,吸引消費者。他們有足夠的實力和口碑,不用搭理渠道商。

“大型的醫美機構有實力,小機構和診所沒那麼大壓力,隻有中不溜的機構卡在中間,最需要渠道商。它們給渠道商的提成越來越高,多的有80%了,而之前也就60%左右。這簡直是胡鬧!”周明說,“不僅僅是提成。對于這些不上不下的整形機構而言,80%~90%的收入和客人也都來源自渠道。可以說,他們已經被渠道商‘綁架’了。”

他補充道:“我現在所在的這個機構完全不跟渠道商合作,每個月虧幾百萬元,不過現在是剛開業幾個月,預計客流量慢慢地上來後就會好轉。”

在醫美行業,政策對行業的整頓和監管早已開始。2017年6月底,針對非法醫療美容亂象,原國家衛計委等7部門重拳出擊,印發《嚴厲打擊非法醫療美容專項行動方案》,打擊非法“微整形”等違法犯罪活動,維護消費者權益。這被業内稱為“史上最嚴整治非法整形”的行動。

也有人認為,國家還需要從操作層面去規定,更具體地去規範醫美機構的運行。黃印資說,醫美機構不應違反公序良俗,不應欺騙和欺詐。當價格遠遠超出價值時,就是欺詐。而渠道商的介入,必定會推動醫美行業價格的虛高,超出幾倍甚至更多。

就在2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等國務院18部委聯合發布《加大力度推動社會領域公共服務補短闆強弱項提質量 促進形成強大國内市場的行動方案》,鼓勵社會力量進入醫療美容專科等領域開展醫療服務。《方案》指出,支持社會力量深入專科醫療等細分服務領域,在眼科、骨科、口腔、婦産、兒科、腫瘤、精神、醫療美容等專科以及中醫、康複、護理、體檢等領域,加快打造一批具有競争力的品牌服務機構。

行業發展迎來新的機會,在醫美領域幹了将近20年的周明很是激動。盡管見慣了業内亂象,他仍熱愛着這個行業。出身于醫學世家的他希望,醫美行業在公平競争中朝着“正常的市場、合理的手術和合理的價格”方向前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