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ings:
朋友,如果你在微博搜索“年輕人”三個字……
我試了下,發現了這些:
脫發、膽結石、穿秋褲、回老家……一句話說就是:
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年輕”了。
以至于“提前退休養老”這件事也已鄭重地提上日程。
有的人,人未老,但心已衰:
“工作壓力大,每天都好想辭職啊”、“啥時候才能退休”、“能活到 65 歲嗎”......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楊舸曾在《年輕人為何已産生養老焦慮》裡分析,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壓力:
2019 年,平均 1 個老人由 3.5 個年輕人來養,夠用。
如果老齡化加劇,等到 2050 年,平均 1 個老人讓 1.4 個年輕人來養,可能夠嗆。
不少人擔心自己要等到 70 歲才能退休:
去年,我們的生育率是 1.3,很低;結婚率更是創 36 年來曆史新低 5.4%。所以還得考慮——
“不結婚,老了怎麼過才不孤獨?”
“現在選擇丁克,以後會不會後悔?”
“AI 機器人能給我養老嗎?”
上個月,我們發布了一份「為什麼年紀輕輕就操心養老」的征集,收到了 13069 份回複。
平均回答時長 37 分鐘,很認真,信息量很足。今天這篇文章裡,你會看到大家的回答、計劃和行動:
理想的退休年齡是多少歲?
攢夠多少錢才能在 40 出頭退休養老?
如果攢不夠,怎麼增加收入賺到那麼多?
一些你想不到但很可能用得上的信息
一些年輕人最期待的新型養老方式
……
這一代年輕人已經從傳統家庭“養兒防老”的理念裡走出來。
當我們追求獨立、自由的生活方式,我們也必須提前計劃,如何有安全感、幸福感地老去。
在我們的問卷結果裡,18 歲- 40 歲的年輕人裡,90% 都考慮過養老問題了。
《2022 年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人們開始為養老做準備的時間從 38 歲提前到了 35 歲。
@ ko,運營:30 歲後在家做自由職業,有小貓,不需要和人過多社交,工作節奏慢,有存款。
@ 石天慧,學生:27 歲後在編制内工作,有房有車有老公孩子,下班後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有時間做飯健身。
@ 趙臭兒,新媒體文案:35 歲,在靠近老家的地方做自媒體或者線上文案(自由職業),一周四天全力工作,三天陪伴家人,城市周邊旅遊。
這代人對養老的定義,已經不是等到法定退休年齡,或者六七十歲身體失能後的生活,而是「在某個年齡開始,能按自己的意願,過上期待中的生活」。
大家在期待什麼?
“陶淵明”式養老的恬靜——
@ 橙子,90 後 :最喜歡田園生活,早晨起來坐在屋門口的躺椅上,沐浴着陽光手裡拿着一本書旁邊放着一杯茶,就這樣一日三餐等着夕陽落下。
@ 六八八吃瓜瓜 :拿着自己存下的 10 萬和爸媽贊助的錢,直接回鄉下建造了一個英式大别墅,和閨蜜一起養老。
“數字候鳥”式線上辦公的自由——
@ 黃敏莎,地産策劃:45 歲後,在自己喜歡的城市定居,工作不再需要 24 小時全天候關注,隻用線上跟進;不用被束縛,可以計劃各種旅行,窮遊也行。”
“FIRE 生活家”式的極簡——
@ Nancy,海外美甲店店長:在 35 歲實現半 FIRE,目前每月開銷占收入的 20%,能存下 80%,可以計劃五年内存夠養老錢,35 歲後可以一周 part time 兩三天,當個美甲師打發時間,其他時間照顧陪伴小孩為主,做一個愉快而松弛的半家庭主婦。
(FIRE: Financial Independence & Retire Early 經濟獨立、提前退休)
不過,看完一些已經“初步過上養老生活”的朋友的留言:
@ 康康
現在 45 歲,放棄了之前忙碌加班的白領工作,現在做了一個到手才 3000 元的小店長,但是輕松愉快,這算是開始養老了吧。
@ 某花點主理人
31 歲,由于不考慮生娃,所以已全款買了新一線城市 110 平公寓,水電氣三通,全部民用,比較适合我這樣的單身女性,主理着一個花店。勸告各位,别想着退休開花店,除非你能吃苦,或者做甩手掌櫃!
——會意識到,理想的狀态并不是完美,而是“平衡”。
或許我們總要放棄點什麼。
我們做了兩張詞頻統計圖。
關于“期待中的養老生活”,回答裡的高頻詞是:自己、自由、旅行、喜歡(的事)……
關于“目前最大的擔憂”,提到最多的則是:收入、健康、穩定、孤獨。
大家的安全感來源,第一當然還是錢。
《2022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
攢夠多少錢才能提前退休養老?
有說最少 100 萬起的。
有分生娃和不生娃的。
80% 的讀者最關心怎麼增加收入,積累财富?我們總結了一些人正在嘗試的辦法和得到的經驗。
很多人做副業賺錢——
@ 菜菜:降低消費,增加副業做手辦塗裝,接劇本寫作,看 40 歲後是否可以開一個小店。
@ 美琪:我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早幾年開劇本殺店積累了一些人脈。下班後,這個副業讓我感覺生活是鮮活的,一起老一起玩的人選已經有了。
有HR說跳槽也是個辦法——
@ 發呆栗子泥, HR :以跳槽的方式提高自己的薪資,多考取一些有幫助的證書,這樣你不管是面試還是跳槽都更有底氣。
存錢還是最普遍的——
@ 一個奮鬥中的女孩:21 歲大學畢業,第一個月開始給自己未來攢儲備金,每個月 500 ,存款 10 年,中間調整了下,從 35 歲開始領第一筆小額養老金,給自己每個月改善一頓夥食;50 歲開始有兩筆以上的養老金,每個月三四千吧,夠日常開銷就好。
@ 蔡冰瀚:已經确定可以在 45 歲存下 100 萬。我用的增額壽這個工具,因為我愛花錢,增額壽可以強制幫我把錢存下來。
@ 慶文:加了很多薅羊毛的群,平時用得上的日用品,裡面都特别便宜,上一年光是摳,我就摳出來 2 萬。”
@ MM:現在月薪到手 3 萬,刨去房租和水電還有一些日常開銷,一個月能存 1 萬 7 ,打工 10 年,目标存夠 200 萬。
最重要的,存的錢越多,越要學會管理财富——
@ 黃大寶:“理财讓生活有了三條腿。第一條腿是購買商業養老金保險,第二條腿是買了中高端的醫療保險,第三條腿是做了基金定投。”
@ 鄭衍:“因為身體原因從互聯網 IT 崗辭職,準備回家考事業單位。給自己交了靈活就業的社保。買了一份 15 萬的分紅型養老保險,30 萬元投資了指數基金,打算長期持有,用于養老的補充。”
當我們談到養老,最怕的是什麼?
在德國生活的讀者 @ Ke ,定期會去養老院做志願者,她給我講了一位老人的故事:
79 歲的她名叫 Inge,曾是一位大學講師,離過婚,沒有孩子,前夫和家人都已經去世,她一個人生活在養老院裡。
Inge 心态很積極,雖然半身不遂,但每天堅持閱讀新聞和思考。除了每周在超市需要一次幫助,其他幾乎所有事都是自己用助推車獨立完成。
随處看見的一朵鮮花,就能讓她開心一整天。
但 Inge 也有不方便的時候,因為每天要起夜兩次,加上沒人幫忙,她隻能白天少喝水,晚上穿紙尿褲,這讓她很委屈。
@ Ke 說,當她親身陪伴這位孤寡老人很久以後,看見的是曾經驕傲的獨立女性,在孤老中的種種無奈和孤獨。
能保障物質生活質量的收入和存款很重要,但也别忘了:
盡可能保持健康——
@ 凡凡
以前能跳的舞,現在會因為膝蓋不方便就不跳了;以前能吃辣火鍋,現在退而求其次隻吃椰子雞。
之前在廣告公司血拼,一個項目剛結束 Last day,馬上就有 First day 填進來。如今不一樣,養老的生活就像給不那麼年輕的自己找 Plan B。
@ 鐵柱
最近養成運動習慣啦!年紀輕輕腰椎間盤突出了,最近工作都感到痛苦。我想好好地老去,而不是疼痛地僵硬地老去。
堅持學習,别被時代淘汰——
@ 絲瓜瓜同學
常常覺得外公非常孤獨,像被時代抛棄了一樣,雖然很想靠近他,但确實沒有太多共同語言,而且他也越來越抗拒去探索新鮮事物,不願出門。
找到能持續幫你對抗空虛、實現價值的方式——
@ 海綿寶寶愛吃蟹黃堡
作為獨生子女,丁克主義,大學又是外地求學,所結交到的真心朋友都散落于遠方,擔心被孤獨圍繞,現在嘗試看書來自我充實。
@ 晨
目前存款夠用不靠工資,在做科研項目。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算是另一種退休生活吧。
這屆年輕人是頂着不寬松的就業環境和高房價的一代;
是住在一線城市出租屋、但仍然每天還在努力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一代。
當我們提前開始思考“養老”,其實更重要的意義在于:
你可能會對當下的生活應該怎麼過、工作要不要換等問題,多一點清晰的判斷,少一點茫然的焦慮。
畢竟,當我們對未來的期待越明确具體,我們對當下該做怎樣的決定才越堅定。
撰稿:趙大寶
設計:葵子
部分數據來源:
新世相征集後台數據
富達國際《2022年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
文章引用:《年輕人為何已産生養老焦慮》,楊舸
“比起兩個人變老,
我更怕一個人孤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