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上市公司股東最關心的指标,竟引發了熱議,原來市場中多半人居然都算錯了?!
本周,一則看似利好的公告悄然發布。不過有點炸鍋的是,一個簡單的每股淨資産計算,竟然成為諸多證券軟件的“滑鐵盧”。
“幾乎所有證券軟件顯示的公司每股淨資産數據都與這家公司自己發布的公告不一緻!”一位投資者向記者抱怨,而這也成為其虧損之源。
怎麼多了1毛錢?
吉視傳媒最新的可轉債下修公告顯示,12月6日,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确定向下修正“吉視轉債”轉股價格的議案》。
公告稱,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的每股淨資産值為2.23元;故修正後,“吉視轉債”轉股價格應不低于 2.23元/股。
下修前,吉視轉債的價格為108元,而轉股價值還不到67元,轉股溢價率高達55%。通過此次下修後,公司轉股價值升值到86元,轉股溢價率也降至23%,這也是整個市場估值水平。
不過令不少投資者驚訝的是,吉視傳媒公告的每股淨資産怎麼多了1毛錢?
記者查詢多款證券軟件均顯示,去年末,吉視傳媒每股淨資産為2.12元。
差一毛虧五塊!
每股淨資産增加1毛多錢,對于上市公司股東而言毫無疑問不是一個壞事,但是對于吉視轉債而言,則是晴天霹靂。
不要小看這一毛錢,會大大影響對吉視轉債的定價。經過記者測算,作為純債品種的吉視傳媒,通過此次下修可以跻身偏股型品種,但是由于淨資産意外增加了一毛錢,轉股數量減少,影響其定價近5元錢。
簡而言之,看似微不足道的一毛錢影響了其轉債近5元錢的定價。
這有什麼差異呢?這将直接影響到轉股價值。如果下修至2.12元,吉視轉債轉股價值為91元附近,遠高于目前86.5元,差了近5元錢。如果按照同樣23%的轉股溢價率,吉視轉債價值将在112元附近,遠高于如今的市場價格107元。
這對于一個低價品種而言,影響巨大。
“燒腦”的神秘科目
緣何會造成如此差異?一位證券軟件工作人員表示,這主要是核算公式的差異!
此次産生的差異主要是計算吉視傳媒2020年末每股淨資産。該工作人員表示,作為發行可轉債的上市公司,往往會增加一個其他權益工具的科目,而證券軟件進行計算時,采用了标準公式,即歸母公司股東所有者權益扣除其他權益工具後,除以總股數,計算得出每股淨資産。
為何吉視傳媒會計算出了2.23元的每股淨資産?
據悉,吉視傳媒的算法并未扣除其他權益工具科目,而是直接采用歸屬于母公司股東所有者權益除以總股數。因此,計算出的每股淨資産要高于證券軟件通過公式計算出的結果。
一般而言,可轉債發行後,其分類兩個科目,純債部分計入應付債券,權益屬性部分計入其他權益工具。
遠非如此簡單
那麼,吉視傳媒的計算方法是否可以複制到其他公司?
事情遠非這麼簡單!
2021年,可轉債下修數量已經超過2018年,成為曆史上下修轉股價最火熱的一年。到今年末,下修力度很大,不少品種将轉股價下修至每股淨資産。
不少投資者認為,吉視傳媒應該參照無錫銀行模式。無錫轉債也曾經下修轉股價至每股淨資産,但公司當時明确表示,扣除其他權益工具。
2020年4月,無錫銀行發行的無錫轉債也通過了下修。根據公告,該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的扣除其他權益工具後歸屬于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每股淨資産為5.97元/股。最後,無錫轉債轉股價格就定位在5.97元/股。
不過,吉視傳媒的選擇也有據可依。一位投行人士表示,從實踐中看,紫金銀行發行的紫銀轉債在下修轉股價時,亦未考慮其他權益工具的扣除。
觸及靈魂的選擇
業内人士說,公司究竟采用何種計量方式,實際上體現的是理念上的差異,可轉債到底是偏債還是偏股?不同公司和審計機構的理解不一。
一家上市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對“其他權益工具”的定義,“其他權益工具”是屬于所有者權益類科目,核算企業發行的除普通股以外的歸類為權益工具的各種金融工具。而“每股淨資産”的分子是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淨資産,故“其他權益工具”不屬于由普通股股東享有的權益,故不包含在分子中。
一位投行人士對此也表示贊同。他認為,“其他權益工具”并不屬于普通股權,并不享有超額分紅權,表決權也十分有限。這僅僅是一個會計處理問題,應該在計算淨資産之時,将其扣除。
而這樣操作顯然有利于轉債投資者,而不利于上市公司股東。
市場上亦有不少反對聲音。由于“其他權益工具”本身已經計入了股東權益,不少機構人士表示,如果不進行扣除,直接整體計算亦未嘗不可。
廈門國家會計學院院長黃世忠向記者表示,可轉債會計處理存在一些争議。按照會計準則,“其他權益工具”計入了股東權益,自然可以不進行扣除,從而計算每股淨資産。但是可轉債轉股與否有變數,在計算時進行扣除也是一個可行的方式。隻要符合會計準則,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也無異議,應該都是可以接受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