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單元結合“觀察與發現”的主題,寫做過的一個小實驗,引導學生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培養有序表達的能力。習作重點是“觀察事物的變化,把實驗過程寫清楚”。因此,觀察是前提,寫清楚是關鍵。為了有效達成習作目标,教師可以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用圖表建構支架,以課文為範例,在實踐觀察的基礎上,将觀察與思考,發現與感受寫清楚。
一、課前“小調查”
1.你做過什麼小實驗?
教材并沒有提示寫哪一方面的實驗,學生擁有選擇的主動權。課前交流中,學生做過的實驗多種多樣,結合習作要求,引導學生選擇的實驗盡量簡單易操作,不要太複雜。學生可以在科學老師的指導下,在科學課上完成實驗;可以在家長的指導下,選擇自己喜歡的實驗完成;還可以回顧以前做過的實驗。做實驗的同時,邊實驗邊記錄,填寫好實驗記錄表。
✦✦
2.你會填寫實驗記錄表嗎?
教材提供了圖表範例,寫之前,可以先借助圖表整理小實驗的主要信息。如何完成圖表,學生有一定經驗。在科學課上,學生有了解和記錄;在本冊教材的第一次習作《我的植物朋友》中,完成過植物觀察記錄卡。所以,本次實驗記錄表的完成,學生有能力在課前自主完成。
3.這次觀察和以往有什麼不一樣?
這次觀察的重點和第一單元習作有所不同,着重觀察實驗過程中事物發生的變化,旨在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對“留心觀察”的能力進行訓練。在交流中,引導學生把在觀察過程中獲得的認識或感受,産生的疑問或想法,可以标注在相應的步驟旁,讓思考過程、情感體驗留下痕迹,為寫好過程奠定基礎。
二、構思“小支架”
1.讀懂圖表,厘清思路
學生讀懂了實驗記錄表,就能有效借助表格厘清思路,讓條理更清晰。以《蜜蜂》一課為例,我們可以寫哪些内容呢?學生發現,課文先寫了法布爾實驗的目的,再說實驗過程,最後明确實驗的結果。所以,習作時,我們就可以仿照課文,将實驗目的、實驗準備、實驗過程、實驗結果分闆塊有序呈現,整體架構,讓人一讀就一目了然。
2.例文對比,學習轉換
要把實驗記錄卡的内容轉換為習作是難點,可以通過例文對比的方式,讓學生發現轉換的秘訣。出示“杯子倒立水不漏”的實驗記錄表,讓學生借助表示順序的連接詞連起來說一說實驗過程。
啟發思考:如果習作就這樣寫?行嗎?我們還可以寫點什麼?引導學生從“觀察到的現象”“思考”“心情”三個方面補充交流,再試着連起來說一說。兩個片段一對比,學生發現第二個片段更清楚,更完整,除了寫清楚實驗步驟,還要寫清楚實驗過程中的心情和發現。
3.繪制導圖,搭建框架
在讀懂表格,學習轉換的基礎上,将所學内容進行整體架構,形成思維導圖。這樣的形式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習作思維,能快速回憶、串聯起所學内容及習作素材。将習作的邏輯思維可視化,呈現了學生一步步思考并實踐的過程。
三、表達“小妙招”
1.借助句式,清楚表達
教材中提示,要把過程寫清楚,可以借助“先……接着……然後……最後”這樣的句式,呈現清晰的實驗步驟。對于步驟簡單的實驗,連接詞可以更簡單化;如果步驟繁瑣,幾個小步驟可以合并在一起寫。
2.融合思考,個性表達
語文園地“詞句段運用”第一題,提出了觀察時主動思考、提出問題是個好習慣,我們在寫的時候,就可以将兩者結合起來寫。在完成實驗記錄卡的時候,學生已經在步驟旁簡單記錄了觀察到的現象、疑問、心情等,在寫的時候,就可以仿照課文的寫法,結合寫寫自己的觀察和思考,自己的推測,做實驗時心情的變化等,鼓勵學生個性表達。小實驗有其實驗的科學依據,因此,學生在寫的過程中,如果穿插自己知道的實驗原理,也是可以的。
3.立足特點,準确表達
做實驗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表達時也需要選用合适的詞語,準确表達。
回顧課文,《花鐘》這篇課文中,能準确運用動詞,對于不确定的時間,用上“左右”;
《蜜蜂》一文,也運用了“左右”“大概”“大約”“至少”等詞語;
《小蝦》一文,動詞的運用尤為精彩,“一張一張”“一翹一翹”“一突一突”,讓畫面立刻生動起來。
所以,學生在表達時,尤其要注意用詞的精準選擇,讓别人一讀,就能知道怎麼做,産生了哪些現象,讓實驗更具有說服力。
四、評價“小助手”
寫完後,與同學進行互相評價并修改。從“寫清楚實驗過程”“詞語運用合适”兩個方面進行重點評價。回顧學過的修改符号,學習園地中新出現的修改符号,結合評價結果進行修改。對于值得學習的其他優點,也鼓勵學生互相學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