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杜牧擅長七律

杜牧擅長七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20:43:04

杜牧擅長七律(商女不知亡國恨)1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杜牧的一首《泊秦淮》被曆代文人雅士千古傳唱,“李杜詩篇萬口傳”,倘若不把其中的“李杜”認為是李白與杜甫的話,那麼能擔此名諱的恐怕就隻有李商隐與風流才子杜牧了。

既是風流才子,那必然少不了風月之事。年輕時,杜牧也曾流連于風花雪月之地,惹得一身胭脂粉黛,被好友評價為“風情不節”。他自己也有詩回憶過自己的風流歲月:“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赢得青樓薄幸名。”

杜牧擅長七律(商女不知亡國恨)2

不過,人都是複雜的,杜牧雖然曾縱情聲色,與風塵女子把酒尋歡,卻也在後來寫出了上面那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讓人不禁為杜牧心懷天下、憂國憂民萬分感慨時,也在心底生出另一種疑問:難道曾經的風流才子杜牧翻臉不認人,轉眼就把曾帶給自己帶來無限歡樂的“商女”批評一頓?

要解開這樣的疑問,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商女到底是誰,她對我們的大詩人杜牧做了什麼?而我們杜牧在作這首詩的時候又在想什麼呢?

“商女”是誰

關于“商女”這一并不十分常見的名詞,不同的人第一次看到必然冒出不同的理解。我仍然記得自己剛學這首詩時,認為這是一個與“商人”相對的詞語,指的不過是經商的女子罷了。

後來在老師的點撥下才知道原來是賣唱的歌女,可是了解了這層意思之後,突然又對這個詞更覺陌生,商女怎麼能才和歌女聯系到一塊呢?莫非千古才子杜牧,在用詞上也出現了纰漏?

杜牧擅長七律(商女不知亡國恨)3

相信很多人在理解這首詩的時候都曾冒出過類似的疑問。由此,很多人出于對大詩人的敬重,自行解釋出諸如“商女就是商朝的女子,商朝女子唱歌好聽”、“商女就是商人的婢女,是專門服侍有錢的商人的”等等言論也就不足為奇了。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同一篇藝術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我們當然不能稱之為錯,畢竟誰也不能再見到杜牧,問問他當時究竟是怎麼想的。

可是如果我們需要細細深究,探讨此處的“商女”究竟指的是誰時,可能就得拿出一些更加令人信服的證據來說明自己的觀點了。“商女”指的就是歌女這一點應該不會有人有任何異議,畢竟下一句就是說她在唱《後庭花》。可是,作者為何将這位隔江唱歌的女子稱為“商女”呢?

商女就是秋娘,秋娘就是歌女

實際上,我國古代音樂體系與現代并不相同,古人認為,音樂分為“宮、商、角、徵、羽”五音,而“商”音,正是較為凄揚婉轉的一種。

杜牧擅長七律(商女不知亡國恨)4

可以想見,當時杜牧正在對岸憂慮着國将不國,民不聊生,心中正充滿着無限的悲傷,而對面傳來的聲色犬馬的靡靡之音,進入我們的大詩人耳朵裡,也隻讓他覺得是悲涼凄婉的商聲,于是,便以“商女”代之。

另外,歌女被稱為商女并非沒有淵源。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也曾有過“妝成每被秋娘妒”,其中的“秋娘”指的也是這一類的歌女。古人曾将秋天稱之為“商日”,也是因為商聲與秋季相符,秋季為生機肅殺之時,商聲凄厲婉轉,正與之相應,因此秋娘與商女相通。

所以此處的商女,對于杜牧來說,就隻是對岸一個不相識的為達官貴族賣唱的歌女而已 。他們未曾謀面,也并無冤仇,那麼杜牧有必要把一個毫無瓜葛的弱女子寫進詩中來羞辱她“不知亡國恨”嗎?顯然沒必要,因為古代女子本就被處處束縛,何況一個歌女?她要唱什麼,她要做什麼,是她自己能夠決定的嗎?

杜牧擅長七律(商女不知亡國恨)5

顯然,杜牧想要諷刺的隻是要求歌女唱《後庭花》的達官貴族罷了。他們要麼為官,拿着朝廷的俸祿,享受着百姓的供奉,卻屍位素餐,在國運飄搖之時,不思為國家效力;要麼經商,吃着安穩的社會環境帶來的紅利,卻在時局動蕩時,仍隻顧着自己的吃喝玩樂。杜牧出于對這種人的憤怒,寫下這首《泊秦淮》,來表達自己對這種人的不齒。那麼,詩中提到的受達官貴族們鐘愛的“後庭花”又為何物呢?

後庭花是什麼?

一些人看到“後庭花”三字,随即又聯想到“商女”以及她們所服務的對象,可能就會不明所以、想入非非了。實際上,從“隔江猶唱後庭花”這一句,我們也能知道,既然是唱,那麼這所謂的後庭花也隻能是一首詩歌了。因此此處的“後庭花”并不是什麼具體的實物,而是指名為《玉樹後庭花》的一首宮體詩歌。

杜牧擅長七律(商女不知亡國恨)6

《玉樹後庭花》相傳是由南陳皇帝陳叔寶所作,是一首宮廷豔曲。陳叔寶做皇帝時昏庸無道、不問政事,整天沉湎于後宮佳麗的香豔粉黛之中。他曾命大臣們一同觀看,随後又命他們寫下詩歌,讓宮女們整日傳唱。他自己作為一名皇帝,政治能力不強,文學造詣卻尚可,“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就是出自他的一首《玉樹後庭花》

南陳都城将被敵軍攻破之時,陳叔寶甚至還在宮中和後宮佳麗們把酒言歡,絲毫不知自己的國家即将淪陷。曾寫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的杜牧,顯然是希望當政者和達官貴族們能夠吸取陳叔寶的慘痛經驗的。

一個記錄者

才子杜牧,弱冠之年就已博通經史,他不僅文采飛揚、詩寫得好,而且還曾因為關心國家北方軍事動向而深研兵法,在十幾歲時就寫下了十數篇《孫子兵法》注解。

杜牧擅長七律(商女不知亡國恨)7

在23歲那年,杜牧憑借一篇《阿房宮賦》名噪一時。“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他想借此篇向唐朝統治者指出,一個國家的瓦解并不是因為敵人的強大,而是來自内部的腐壞;他希望當政者能知道,隻有克己奉公、善待自己的國民,才能建造出一個強大的國家。

然而,他的忠告并沒有引起當政者的反思,朝野上下仍然是驕奢之風橫行,沒人關注鄰國正在崛起、百姓正在遭難。最令杜牧痛苦的不是他生于一個貧弱的時代,而是他曾見證過這個國家的輝煌,如今卻要眼見其一步步走向衰敗。

杜牧擅長七律(商女不知亡國恨)8

當再一次乘船漫遊在秦淮河畔,這裡仍然是供有錢人享受的地方。眼前彌漫的缥缈煙霧中,遠處的燈紅酒綠若隐若現;耳邊斷斷續續地傳來充斥着濃詞豔曲的靡靡之音,杜牧的心再一次被刺痛了。他能做的隻有這些了,做一個忠實的記錄者,讓後人看見他曾生活過的時代——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