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俗名蛐蛐、将軍蟲、夜鳴蟲、秋蟲、趨織、鬥雞、趨織、地喇叭等,屬于一種古老的昆蟲,至少已有1.4億年的存在曆史,是古代和現代人們都喜歡玩鬥的一種昆蟲。
全世界已知的蟋蟀品種約有2500種,在我國,已知的蟋蟀品種約有150種,但不管哪一種蟋蟀,都是喜歡蠶食農作物的害蟲。因此,許多農民朋友都比較讨厭蟋蟀。
蟋蟀喜歡穴居,經常躲藏在土穴中、磚石下或草叢間,有時候,還會栖息于地表之下。
蟋蟀生性孤僻,非常喜歡獨立生活,一般情況下,它都是獨居的。同時,蟋蟀也屬于好鬥的昆蟲,如果人為觸動它的尾毛,則會引起它的反感,它會用後足胫節向後猛踢,以表示抗議。
由于蟋蟀具有好鬥性,因此,在缺乏娛樂項目的古代便誕生了“鬥蟋蟀”的娛樂項目,在一些城鎮的街頭,就經常能夠看到三三兩兩的人們在互相鬥蟋蟀玩樂。據稱,宋代有兩個亡國宰相。一個是北宋末年的李邦彥,号稱“浪子宰相”;另一個是南宋末年的賈似道,号稱“蟋蟀宰相”。這兩位宰相都喜歡鬥蟋蟀,而且,還總結出了不少鬥蟋蟀的經驗。他們倆終生都把許多時間用在了鬥蟋蟀,很少去辦正事,因此,在他們鬥蟋蟀的過程中也把大宋王朝給葬送了。
據稱,我國鬥蟋蟀的曆史已經有一千餘年,無論是在官府還是民間,鬥蟋蟀是一項很普遍的傳統文化活動,而且,這項文化活動一直傳承到今天,在現在的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南京、杭州、蘇州、香港等大都市,都有規模不等的鳴蟲市場。僅僅在北京,就有大約十萬名蟋蟀愛好者,在蟋蟀專業委員會注冊的就已經達到了1000多人。每逢雙休日,在京城的一些公園裡,就能夠經常看到他們三五成群地在鬥蟋蟀玩樂。
據介紹,山東甯津縣的蟋蟀種類繁多。因其特有的地理條件和特有的環境小氣候,甯津的柴胡店鎮、孟集鄉、保店鎮、甯津鎮、杜集鎮等地所産的“鬥蟀”最好。尤其是原尤集鄉陳莊一帶所産的“鬥蟀”最優。
另外,山東甯陽的蟋蟀也久負盛名,早在2500年前的《詩經》中就有“蟋蟀在堂,十月入我床下”的記載。在古代時,甯陽蟋蟀被譽為“江北第一蟲”。其中,甯陽泗店鎮的蟋蟀以曾向皇帝進貢、在打鬥中不斷得冠而聞名國内外。據統計,每年來甯陽購買蟋蟀者可達15萬人次,高峰期日客流量達2萬人,年成交蟋蟀近億隻,交易額1億多元。甯陽縣内建有中國北方最大的蟋蟀市場,為弘揚蟋蟀文化,擴大交易,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蟋蟀屬于野生的昆蟲,要想“鬥蟋蟀”,必須先捉到蟋蟀,否則,是無法“鬥蟋蟀”的。那麼,用什麼方法才能捕捉到蟋蟀呢?
一、誘料和工具将麥麸或米糠用糖水拌勻,倒入鍋内用文火炒香,冷卻後裝入塑料袋中并紮緊袋口。在使用的時候,可加入食醋或白酒,效果會更好。
在誘捕前,還需要準備手電筒、一把長掃帚和一個盛袋。
二、捕捉方法在傍晚時,先将誘料放在蟋蟀活動最多的地方,為了保證誘捕效果,應多放幾堆誘料,并且,最好将誘料堆放成圓圈型。當蟋蟀聞到誘料的香味後便會紛紛趕來争食,此時,可打開手電,用強光照住它們,在這種情況下,蟋蟀并不會跳動。人們就可以用長掃帚輕輕地按住它們,然後徒手捉拿并放入到盛袋裡即可。
一般來說,利用這種方法,每晚能夠捉到100隻以上的蟋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