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糧食價格最新行情

糧食價格最新行情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05:29:41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糧食價格最新行情(糧食價格上漲勢頭難持續)1

從各方面看,糧食價格上漲勢頭難以持續。從生産看,我國糧食生産連獲豐收,種植結構不斷調整優化,優質品種數量增加,糧食安全形勢持續向好。從庫存看,糧食庫存處于曆史高位,僅地方儲備就能滿足産區3個月、銷區6個月、産銷平衡區4.5個月以上的市場供應量,政策性糧食庫存規模龐大。從進口看,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對國際糧食貿易供應鍊、物流鍊并未造成實質性影響。

當前,秋糧收購正在全國從南向北穩步推進。糧食是一種關系國計民生和經濟安全的特殊商品,糧食價格一頭關系到種糧農民的切身利益,一頭關系到消費者的承受能力。

對廣大農民來說,今年又是一個豐産又豐收的好年景,糧食市場價格較上年有所上漲。但糧食價格上漲也引發了社會對糧食安全的普遍擔憂。确保糧價穩定,走出“谷賤傷農、米貴傷民”的怪圈,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至關重要。

市場化收購比重不斷加大

在黑龍江黑河市孫吳縣沿江鄉大桦林子村,桦林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吳德顯正在組織合作社社員賣糧。今年合作社種植2.6萬多畝地,其中水稻5000畝、平均畝産1100多斤,玉米8000多畝、平均畝産1000多斤,大豆1.3萬多畝、平均畝産240多斤。吳德顯說,今年糧食産量雖沒有預期好,但略微高于去年水平,糧食收購價格也高于去年。其中,濕玉米價格每斤0.95元,大豆價格每斤2.4元,扣除土地租金、勞動力成本以及種子、農藥、化肥等投入成本,租種的土地每畝純收益在250元左右,自己承包的土地每畝純收益500多元。

秋糧上市以來,糧食市場火熱,持續走高的價格讓不少農民産生惜售心理。目前,糧食價格趨于穩定,以當前市場價格賣糧,種植收益較好,越來越多的農民轉變惜售心态,開始積極賣糧兌現,東北等主要産區玉米、稻谷、大豆已開始上量。根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數據,截至10月31日,主産區入統企業累計收購秋糧2163萬噸,同比增加95萬噸。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劉冬竹建議,農民應盡量做到均衡有序售糧,既不盲目捂糧惜售,也不紮堆售糧,避免集中售糧價格下跌。未出售的糧食要離地通風,上樓子、上棧子,避免黴壞造成損失。

近年來,國家持續推進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市場主體風險意識不斷增強,加工企業主動多建庫存備足原料,貿易商和經紀人積極收糧,市場化收購比重不斷提高。今年小麥和早籼稻市場化收購超過90%。在黑龍江,象嶼農産早在9月15日就開始入市收購,目前已收購玉米170多萬噸;在湖北,武漢興正實業有限公司已經收購中晚籼稻600多萬斤。

在稻谷供大于需形勢下,11月12日黑龍江啟動粳稻最低收購價收購,是目前全國唯一啟動水稻最低收購價收購的省份。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司司長秦玉雲預計,今年秋糧收購也将以市場化收購為主,全國大範圍啟動中晚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的可能性不大。

糧食價格已逐步趨穩

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洪澇災害等影響,加上社會資金流動性充裕,國内主要糧食品種價格出現了明顯上漲。10月份,國内主産區籼稻平均價格同比上漲10%左右,粳稻上漲6%左右,小麥上漲5%左右。糧價上漲引發了社會對糧食穩定供給的擔憂。

劉冬竹表示,當前我國糧食庫存充實、儲備充足、供給充裕。小麥和稻谷兩大口糧品種庫存處于曆史高位,可滿足全國一年以上消費需求,預計小麥和稻谷價格将在合理區間波動。受去庫存周期基本結束、供需趨于緊平衡等因素疊加影響,國内玉米現貨市場價格漲幅達30%左右,但沒有超過2014年曆史最高水平。進入11月份後,随着主産區玉米上市量增加,臨儲玉米持續出庫,以及進口玉米及替代品陸續到港,玉米市場供應完全有保障,價格繼續大幅上漲可能性不大。

需要提醒的是,在市場化條件下,糧食價格漲跌是市場波動的正常現象。劉冬竹認為,今年糧食價格上漲是生産成本連年上升、糧價多年低迷狀況下的恢複性上漲,有其合理性,也充分說明收儲制度改革以來,市場機制發揮了積極作用。

2014年以來,國家推進糧食收儲市場化改革,取消大豆、玉米臨儲政策,調整小麥和稻谷最低收購價,這既有助于消化不斷高企的糧食庫存,也促進了國内糧食市場價格與國際糧價逐步接軌,糧食價格連續多年走低。今年受疫情、災情等多種因素影響,糧食價格出現恢複性上漲,但仍在正常波動區間。

秦玉雲認為,從各方面看,糧食價格上漲勢頭難以持續。從生産看,我國糧食生産連獲豐收,種植結構不斷調整優化,優質品種數量增加,糧食安全形勢持續向好,保持國内市場供應和維護價格總體穩定有保障。從庫存看,糧食庫存處于曆史高位,政府糧食儲備體系健全,庫存規模充實,僅地方儲備就能滿足産區3個月、銷區6個月、産銷平衡區4.5個月以上的市場供應量,政策性糧食庫存規模龐大。從進口看,目前疫情對國際糧食貿易供應鍊、物流鍊并未造成實質性影響。今年以來,玉米及高粱等替代品進口增加較多,有效調劑了國内餘缺。

多措并舉穩定糧價

糧價穩,則百價穩。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無論是農民、企業還是糧食行業專家,都認為穩定的糧食價格和供給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尤為重要。專家認為,需要進一步強化措施穩定糧價,确保農民“種糧賣得出”,确保市場糧源供應穩定。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首先要穩定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要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強耕地保護,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加快建設高标準農田,提高基礎地力。強化科技支撐,推廣良種良法配套等增産技術,不斷提高糧食單産水平。穩定糧食播種面積,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層層壓實責任,扭轉一些地方忽視糧食生産的傾向。

同時,要通過調整稻谷和小麥最低收購價,穩定糧食價格預期,激發種糧農民積極性。今年春耕時節,國家有關部門提高了2020年水稻最低收購價格,調動了農民種植水稻積極性,扭轉了早稻種植面積和産量連續7年下滑勢頭。近日,國家有關部門公布了2021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格,每斤提高了1分錢。雖然提高幅度不大,但有利于穩定糧食價格預期,有利于農戶合理安排明年糧食種植。

此外,要更好地發揮政府糧食宏觀調控作用。今年以來,國家有關部門靈活安排政策性糧食投放,截至11月12日,共組織政策性糧食拍賣212場次,總量達到1.037億噸,有效滿足了企業用糧需求。加強政府儲備吞吐調節,有的省份采取了适當放寬地方儲備收購水分要求、延長輪換架空期等措施,滿足加工企業階段性用糧需求,促進區域市場平穩運行。

另外,還要繼續深化糧食産銷合作,順應糧食“大流通”形勢,構建一個穩定的糧食自由流通體系,完善供應鍊,有序搞好搞活國内糧食購銷,确保糧食跨區域有序流通。象嶼農産總經理陳代臻表示,目前象嶼農産已在黑龍江構建起玉米全産業鍊經營模式,在富錦、北安和綏化三地建設糧食加工産業園區,并構建起一張從産區到港口再到南方銷區的北糧南運大流通網絡,每年糧食經營量1000多萬噸。(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 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