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20歲被稱為弱冠之年,寓意着男子已經成年,但身體還沒有變強壯,所以稱為“弱”。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不同的年齡對應着不同的生活狀态,自然也會有不同的人生感悟。古人雲“三十望子,四十望财,五十望人”,這裡的“望子、望财、望人”具體指什麼?
三十望子
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人到30,最希望的就是孩子可以好好讀書,有一天能夠出人頭地。因為古時候人們結婚普遍都比較早,如果二十多歲還沒有結婚,那就要被視為是大齡剩男剩女了。
所以,到30歲的時候,孩子也已經上學。這個時候,父母會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培養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有一天可以出人頭地,成為自己的驕傲。
但古人教育孩子的方法跟我們現在還有些不同。他們不會溺愛孩子,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規範其言行舉止了。主要從忠孝義幾個方面。
百善孝為先,所以古時候的家長首先要讓孩子明白的就是,孝順長輩是第一大善。對父母孝順,對國家忠誠,凡事以國家利益為重。當忠孝兩難全的時候,一定要顧全大義,忠于國家。
其次就是講信用,講義氣。他們認為人無信不立,這是做人最基本的準則;與朋友結交的時候,義氣也是很重要的。古人眼中講義氣的人必須具備這三種特征:1、正直,有自己的道德底線;2、靠譜,樂于助人;3、光明磊落,言出必行。
古代教育子女的故事也有很多,孟母三遷、孔融讓梨、畫荻教子等。這是值得我們現在的父母學習借鑒的,一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導。
四十望财
人到四十,就已經步入了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孩子漸漸長大,上學結婚都需要錢,老人身體卻一天不如一天。常常需要上醫院。
所以,對于40歲的中年人來說,經濟壓力是巨大的。這個時候就光是孩子的問題就已經足以令人顧此失彼了。如果再遇到家裡的老人有什麼問題,那真的是亞曆山大。
在工作上,40歲也有了一定的經驗,正是做事業的黃金時期,但同時也是最繁忙的時期。養家糊口這四個字像一座大山一樣,死死的壓在中年人的頭上。但身體卻在這個時候由強轉弱。
很多身強力壯的人常常會在這個年齡段,因為壓力太大導緻身體出現一些意外的狀況。但是作為家庭中堅力量的他們,必須像一個陀螺一樣,即便是疲憊不堪,也絲毫不敢松懈。
因為他們深知,這個時候一旦被踢出局,随之而來的經濟壓力可想而知,肉眼可見的金錢支出與多重重擔壓在身上。對于他們來說,這是一個玩不起也輸不起的年紀。
五十望人
人到50以後,已經是知天命的年紀。有了一定的人生閱曆,也漸漸看淡了一些東西,不會再為個人得失而計較,也不會再執着于那些身外之物。
也正是因為他們經曆了很多,走過的路多了,所以很容易在這個時候回味之前的人與事。曾經覺得父母不夠好,沒有給自己更好的生活;孩子也不夠好,沒有别人家的孩子争氣。
但随着年齡的增長,走過人生的一大半之後,才突然明白,其實并不是父母不願意努力,而是他們也有他們的苦衷。他們也跟我們一樣,迷茫過,讀書不多,機會不多。但他們将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傾注在了孩子身上。
孩子也在慢慢長大之後,走向外面的世界。之前總會擔心他們離開了父母,一個人要怎麼生活。後來慢慢發現,他們離開了你,一樣過得很好,他們有自己的活法,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人到五十之後,慢慢開始學會了理解人,理解每個人的苦衷。而不是像從前一樣,一腔熱血,血氣方剛,看誰不順眼,就嚴加指責。此時的他們在經曆過一些事情後,多了一絲淡然,該放的放,該斷的斷,該忘的忘。
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感悟
“三十望子,四十望财,五十望人”這句話也是在告訴我們,人生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會遇到不同的風景,也會有不同的感悟。年輕的時候沒有時間去觀賞沿途的風景,年老的時候,才能看清自己這一路所經過的一草一木。
不論你現在身處怎樣的階段,都希望你能夠對自己有所期待。人生之路,長短莫論,來此一遭,便值得慶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