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鴻門宴?鴻門宴----一場家喻戶曉的天下第一宴這個事件真假不說,但上了教課書,對國人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天下鴻門宴?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鴻門宴----一場家喻戶曉的天下第一宴。這個事件真假不說,但上了教課書,對國人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最普遍的觀點和看法,當時項羽兵力40萬,劉邦兵力才10萬,大家對鴻門宴上項羽最後沒殺劉邦,往往覺得匪夷所思,好像覺得項羽當時要殺了劉邦,天下一下就到手了,教課書上标準答案也是這意思。特别看到範增精心布置着每一個殺招,項羽竟讓劉邦逃了,很多人進而捶胸頓足,說項羽“婦人之仁”、有勇無謀等等!
那麼項羽鴻門宴上為什麼沒有殺掉劉邦呢?從故事情節的表面上看:一、劉邦善于裝孫子,一句話叫做光棍不吃眼前虧。二、項羽耳根子軟,劉邦一裝孫子,項羽果然上當。三、項羽很反感範增高高在上的舉動。四、樊哙的出現,項羽一見樊哙,立刻喜歡上了,這算是英雄相惜。五、劉邦和張良周密的謀劃..
那麼鴻門宴上的項羽政治表現怎樣呢?應該說是很完美的。而且從根本上看,鴻門宴并不是項羽和劉邦後面二人成功失敗的轉折點。鴻門宴後,劉邦作出了巨大的讓步,至少表面上依然十分服從項羽的領導,并全力支持項羽西進。項羽一路揚威的進入了秦都鹹陽,而後,大封了天下,項羽想得到的政治資本和勢力,可以說都得到了。
因此,當時無論從道義上說,還是從實力上看,項羽隻要有一點點Z治意識,鴻門宴上都不可能貿然殺掉劉邦。
一個重要起因是懷王召集宋義、項羽、劉邦開會,議定兵分兩路,懷王與宋義、劉邦約定,誰先入關中,就可以在關中稱王。後來的項羽取代宋義這事不說,但兵臨函谷關時,聯軍發現劉邦先入關中。從道義上來說劉邦應該是王了。從第二方面來講,項羽統領的40萬軍隊,其實是聯軍,和當年六國攻秦一樣,各懷鬼胎。項羽雖然最強大(本部也隻是十幾萬),可以赢其中任何一家,但并沒有絕對的實力,能夠以一敵多。我們往往就知道劉邦和項羽,其實當時全國并不是除了項羽就是劉邦,敢和項羽叫闆的,還有田榮、陳馀、彭越等幾路諸侯。劉邦入關,軍隊卻退回到了霸上,劉邦沒有據守鹹陽。道義上來說,劉邦按潛規則已主動把王默許給了項羽,就這樣好好的你就把他殺了?
如果真像大家想的殺了劉邦和劉邦集團開打,一方面隻會削弱自身實力,進而更壓不住蠢蠢欲動的各路諸侯;另一方面劉邦畢竟滅秦有功,執意消滅他,諸侯們就會有所猜忌,如果六國諸侯合縱,将會更加危險。
對項羽來說,滅劉邦并不是他當時最亟待解決的問題,客觀形勢也不允許。他考慮的核心問題,如何确保最多的諸侯認他這個盟主,這才是一切的根基。這樣來看,鴻門宴其實是一場協商關中地區統治權的政治會談,項羽通過此次會談進一步對外确立了他霸主的身份,而劉邦則通過服軟獲得了生存下去的機會。
總體來說,鴻門宴對他倆而言,應該是一場雙赢的外交談判。
當然,裡面看點很多,包括項伯這樣重要的人物,能連夜跑到劉邦向張良報信說項羽第二天就要攻打劉邦集團,這很可能是項羽集團故意安排他去的,目的是在會談前給劉邦集團造成強大的壓力。劉邦集團要是跑了,形勢上對項羽更為有利。要是不跑,項羽在會談時也能增加心理上的砝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