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台《都市熱線》記者 王毅)以前,買菜買肉買水果,拿秤稱一稱,咱心裡就踏實了,但如今,大街上買東西,您還真得留個心,不是所有的秤都公平。
在西安市紅會醫院的後門有很多水果攤,因為靠近醫院,這水果生意自然不錯,記者也打算買些水果。
記者買了桃子和哈密瓜,同樣都是3塊錢一斤。
老闆:“5斤多,5斤6兩。”
記者:“這有2斤嗎?”
老闆:“你的手又不是秤,要不我們拿個秤幹嗎?”
說的好像是有點道理,不過,記者剛好手裡有一瓶沒開封的礦泉水,淨含量是550毫升,也就是0.55千克,也就是1斤1兩。這總錯不了。那秤準不準,把水放上就知道了,而記者一測發現是0.635千克,重了快2兩。
老闆:“不準啊,那你還有瓶子(的重量)啊。”
空瓶子能有2兩重?這樣算下來,這老闆的秤相當于9兩秤,那消費者買的多自然虧得多。
随後,記者趕到隔壁的一家水果攤,老闆同樣熱情。
老闆:“葡萄6元一斤,你的是一斤半多一點,0.78千克,9塊3,給9塊。”
記者:“一斤半多一點?”
老闆:“那都不用你算,有人給你操心。”
意思是有秤替咱操心呗?随後,記者也打算用礦泉水來複稱看一看。
記者:“你給我稱一稱(礦泉水),這是标準的550克的。”
老闆:“這還帶瓶子着呢。”
記者:“顯示的是0.635(千克)。”
老闆:“淨含量知道不,一個瓶子能有多重,說不來。”
眼看着秤不準的小秘密暴露了,老闆索性開導起記者。
老闆:“就是九兩秤,9塊3,收你9塊錢,就是秤有點問題,錯一點,小夥不用算太細,算太細沒意思。”
這可不是不拘小節,事關“誠信”二字!
在醫院門口走了這一遭,記者發現了個挺有意思的現象,這裡的攤販似乎都不願意幫助顧客複稱。
攤販:“這不複稱,到其他地方複稱,别管我的秤準不準,我哪怕半斤秤呢,與你有啥關系?”
記者:“那我買你的葡萄,你幫我稱一下?”
攤販:“8塊一斤。”
記者:“你給别人賣也8塊嗎?”
就算出了高價,也不願意讓水果上秤,這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記者發現,附近的這幾家水果攤裡,隻有一家店的秤比較準确,當然,這裡的老闆自然也願意幫人複稱。
本該公平的秤不夠公平,醫院門口的水果攤,每天顧客絡繹不絕,每斤多算一點點,每人多收一點點,這樣的生意經,真是不厚道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