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上海金山區楓泾古鎮開始逐步有序開放,一個最明顯地變化就是,疫情之前曾經遍布古鎮美食街的特色小吃“熏拉絲”(即“熏蛤蟆”)不見了。
金山區楓泾古鎮逐步有序開放後,疫情前曾遍布古鎮的特色小吃“熏拉絲”不見了,被各種粽子攤所取代。本文圖片均由金山區楓泾鎮供圖
“熏拉絲”是上海市傳統的地方小吃,尤其是在上海金山楓泾、青浦練塘、朱家角等郊區鄉村,出售“熏拉絲”的店鋪數不勝數,遊客們經常能在叫賣粽子的古鎮美食街上看到這種色澤金黃、口感獨特、很有嚼勁的熏制熟食,其原料就是俗名“癞蛤蟆”、上海話名“癞蛤巴”的蟾蜍,經過去頭扒皮、醬料腌漬、煙熏火烤之後,就走上宴席台面。
如今随着疫情蔓延,蟾蜍作為國家法定三有(有重要生态、科學、社會價值)保護動物和上海重點保護動物,已被禁止銷售和食用。
楓泾古鎮懸挂起“食用蟾蜍隐患大、危害健康還違法”的宣傳橫幅
楓泾鎮綠化市容管理所相關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自從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衆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之後,楓泾古鎮不斷推進野生動物保護整治行動,古鎮景區中的“熏拉絲”已全部下架。
2月27日,《楓泾鎮關于野生動物保護整治行動的方案》也随即出台,重點工作就是全面排查餐飲業、農貿市場、超市、古鎮區沿街商鋪、背街小巷、食品企業、居民家庭等重點部位(區域)對蟾蜍、鳥類等野生動物的宰殺、交易、食用現象,以及為野生動物交易提供服務的網絡平台,并嚴防輸入,在主要出入口檢查各類野生動物的運輸環節。
根據方案,楓泾鎮相關部門在鎮區主幹道、重點部位張貼、懸挂、發放、設置野生動物保護的相關海報、橫幅、告知書以及警示牌等,确保告知全覆蓋,開展每月一次的專項檢查,并設立公開舉報電話,對群衆反映的問題及時進行核查和回應,一經查實,将酌情給予獎勵。
開展野生公務檢查
發放野生動物宣傳告知書
告知書照片
“熏拉絲”不能吃了,楓泾古鎮的店鋪和飯店開始謀求轉型。
在楓泾鎮的希玥酒樓,菜單上的“熏拉絲”早已撤了下來,取而代之的則是創新菜品“熏牛蛙”。
負責人楊麗娟說:“我們嘗試用牛蛙替代拉絲,保留了楓泾古鎮熏制菜品的記憶,也希望食客能夠有一個适應的過程。”
楓泾鎮的一家飯店工作人員正在嘗試制作創新菜肴“熏牛蛙”。
為了保證牛蛙品質和口感,楊麗娟在進購牛蛙時也有講究。
“我們在市場選購牛蛙時,統一選用六兩左右的牛蛙,這個标準的牛蛙個體壯碩、肉質鮮美,能夠滿足客戶的需求。下一步,我們還将研制其他美味,比如椒鹽鹌鹑、剁椒牛蛙等等,主角換了,但熏制工藝還是會傳承下去。”對于店家的這種拉絲“替代品”,現場的一位食客唐先生覺得,牛蛙的個頭比原來的“熏拉絲”大很多,但是肉質更美味,沒有一絲苦味。
3月13日,封閉多日的楓泾古鎮迎來了首批遊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