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從今天開始,大聖悅讀每周将更新一篇小學必學古詩詞的賞析,利用孩子的業餘時間幫助提升語文素養。今天就讓我們進入系列專題的第七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代)王勃
城阙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别意,同是宦遊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譯文
巍巍長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卻在迢迢遠方。
你我命運何等相仿,奔波仕途,遠離家鄉。
隻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覺遙遠。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覺就像近鄰一樣。
岔道分手,實在不用兒女情長,淚灑衣裳。
賞析
此詩是送别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别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相承,以實轉虛,文情跌宕。第三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尾聯點出“送”的主題。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送别詩中的悲涼凄怆之氣,音調明快爽朗,語言清新高遠,内容獨樹碑石。此詩一洗往昔送别詩中悲苦纏綿之态,體現出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情趣和曠達的胸懷。
“城阙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阙”,是皇宮前面的望樓。“城阙”,指唐的帝都長安城。“三秦”,指長安附近關中一帶地方。秦末項羽曾把這一帶地方分為三國,所以後世稱它三秦之地。“輔”,輔佐,可以理解為護衛。“輔三秦”,意思是“以三秦為輔”。關中一帶的茫茫大野護衛着長安城,這一句說的是送别的地點。“風煙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從灌縣以下到犍為一段的岷江五個渡口。遠遠望去,但見四川一帶風塵煙霭蒼茫無際。這一句說的是杜少府要去的處所。因為朋友要從長安遠赴四川,這兩個地方在詩人的感情上自然發生了聯系。詩的開頭不說離别,隻描畫出這兩個地方的形勢和風貌。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詩人身在長安,連三秦之地也難以一眼望盡,遠在千裡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無法看到。超越常人的視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從河源直看到東海。“瞿塘峽口曲江頭,萬裡風煙接素秋”,從三峽直看到長安。該詩運用誇張手法,開頭就展開壯闊的境界,一般送别詩隻着眼于燕羽、楊枝,淚痕,酒盞不相同。
“與君離别意,同是宦遊人”。彼此離别的意味如何?為求官飄流在外的人,離鄉背井,已有一重别緒,彼此在客居中話别,又多了一重别緒;其中真有無限凄恻。開頭兩句調子高昂,屬對精嚴,韻味深沉,對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于當時律詩還沒有一套嚴格的規定,卻有其獨到的妙處。此詩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矯夭變化,不可端睨。
第五六兩句,境界又從狹小轉為宏大,情調從凄恻轉為豪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遠離分不開知己,隻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一秦一蜀又算得什麼呢。表現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是永恒的,無所不在的,所抒發的情感是樂觀豁達的。這兩句因此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厚情誼的不朽名句。
結尾兩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兩行詩貫通起來是一句話,意思是:“在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兒女一般揮淚告别啊!是對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緊接前兩句,于極高峻處忽然又落入舒緩,然後終止。拿樂曲做比方;樂曲的結尾,于最激越處戛然而止,有的卻要拖一個尾聲。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绛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