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成都生物所的科研人員在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Phytotaxa》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指出早已被認為滅絕的貝葉芒毛苣苔又再次現身了,而此時距離其上次出現已經過去了百年。
關于貝葉芒毛苣苔再出現的論文
當然,除了這種植物,近年來人們還發現了許多其它已滅絕多年的物種頻繁“複活”。
這不免讓一些人感到了擔憂,因為結合此前關于瑪雅預言的言論,人們開始擔心相關預言會成真。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些瑪雅預言,以及物種“複活”的原因。
“複活”的貝葉芒毛苣苔樣本
瑪雅預言與文明循環滅絕物種是如何跟瑪雅預言扯上關系的呢?瑪雅預言不是“世界末日”嗎?
相信不少人看到二者之間有關聯都難以理解,實際上這是因為我們對瑪雅預言當中所描述的世界末日沒有清晰的認知。
之所以會有“瑪雅人預言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的說法,主要是因為根據對中美洲時期瑪雅文明的考古研究發現,瑪雅人使用着神奇的太陽曆法。
瑪雅人使用太陽曆法
瑪雅人在長期觀測星象之後,算出一個陽曆年為365.242129天,這與現代科學計算出的365.242198天沒差多少。當然,這并不是最神奇的,太陽曆法當中還存在一個長紀年曆。
這個長紀年曆為25800年,據說是瑪雅人算出的太陽系繞銀河系銀心公轉一周之後的時間。
而按照如今的計算,太陽系的公轉周期在2.2億年到2.3億年左右,可以看出二者有差異,但是瑪雅人還是算出了大概。
太陽會帶着太陽系行星圍繞銀河系公轉
在得出這一結果之後,他們便将這個時間分成了5份,每份為5100多年,而這就是太陽紀。
在他們看來,每當太陽紀發生更叠,就意味着舊的文明将會滅亡或者消失,地球上甚至不會留下他們曾存在過的痕迹。
在浩劫過去之後,新的文明将會誕生,然後在他們所處的太陽紀結束的時候也走向滅亡,而所謂的2012年12月21日就是第五個太陽紀的結束。
2012年是第五個太陽紀的結束
由此可見,滅絕物種頻繁“複活”之所以會被認為跟瑪雅預言有關,就是因為預言當中地球上的文明以及各種生命都會面臨重啟,這樣的話,曾經消失的那些生物重返人間就很正常了。
那麼,到底有哪些物種跨越了第五個太陽紀元并且被成功複活了呢?再次出現之前,它們都消失多久了?
哪些物種“複活”了?如果不是專門了解過相關資料,大家也許感覺不到地球物種滅絕的速度達到了多麼恐怖的地步。
早在2019年,聯合國環境署就在政府間生物多樣性和生态系統服務平台上,發布了一則報告,報告指出“如今全球物種滅絕的速度比過去1000萬年的平均速度快十至數百倍”。
物種數量圈正在縮小
這一報告一經公布,不僅讓大家感到十分恐慌,認為世界末日可能近在眼前了,還讓像Re:wild這樣的組織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原來,一直有人在努力尋找“消失的物種”,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收獲。
首先是華萊士巨蜂,這種蜜蜂的體型非常大,是已知最大的活蜂種。
華萊士巨峰是最大的活蜂種
它最初被發現和命名的時間是1858年,後來随着鮮少在野外看到其身影,被人們認為已經滅絕了。直到1981年,美國的昆蟲學家才在巴坎島附近重新發現了這種生物。
不過此次發現之後,華萊士巨蜂又像是人間蒸發了一樣,消失了三十多年,到2019年人們才又在印度尼西亞發現它。
可以看出,華萊士巨蜂的幾次消失,都給了大家它已經滅絕的錯覺。但實際上,這種蜜蜂一直在地球的某個角落安靜地生活着。
華萊士巨峰标本
其次是索馬裡象鼩,這家夥個頭看着與老鼠差不多,實際上卻是大象的親戚。
這個可愛的小家夥曾廣泛分布于非洲,可是在1968年之後,卻再也沒被人類觀察到,直到2019年科學家親自前往吉布提、索馬裡等地進行研究考察時,才發現了這種依舊存活在地球上的小家夥。
對此美國杜克大學狐猴中心的科學家史蒂文·赫裡奇表示,“當我們打開第一個陷阱看到它尾巴上的一簇皮毛時,簡直不敢相信。自1968年以來,許多小型哺乳動物調查團隊都沒有在吉布提找到索馬裡象鼩,竟被我們找到了。”
可愛的索馬裡象鼩
此外還有費爾南迪納象龜、傑克遜攀登蝾螈、塞拉利昂蟹、沃茲考氏變色龍等等,這些曾被認為已經滅絕的生物都莫名其妙地“複活”了。
當然,除了以上被當做典例分析的動物,人們還發現了大量的滅絕植物,比如2020年研究人員在四川涼山發現的枯魯杜鵑。
枯魯杜鵑又再次被發現
這些重返人間的生靈讓大家感到欣喜的同時,也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它們真的是因為太陽紀更叠而複活的嗎?滅絕物種頻繁複活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滅絕物種重返人間的原因其實大家應該都意識到了,這和太陽紀元的複活沒有關系。
畢竟按照太陽紀元的說法,還會有大量的生物在那個黑夜毀滅,尤其是像人類這樣屬于第五太陽紀的産物,怎麼可能如此順利地就跨越了末日并存在至今呢?
所以,抛開瑪雅預言來看,讓滅絕物種重返人間其實另有原因。
第一個就是過去人類探測技術的不足。
以前基本靠純人力
要知道,在大自然面前我們是非常渺小的。在上世紀各種搜尋探測裝備不足的情況下,研究者想在某地進行地毯式考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此很容易遺漏一些重要發現,最終導緻沒有滅絕的生物卻被扣上了滅絕的帽子。
第二點就是栖息環境的改變。
近年來人們在意識到動物生活被人類活動嚴重影響了之後,就開始試圖與它們的栖息地保持距離。
比如,在不少地方都設立了野生動物保護區,占地面積非常大,除了專業人員會定時對物種進行篩查統計,其中生物的生活基本不受打擾。
設立明确的野生動物保護區警牌
當環境愈加趨于原始化的時候,從前不适應當地環境的生物就可能“複活”。
對動物來說,應該算是回歸,畢竟不少動物都會趨利避害地遷移,這是很正常的。而對于植物來說,隻要“種子”沒有消失,那麼過幾年甚至是十年不出現也是正常的事情,一旦感知到外界的環境優化了,它們就會再度出現。
那麼,既然是這些生物藏着掖着自己,才導緻人類誤以為它們滅絕了,這是否意味着我們以後就不用擔心物種滅絕的問題了呢?
依舊有很多動物瀕臨滅絕邊緣
物種滅絕問題依舊很嚴峻很顯然,并非如此。因為根據統計數據來看,這些年“詐屍”的生物畢竟是少數,遠遠趕不上滅絕生物的數量
再加上全球變暖的變化,早已使大量的動物在滅絕的紅線附近徘徊。相較于這些因為居住在深山老林而被判定滅絕的動物,如今在人類眼皮子底下滅絕的動物也不在少數。
所以,我們還是要正視保護地球生态和物種多樣性的問題,不要心存僥幸。
部分瀕危生物數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