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又幹又冷的冷空氣急速南下,
終于送走了纏綿悱恻一周多的秋雨。
今天申城的天空不再陰沉,
盡管雲系較多,
但陽光偶爾會從雲縫中露出笑臉,
明天天氣将進一步轉好。
隻不過,在冷空氣的影響下,氣溫仍将在低位徘徊,雙休日最高氣溫預計都在13℃上下。
據上海中心氣象台預報,這波冷空氣還有望刷出今年下半年來的最低氣溫“新低”,極端最低氣溫将出現在明天早晨,預計中心城區最低氣溫在7℃,郊區将跌至4℃左右,甚至有可能出現暗霜。
圖片來源:上海天氣
這樣的多雲好天氣将一直保持到12月1日白天。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本市氣溫也會出現短暫的回溫,下周初最高氣溫會回升至15℃附近。但是,秋末冬初,季節交替,冷空氣的活動越來越頻繁,下周中後期,新一股冷空氣将造訪申城,屆時又将迎來一輪降雨、降溫天氣過程。下周末的極端最高氣溫将跌至11℃,搭配寒氣十足的秋雨,陰冷體感将重返。
圖片來源:上海天氣
南方“魔法攻擊”
PK北方
“物理攻擊”
哪個更冷?
随着秋季漸告尾聲、冬季步步逼近,“冷”正走上天氣舞台的“C位”,成為人們話題的中心。那麼,南方濕冷的“魔法攻擊”和北方幹冷的“物理攻擊”,究竟誰更冷?
氣象專家表示,同等氣溫條件下,南方的濕冷可能更勝一籌,但同一季節裡,北方比南方氣溫往往更低。“兩種冷,冷得各有千秋,因此,冬季保暖不應掉以輕心。”
天氣預報裡面常說的氣溫,代表的僅僅是空氣的溫度,并不代表人體對周圍環境的冷暖感知。風力和相對濕度是影響體感溫度的兩個重要因素:當風越大,人體散失的熱量會更快更多;同樣,當相對濕度上升到70%以上時候,人體的熱量也會持續不斷地傳輸到空氣中,從而讓人感到越來越冷。
根據中央氣象台的體感溫度公式,氣溫為5℃時,如果相對濕度達到70%,體感溫度僅有2.6℃,如果相對濕度上升至90%,體感溫度将跌至1.2℃;同樣,在5℃的氣溫條件下,當刮起7級大風時,體感溫度會跌至2.5℃,疊加9級大風時會跌至1.8℃。在我國,南方冬季的空氣濕度達到70%以上較為常見,但是,北方要一直持續7到9級大風,卻并不那麼容易,因此,在同等氣溫條件下,南方更容易讓人覺得“冷”。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台
但是,同一季節時段裡,北方的實際氣溫往往比南方低得多,有的甚至低上近20℃,因此,北方的冷不容小觑。
不過,對南方而言,盡管冬季氣溫和體感溫度都要比北方高,但由于沒有集中供暖措施,室内的陰冷有時确實讓人無法忽視濕冷這一“魔法攻擊”的“深入骨髓”。
來源 / 新民晚報
編輯 / 孫超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