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行書唐代時期書法

行書唐代時期書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08:04:53

行書唐代時期書法(李建中的最美行書)1

李建中 《土母帖》(局部)

《土母帖》與《同年帖》,書者是五代宋初西蜀人李建中。《土母帖》是公認的中國書法十大行書,與王羲之《蘭亭序》、顔真卿《祭侄文稿》等比肩同列,而《同年帖》也被評為“中國最美的100傳世書法”,它們都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書法經典。而中國書法在由唐入宋過程中,李建中這位承前啟後的重要書家卻不為大衆所知。他的書法為何能夠進入“十大行書”和“最美100傳世書法”?他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書法家呢?

門庭顯赫 一生逍遙

李建中(945年—1013年),字得中,自号岩夫民伯,人稱“李西台”,祖籍京兆(今陝西西安)。曾祖李逢,是大唐王朝的左衛兵曹參軍。祖父李稠,先為後梁商州刺史,後避地入蜀,恰遇前蜀高祖王建自立(907年),國号大蜀,史稱“前蜀”,遂為開國功臣,官至左衛将軍,是前蜀功臣(《十國春秋》)。在祖李稠的時候,舉家移居蜀中。945年,李建中出生于蜀,“自其祖仕于蜀,遂為蜀人”。(《宋史新編》)

李建中“幼居于蜀”,其童年、少年和部分青年時期均在四川度過。李建中幼年好學,14歲父親去世,16歲時北宋立國,四川并入北宋版圖,乾德三年(965年),李建中随母親遷居河南洛陽,是年21歲。他在四川生活了整整21年,當然是真正的川人了。

太平興國八年(983年),李建中進士甲科,此後宦海升遷,曆太常博士、直集賢院,遷金部員外郎、工部郎中等,由于李建中禀性恬淡,為人秀雅,尤愛洛陽風土人情,曾經三次請求朝廷讓他擔任西京留司禦史台的職務,所以人稱“李西台”。當時,北宋首都在汴京(今河南開封),陪都設于西京(今河南洛陽)。西京留司禦史台就是朝廷設于陪都洛陽的官署,設管勾台事一人,李建中就是以朝官身份充任禦史台的。這是一個責任不重的官職,因此李建中後來過得十分悠閑,就構園池,号曰“靜居”,到處遊山玩水。他好吟詠,每遊山水多留題詞,年69歲卒,著有《李建中文集》30卷。

李建中因是蜀人,還曾得福。他早年入仕後曾因公務有過失而被降級授為殿中丞,監在京權易院。當時,四川中江人、狀元蘇易簡(958年—997年)在朝廷當大官,說起蜀中文士李建中,皇帝宋太宗也知道他,任命他直昭文館。

史書稱李建中為五代宋初西蜀人。西蜀,在古代指成都一帶,包括今四川成都、德陽、綿陽、内江、遂甯等地區,地域廣闊。不過,根據他祖父李稠是前蜀皇帝王建的左衛将軍來看,作為貴族後代,他應該出生、生活于前後蜀的首都成都。李建中的後代也出類拔萃,據《宋代人物辭典》記載:李建中長子李周道、次子李周士均為進士及第。

最美行書 如世間美女

《土母帖》,深牙色紙本墨迹卷,縱31.2厘米,橫44.4厘米,10行,每行字數不一,共104字,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收錄于《中國書法經典百品》《中國曆代書法精品100幅賞析》《中國書法名作100講》《中國行草名帖一百講》等書籍。

《土母帖》是李建中寫給友人的一封信劄,内容是給他的一位友人寄送“土母”,并述及“宅地基”“孫号西行”之事。“土母”可能是一種礦物質。《土母帖》原文翻譯成白話,大意如下:“你想要的土母,現在得到一小盒,包裝完好送過去,不知道合用嗎?是河南新安縣西的缺門山那裡做的。不知道你要這個做啥?希望能講一下。又是冬去春來,新年開始了。賢郎公子沒頭緒,家裡的祖籍又不明白,無法商量。要是看到有合适的,但因為有成見,那又怎樣派上用場呢?想知道你的意見。另外想問一聲:孫号将要西行,但沒交通工具,目前有一輛舊車,如果不想乘坐它去的話,就賣了它。” 一件扯白話的信劄。

《土母帖》大部分字為行書,少數字用草法,用筆中鋒,行筆沉着穩重,法度嚴謹,深得歐書神韻。結體凝重,字形以縱長為主,因勢縱橫,功力娴熟。章法行距寬疏,字距拉開,行氣清新濃郁,格調高雅,氣度雍容。字裡行間虛實得體,字形大小、長短、疏密有緻。線條粗細交出,枯筆運用自然。“耳”字字形修長,懸針渴筆,欹斜略左,獨具韻味,在全篇中有點睛之妙。書風與唐、五代相近,上追晉韻而清麗圓潤,姿态橫生,甚得二王筆意。

除開《土母帖》,李建中傳世真迹尚有《同年帖》《貴宅帖》兩貼(冊頁)存世,現均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同年帖》帖後又附書《懷湘南詩》,行書,紙本,信劄,縱33厘米,橫51厘米,15行134字。此帖結體遒媚,用筆醇古,存風骨于肥厚之内,如北宋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語:“肥而不剩肉,如世間美女,肌而神氣清秀者”,可見唐代敦厚向宋代清勁發展的意态。

在曆代四川籍書法家中,同時列入“中國十大行書”和“中國最美100傳世書法”,除了宋代眉州(今四川眉山)的蘇轼之外,就隻有李建中了。不同的是,蘇轼是《黃州寒食帖》同一幅書法,而李建中是兩幅不同的書法。從李建中的進士經曆看,有人稱“古代書家皆文人”,是言之成理的。

字中有筆 承前啟後

李建中是北宋初期著名書法家,是唐代“尚法”派書法。他書學王獻之、歐陽詢,有唐人風韻,“行筆尤工,多構新體,草、隸、篆、籀,八分亦妙”,“善篆籀、草隸、八分”。草、隸、篆、籀、八分皆工,真、行尤精。其書筆緻豐腴肥厚,結體端莊穩健,遒勁淳厚,基本上沿襲唐代書法的餘風,主要得力于歐陽詢、顔真卿,并糅合了魏晉書法的風神,有一種豐肌清秀、氣宇軒朗的特點,當時和後世好評衆多。宋歐陽修說:“李公為人端重清方,為當時所重。不徒愛其筆迹也。”宋黃庭堅雲:“建中如講僧參禅。其字中有筆,如禅家句中有律。”元趙孟頫雲:“西台書去唐未遠,猶是唐人餘風。”當代啟功稱:“名家汴宋存遺矩,隻有西台李建中。”

在宋初書壇,李建中是無人敢望其項背的著名書法家,“國出五代無能書者,唯西台一人而已。”(《式古堂書畫彙考》)李建中一生經曆從五代入宋,是從五代至宋過渡時期的代表書家,被譽為是承唐啟宋的重要人物、宰相書法家楊凝式(873年-954年)以後的第一人。李建中在中國書法史上不如顔真卿、蘇轼、黃庭堅、米芾等地位顯赫,但有着承前啟後的獨特作用,唐人的書法正是通過五代楊凝式、宋初李建中的繼承和發展,才逐漸形成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宋代書法。

遺憾的是,李建中在四川很少被人提及,甚至有些忽視,作為書寫了中國十大行書和中國最美100傳世書法的書法家,他本應該在四川有着更大的影響,他書寫的不朽經典《土母貼》《同年貼》是巴蜀曆史中的兩顆璀璨的明珠,是對巴蜀文化的重要貢獻。

(唐林/文 作者系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美術史》作者)

作者:

來源: 成都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