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圓話中秋#“夜朦胧,月兒明,依窗望月月無語。年年歲歲月不改,歲歲年年中秋節。”轉眼間,我們已迎來了這個中國最有人情味、最富詩情畫意并留存着民族記憶的節日。“露從今夜白,月适鄉明。”千年以前,古人就在仰望這一輪被寄予了太多思念與期盼的明月。曆經世事滄桑,中秋節卻始終是人們感情的一個寄托。月圓中秋,中秋節更是華夏兒女團圓歡聚的節日,仲秋來臨,離家在外的遊子們都會回到家中 ,與親人賞月暢談、把酒言歡。此時沒有了“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的惆怅。
古人總在中秋節聽嫦娥奔月的故事,仰躺在竹椅上看白雲蒼狗,雲卷雲舒。從李太白的床前之霜到蘇東坡的朱閣之影,我們無數次把青天問得無言。古人不曾見今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這是如何的一種人生凄美呵!回溯時空,在同一輪明月下,有一絲情愫從遠古開始,滄海桑田永遠不斷,那樣纏繞在我們之前,于我們之後……當我們的心融合了這份恒久的情愫,眼裡的世界就變得唯美,尤其是那月圓之夜。雖然在此之前,已經有過千百萬次的同樣的夜晚。但清風裡,明月下,生命地守望不盡相同,思念也或深或淺,而那淡柔的月華呀,總一如既往,帶着或有或無、或濃或淡的清白的憂傷,輕輕地在人間徘徊。然後,詩詞成堆,就有了像酒一樣飄香的曆史文化。我甚至懷疑遠古和現代隻是處于相同的一個網絡裡,可以相互颠覆,相互演變,周而複始地締造出一個深刻的讓人無法探知的境界。在這種境界裡,我們别離,我們相聚,我們痛苦,我們歡笑,我們的種.種,誰又能說隻是一個細節?
月餅,是一種隐藏着深深記憶的食品,無論你是在家鄉,還是在天涯海角,每當你拿起一塊月餅時,心頭總會閃過一些舊時的影子,總會有幾分淡淡的情思湧上心頭。據說中秋節吃月餅始于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月餅圓,圓圓潤潤地盈滿了世間,更是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的守望。
然而,歲月更叠,流轉至今,中秋節就漸漸變味了。由于社會的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每天忙于工作和學習之中,日複一日,也就漸漸的淡忘了這些對我們個人來說似乎“無足輕重”的節日。因為似乎用這些時間來完成幾項作業,鑽研幾道題目要比花時間賞月,吃團圓飯更實際。于是,人們把原本豐富多樣卻有的中秋節慶祝壓縮到了一塊小小的月餅之中,花樣翻新的月餅被賦予了更多的商業價值,而其中的文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