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吐槽韓國肥皂劇

吐槽韓國肥皂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6 21:54:44

提到以描寫香豔出名的《肉蒲團》,人們就會想這部小說的作者肯定是個龌龊之人。實際上不是這樣的,《肉蒲團》的作者非常有才氣,後世對他的評價又很高,說他是“中國戲劇理論始祖”、“世界喜劇大師”、“東方莎士比亞”,是休閑文化的倡導者、文化産業的先行者,已經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這個人就是李漁。

吐槽韓國肥皂劇(肉蒲團作者其實很有才)1

(李漁)

李漁出生于1611,浙江金華府蘭溪縣夏李村人。

夏李村(下李村)距蘭溪縣城約五十華裡,有四五百戶人家全部姓李,其始祖唐時由福建長汀徙居浙江壽昌,南宋時遷移到蘭溪夏李。相傳,李漁家世貧寒,住在夏李伊山頭的一間破舊祠堂裡。

父親李如松長年在江蘇如臯做藥材生意,難得回來,母親在村裡做“燒镬娘(女幫工)”。明萬曆三十八年(1611年),李漁母親懷胎到了11個月上,肚子痛了三天三夜,還是沒有分娩。到了農曆八月初七這一天,有個白發長老路過此地,他看了看産婦,又繞着房子轉了一圈說,肚裡的胎兒是“星宿降地”,住的這間小祠堂屋宇陰暗,按風水相學上說,地盤太輕,是載不住“星宿”的。經長老建議,大家把産婦擡到夏李村的總祠堂裡,才得以順産。長老說,這孩子不是凡胎,是“仙之侶,天之徒”,于是就取名仙侶,字谪凡,号天徒,李漁是中年以後改的名字。幾世貧寒的李家從此就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為了讓兒子能靜心攻讀,光宗耀祖,李漁母親學孟母“三遷教子”,将李漁安置到李堡鎮上的一座“老鹳樓”裡讀書。但正當李漁在書山學海中奮讀攻研、學有所成的時候,他父親因病不幸去世,家庭突然失去頂梁柱,全家人頓陷困境。

迫于生計,也因自己要回原籍浙江參加科舉考試,李漁決計扶柩回鄉,回到故鄉蘭溪夏李村,這年,李漁十九歲。同年,娶了距夏李村約十華裡的生塘徐村(今屬水亭鄉)徐氏女為妻,并白頭偕老。李漁多次出遊,都靠她主持家政有方,得無後顧之憂。

吐槽韓國肥皂劇(肉蒲團作者其實很有才)2

(李漁)

父親的去世更堅定了李漁謀取功名的決心,崇祯八年(1635年),李漁去金華參加童子試,一舉成為名噪一時的五經童子。

首戰告捷,使李漁嘗到了讀書成名的甜頭,他信心更足,讀書也更加刻苦。崇祯十二年(1639年),29歲的李漁穩操勝券赴省城杭州參加鄉試,他萬萬沒有料到,自己竟名落孫山。科場失利的沉重打擊,他滿腹牢騷,在寄給同試落榜友人的信中寫道:“才亦猶人命不遭,詞場還我舊時豪。攜琴野外投知已,走馬街前讓俊髦。酒少更宜賒痛飲,憤多姑緩讀《離騷》。姓名千古劉蕡在,比拟登科似覺高。”次年元日作《鳳凰台上憶吹箫》歎功名不就:“昨夜今朝,隻争時刻,便将老幼中分。問年華幾許?正滿三旬。昨歲未離雙十,便餘九、還算青春。歎今日雖難稱老,少亦難雲。閨人,也添一歲,但神前祝我,早上青雲。待花封心急,忘卻生辰。聽我持杯歎息,屈纖指、不覺眉颦。封侯事,且休提起,共醉斜曛。”

崇祯十五年(1642年),明王朝舉行最後一次鄉試,李漁再赴杭州應試,由于局勢動蕩,李漁途中聞警返回蘭溪。不久,社會局勢發生了根本變化,清朝的鐵騎橫掃江南,明王朝已成風雨飄搖之勢。國難當頭,自己求取功名之路化為泡影,此時的李漁心灰意冷,惆怅不已。這年的清明節,他在祭掃先慈墓時,百感交集,内心愧疚,長歌當哭:“三遷有教親何愧,一命無榮子不才。人淚桃花都是血,紙錢心事共成灰。”

吐槽韓國肥皂劇(肉蒲團作者其實很有才)3

(李漁)

清順治三年(1646)8月,清軍攻占金華,“婺城攻陷西南角,三日人頭如雨落”。功名不遂、身經戰亂的李漁歸隐故鄉,回夏李居住,開始創作。

李漁一生作品很多,《肉蒲團》隻不過是其中一個。比如《笠翁十種曲》、《無聲戲》、《十二樓》、《閑情偶寄》《笠翁一家言》等五百多萬字,還批閱《三國志》,改定《金瓶梅》,倡編《芥子園畫譜》等,是中國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藝術天才。

吐槽韓國肥皂劇(肉蒲團作者其實很有才)4

李漁壩(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漁非常關心村上的公益事業,以他為首在村口的大道旁倡建了一座涼亭,取名為“且停亭”,并題聯曰:“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來者往者溪山清靜且停停”。此亭此聯一直為後人傳頌,被列為“中國十大過路涼亭”之一。

他還倡修水利,積極為首興建石坪壩等四處堰壩,挖掘伊坑等溝渠六華裡,使易旱的黃土丘陵地帶形成“自流灌溉”,改善了農田水利,村民至今受益。據《龍門李氏宗譜》載:“伊山後石坪,順治年間笠翁重完固。彼時笠翁構居伊山之麓,适有李芝芳任金華府刑訂廳之職,與笠翁公交好,求出牌曉谕,從石坪處田疏鑿起,将田内開鑿堰坑一條,直至且停亭,複欲轉灣伊山腳宅前繞過。公意欲令田禾使有蔭注,更欲乘興駕舟為适情計也。”石坪壩後人譽為“李漁壩”。

順治八年(1651)李漁被推為宗祠總理,手訂下李氏宗祠《祠約十三則》,又主持修了《龍門李氏宗譜》,深受村民敬重。這一年,李漁在一次興修水利過程中介入了與生塘胡村的一場詞訟之中,後因“胡姓刁詐,事不如願,結訟中止”。此事使李漁萌發了到杭州發展自己事業的念頭。于是他寫下《賣山券》,賣去自己悉心營造、終日遊樂其間的伊園,舉家移往杭州,去尋找新的創業之路。

康熙十九年(1680)農曆正月十三,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淩晨,這位奮鬥一生、立志創新的老人與世長辭了。李漁死後,被安葬在杭州方家峪九曜山上,錢塘縣令梁允植為他題碣:“湖上笠翁之墓”。

(每日漢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