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首詩大家從小就會背,是唐代詩人賀知章所作。“回鄉偶書”就是回到家鄉時無意寫下的詩,偶然所得,但是這首詩的内容卻不簡單。而且,你知道這首詩其實還有第二首嗎?
賀知章三十七歲中進士,在此以前就已經離開家鄉。在唐玄宗天寶三載,他辭去朝廷官職,告老返回故鄉越州永興,那時已經八十六歲了。此時距他離開家鄉已有五十多個年頭了。五十多個年頭,家鄉足以有了巨大變化,物是人非,家鄉的孩子都不認識他了。所以他寫下了第一首詩: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現在成了老翁的賀知章,也曾經是個在村頭玩耍的孩童,他曾經也是故鄉的主人。而現在,故鄉把老年的他當成了一個客人。怎能不令人唏噓?
賀知章到家以後,與親朋的交談得知家鄉人事的種種變化,在歎息感傷之餘,又不免發出人事無常的慨歎來。“離别家鄉歲月多”,相當于上一首的“少小離家老大回”。詩人之不厭其煩重複這同一意思,無非是因為一切感慨莫不是由于數十年背井離鄉引起。還好的是,雖然闊别鏡湖已有數十個年頭,但是在春色中鏡湖的水波卻一如既往令人安心。
回鄉偶書·其二離别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陸遊說過:“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鄉偶書二首》寫者無意,讀者卻有心。漂泊在外的遊子啊,記得常回家看看,現代社會發展的更加快速,可别連一點點熟悉的事物都留不住了。
在你的家鄉,你最不舍得的景物是什麼呢?對曆史文化或詩詞音樂感興趣就關注“詩詞音樂天地”或百度黃璐中國詩詞音樂會了解更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