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處處要恰,時時離不開恰。
做人,要恰到好處;做事,要恰到火候。
俗話說得好:來得早,來得晚,不如來得剛剛好。這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的一生,其實不複雜,無非二大項:一則做人,二則做事。這兩樁,伴随人生。凡成功之人、有建樹之人、有威望之人,往往都是做人、做事的高手,也是"恰"的最好注釋。
何為"恰",簡單地講,就是時和度。
時之說。荀子,是孟子之後儒家代表性的人物。尤其是他的兩個高徒(韓非和李斯),讓他的身價一下大漲。事實上,最為可貴的是他提出的"應時"的理念。這裡的時,從大的方面講,是道;從小的地方說,是規律。也就是說,一個人思想上要尊重時,行動上要遵守時,後應時而動。
度之說。做人大度,做事适度,既是能力,也是智慧。度,彰顯的是一個人的修養,展示的是一個人的内涵。
李汝珍在《鏡花緣》中說,“盡人事以聽天命”。意思是盡心盡力去做事,能否成功,還得聽其自然。對我們普通人來說,要時時傾聽内心深處的聲音,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無須做什麼;該執着時就勇毅前行,該放棄時就堅決放手,不做命運的奴隸,要做自己的主人。
這,也許是最恰當的"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