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曹植寫的最長的詩

曹植寫的最長的詩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25 15:15:08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是在中國流傳很廣的,曹操的次子曹植所創作的一首詩。

曹植(192—232),字子建,是東漢末年沛國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的第四個兒子,曹丕的同母弟弟。關于這首詩的來曆,據說出自南北朝時期——南朝宋時劉義慶所著《世說新語》,這是一本文言志人小說集。

不過,《世說新語》中是這樣描述的:“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曹植)七步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曹植寫的最長的詩(流傳最廣最著名的一首詩)1

影視劇中的曹植

《世說新語》中的這首詩,與上述民間流傳的有些不同。民間流傳的這首詩是标準的五言絕句,而《世說新語》中的詩,除了末尾兩句相同外,前面不但多了兩句,且表述略有不同。

因史書中對此詩沒有任何記載,我們僅可推斷:現今流傳的四句五絕詩,是由《世說新語》中的這首詩演化而來。由于這首詩當時影響力足夠大,人們口口相傳,久而久之就舍棄了一些不重要的句子,進而演變成如今更加押韻好記,簡單且容易理解的五絕。

雖然這首詩的兩個版本不同,但它們所表述的内容是相同的:曹操去世後,曹丕對弟弟曹植進行了嚴厲的打壓和迫害——甚至出現了逼迫其在七步之内做一首詩,如做不出就要“行大法”——執行死刑的現象。

曹植在詩中,把同胞兄弟比作豆子和豆萁(豆稭),二者都是同一植物上生長出來的(一母同胞)。煮豆子的鍋下燃燒用的竟然就是豆萁——這不就相當于兄弟自相殘殺嗎?

聰明絕頂的曹植,在死亡逼迫下迅速做出了這首流傳千古,卻又令人悲戚不已的詩。曹丕看了這首詩,也忍不住慚愧(“帝深有慚色”)。

按理說,一母同胞的血親兄弟理應情同手足,互相幫助和愛護。但是,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帝王專制社會裡,父子、兄弟之間為争奪皇(王)位自相殘殺者衆多。

曹植寫的最長的詩(流傳最廣最著名的一首詩)2

影視劇中的曹操父子

曹植自幼才華橫溢。他十多歲的時候,就能誦讀《詩經》、《論語》及先秦兩漢辭賦,諸子百家。他思路敏捷談鋒健銳,被曹操提問時常常應聲而對,出口成章。因此他早年曾倍受曹操寵愛,一度欲立其為太子。

曹丕因為嫉妒弟弟的才華,更怕弟弟會取代自己的地位(曹操最後還是傳位給了曹丕)于是百般打擊陷害曹植,欲置于死地而後快。曹丕和曹叡相繼為帝後,曹植仍然備受猜忌和打擊,最後郁郁不得志而死。

曹植寫的最長的詩(流傳最廣最著名的一首詩)3

影視劇中的曹植與曹丕

曹植是建安文學的傑出代表,一生所作詩詞現存九十多首,絕大部分是五言詩。曹植的詩歌善用比興,辭采華茂,比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文學的成就和特色,對五言詩的發展有着重要的影響。曹植詩歌的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

這首“七步詩”,無論從詩的内容選擇——精準比喻,還是從格律押韻等方面,都是非常優秀的。所以才能夠流傳千古,一直為人們所稱頌。

不僅如此,曹植在詩、辭、歌、賦多種題材及書法上均有建樹,故後來的文人對其推崇備至。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鬥”的評價。

後世的李白,杜甫,歐陽修皆對曹植欣賞有加清朝的王世貞則斷言,二千餘年間"所号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蘇子瞻三人而已",把曹植與李白和蘇轼并列。

曹植寫的最長的詩(流傳最廣最著名的一首詩)4

但是,這首詩在《三國志》中并沒有記錄,在曹植的自選著作《曹植集》中也沒有收入。而僅僅見于《世說新語》這本南朝時期的小說集中。

所以,後人對此詩是否為曹植所作有所懷疑。

但是無論如何,這首詩的質量很高,千百年來脍炙人口流傳很廣,已成為中國五言絕句詩中無可替代的優秀作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