涮羊肉是在哪兒發明的?冬天快來了,涮羊肉成了很多人的餐桌首選而餐飲行業流傳一句話:中國羊肉看内蒙,内蒙羊肉看錫盟意思是說,錫林郭勒草原的羊肉非常好吃,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涮羊肉是在哪兒發明的?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冬天快來了,涮羊肉成了很多人的餐桌首選。而餐飲行業流傳一句話:中國羊肉看内蒙,内蒙羊肉看錫盟。意思是說,錫林郭勒草原的羊肉非常好吃。
為什麼錫林郭勒羊肉好吃呢?
有一種說法是因為涮羊肉的起源就是在蒙古。
據記載,内蒙古本來就是涮羊肉的起源地。相傳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出征,一日饑腸辘辘,想起家鄉的清炖羊肉,于是吩咐廚師生火做飯,結果宰羊割肉時敵軍逼近,廚師急中生智,飛刀切下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裡攪拌幾下,待肉色一變,馬上撈入碗中,撒下細鹽。忽必烈連吃幾碗翻身上馬率軍迎敵,結果得勝。
在籌辦慶功酒宴時,忽必烈特别點了那道羊肉片。廚師将羊肉切成薄片,再配上各種佐料,将帥們吃後贊不絕口。之後廚師上前求賜名,忽必烈把它命名為涮羊肉。于是,從此“涮羊肉”就成了宮廷佳肴。
還有另外一種說法,認為涮羊肉又稱“羊肉火鍋”,始于清初。在18世紀,康熙、乾隆二帝舉辦幾次規模宏大的“千叟宴”,其中就有羊肉火鍋。後流傳至市肆,由清真館經營。《舊都百話》雲:“羊肉鍋子,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須于羊肉館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遊牧遺風加以研究進化,而成為特别風味。”
據說直到光緒年間,北京一家羊肉館的老掌櫃買通了太監,從宮中偷出了“涮羊肉”的佐料配方,才使這道美食傳至民間,得以在都市名菜館中出售,為普通百姓享用。一直流傳到今天,又讓人們演變成多種版本的涮羊肉,成為人們餐桌上比較喜愛吃的美食之一。
《舊都百話》雲:“羊肉鍋子,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須與羊肉館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遊牧遺風加以研究進化,而成為特别風味。”
還有一種說法,吃涮羊肉起源于宋、遼。據說,從考古實物的資料看,内蒙的昭烏達盟敖漢旗出土的遼早期壁畫中,描述道一千一百年前契丹人吃涮羊肉的形狀:三個契丹人形狀大小圍着火鍋就坐。形狀就有拿着筷子在鍋裡涮羊肉,火鍋前面的飯桌上就有羊肉的鐵桶和盛好配料的盤子和飯碗。據說這是目前所知道的描繪涮羊肉的最早資料。
這樣的情景比遼代的壁畫從時間上稍晚了一些,南宋人林洪在所著的《山家清供》中也涉及到涮羊肉。但他原本是對所吃涮兔肉極為贊賞,不僅詳細記載兔肉的涮法和所用調料的種類,還特意寫詩加以贊揚和誇獎,詩中曰:“浪湧晴江雪,風翻照彩霞。”這是由于兔肉片出現在熱湯裡它的色澤如晚霞一樣,故有此詩句。林洪也因此把涮兔肉命名為“撥霞供”。
還需要注意的是,他在講完涮兔肉時又說“豬、羊皆可”,這就是涮羊肉最早記載的傳奇内容了。按照林洪的記載,當時把肉切成薄片後,先用酒、醬、辣椒進行浸泡,使肉腌制入味,然後才在沸騰的水中燙熟,這樣的吃法就如同現在的涮羊肉的涮法還有所不同。很顯然,目前關于涮羊肉的材料直到遼、宋時期,我們仍有理由認為,人們吃涮羊肉和火鍋的出現是同時出現的,隻是最初沒有什麼調料罷了。
不論究竟起源于哪個朝代,涮羊肉都是北方最早出現的,所以蒙古草原的肉質最好是不争的事實。
今年的雙11,錫林郭勒羊肉就要協同其它999個原産地的新鮮農品直供消費者了。
到時,它一定會在臨冬的季節裡,火上一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