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各類生活資料的需求也被激發出來。與之相應的畜禽養殖産業也由散戶小規模養殖的方式轉變為規模化的集約養殖模式。規模化養殖能夠明顯提高養殖效率,并且可以在相同時間内為養殖戶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而與此同時,畜禽大規模養殖對生态環境造成的破壞越來越嚴重。
基于此,廣大養殖戶朋友在改變養殖模式的同時,應當加強對生态環境的污染進行預防和治理。以此,保證經濟效益的發展與生态環境的健康相互平衡。
畜禽養殖對生态環境的破壞1、位置遷移破壞生态環境
受供需關系的影響,養殖過程中改變養殖地區以及縮減養殖面積,造成污染擴大和養殖糞污無法有效處理,繼而對生态環境産生影響。
2、使用各種飼料添加劑和生長促進劑
為了避免畜禽發病,造成養殖損失;為了縮短養殖周期、降低養殖成本等,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等增強畜禽免疫力的做法相當常見。而過量的抗生素類物質殘留在肉蛋類産品中,直接導緻人類的身體免疫力降低、各種緻病性細菌病毒的耐藥性提高。
有統計顯示,全球每年消耗的抗生素總量90%用在了食源性動物身上,緻使細菌耐藥性和藥物殘留等問題日益突出。
改善這一狀況我們能做什麼?(預防和治理途徑)一、國家在行動
1、我國已制訂《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要提高抗菌藥物科學應用與管理水平,遏制細菌耐藥發展與蔓延。同時,國家農業農村部正式出台全面“禁抗”決定。
2、2019年12月,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第194号,停止生産、進口、經營、使用部分藥物飼料添加劑。
3、我國也在加大科研力度組織實施重點攻關,應用新的技術手段和方法,維護食品安全。
二、治理畜禽養殖----我們能做什麼?
“飼料中全面禁止添加抗生素,這要求我們要進一步提高動物營養與保健,調整飼料營養設計,選用新型綠色添加劑産品。”劉宗平說。
而提高養殖管理水平和生物安全體系建設、改善養殖環境、建設“替抗”方案等,是降低飼料“禁抗”後對養殖業的影響,為人們提供質量好又安全的綠色食品,滿足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最有效途徑。
1、發展科學的養殖技術
不得不說,畜禽養殖是一門技術活!例如:養羊需要抓好秋膘及時配種;養雞需要強制換羽并進行整群;養豬需要緊抓疫病防控等等。
科學養殖及關鍵在于(可能不全面,希望您的補充和指導!):
(1)科學選址
适合養殖的場址,能讓養殖事半功倍!既不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又便于養殖糞污處理、養殖産成品銷售!
(2)改進飼料配方及加工方法
畜禽隻有吃的好、吃的健康,才能從根本上提升育肥效益、降低畜禽發病率等。
現階段,國内主推的稭稈飼料廣受追捧。究其原因,大家看看本号以往的文章便可得到答案!(微生物發酵稭稈飼料)
(3)優化養殖環境
許多的畜禽常見病都是因為養殖過程中的溫度、濕度、風、光照、空氣質量等因素導緻的。例如:低溫過低導緻的雛雞拉稀;
(4)科學管理養殖密度和周期
養殖密度是一定養殖空間内所能容納的生物量的紅線範圍。超過這個限度,則養殖效益和投資成本成負相關!
(5)運用有效的生物調控技術
養殖環境綠化、物種多樣化等,是近些年逐漸發展起來的有效的生物調控技術,是基于生态系統的調控機理應用和發展的。我們在常規的養殖和種植過程中可以多多關注這些方面的研究和發現,及時更新自己的養殖技術體系。隻有這樣,廣大養殖戶朋友的養殖之路才會越走越寬廣!
2、科學合理規範用藥
農業是國民經濟基礎。農業健康發展關乎國人身體健康,更加關乎地球生态系統的健康。合理、規範、有效使用抗生素類制劑,是畜禽養殖現狀改善和養殖效益穩定的最有力保障!
3、加強監管
現階段,農業部每年制定食品殘留監控計劃,農産品檢測中心具體落實監控。
未來,在監管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養殖戶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規劃,使養殖數量符合生态環境健康發展規律。對養殖戶周邊環境進行嚴格監管,若出現污染則進行相應的治理及改進措施。
4、發展生物飼料
提高畜禽的飼料利用率,尤其是提高飼料中氮的利用率,降低畜禽糞便中氮的污染,是消除畜牧生産污染的"治本"之舉,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除了采用培育優良品種、科學飼養、科學配料、應用對人體安全又能促進畜禽生長的添加劑等手段外,還應用生态營養原理來開發環保飼料。
5、提高環保意識
俗話說,思路決定出路。隻有提高養殖單位及個人的環保素養,才能從根本上改善環境問題。通過政府或環保人士的義務宣傳和環保技能培訓,來加強養殖戶的環保意識,讓廣大畜禽養殖從業人意識到養殖與生态環境保護之間的聯系,全面提升養殖戶的環保素養。
同時,根據一定區域内的實際情況,适時适當的建立完整的養殖制度。讓養殖效益提升和生态環境保護相互促進。
2020年的一場疫情打亂了我們的步伐,但不可否認,這是一個創造更多可能的開始!
無抗飼料時代的到來,必定是綠色養殖、綠色農業發展的最好助力!
如果喜歡,就請關注本号啦!小編定不負各位信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