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應急局近期火災應急處置情況

應急局近期火災應急處置情況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7 20:15:03

來源:《瞭望》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王長山 林碧鋒

應急局近期火災應急處置情況(瞭望雲南森消應急救援記)1

“我們追着火打。”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指戰員頂酷暑、穿黑煙、進密林,保持向前向前再向前的頑強作風

◇參與哀牢山搜救的李孝忠直言:“我們在生命禁區中徒步穿行”

8月26日,重慶山火各處明火全部撲滅。

随後,前來支援的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下稱總隊)即将撤離,自發送别的重慶市民将道路擠得水洩不通。他們舉着“緻敬最美逆行者”“感謝有你守護北碚”等橫幅,備好雞蛋、西瓜、火鍋底料等強行“投喂”……幾分鐘的路程,車隊走了一個多小時。

在媒體與網絡上不斷升溫的親情“熱浪”,讓山城人民和這支隊伍成為炙手可熱的網紅。

這并不是總隊指戰員第一次體驗網紅的感覺。2021年監測亞洲象時,這支“追象天團”就已俘獲衆多網民的心。當年11月的哀牢山救援,這支“山地尖兵”更是牢牢鎖定人們的目光。

這支網紅救援隊的應急救援實力是如何煉成的?

“不開門走不脫喲”

“英雄來了!英雄來了!”歡呼聲中,總隊的車隊緩緩駛來。人們揮舞着手中的旗幟,高聲喊着:“璧山人民感謝您!你們辛苦了!”村民們請消防員将車窗搖下來,紛紛把礦泉水、西瓜、鮮花、火鍋底料等“心意”投進車裡。

8月24日4時30分,按上級命令,總隊出動由總隊前指帶昆明支隊共304名指戰員、車輛55台,攜帶各類滅火救援裝備1800餘件套,向重慶火場機動。

總隊長齊興彬說,機動隊伍人員輪換駕駛開進,以幹糧充饑,确保近900公裡的機動路程提前5小時抵達,隻用13個小時就機動至重慶北碚、璧山火場。

總隊副政委柳向雨帶前指先遣組到達重慶火場區域後,摸清火情态勢,派出無人機和地面勘察小組偵察北碚、璧山等火場。

昆明支隊300人采取“兩翼對進、鉗形夾擊”戰術,分兩路封控火場:一部由李孝忠支隊長帶領投入北碚、璧山火場西線;一部由楊仙永政委帶領投入火場東線。

北碚、璧山火場由南向北呈大規模蔓延,隊伍輪流起飛大航程無人機全面觀察火場态勢。火場植被多為銀杉等,火線雜亂不規則,隊員采取常規滅火與泵車滅火、開設隔離與“以火攻火”、分組追擊與區域阻截、地面聯動攻堅與引導空中吊滅相結合等技戰術,阻截林火向缙雲山核心區蔓延。

總隊作訓處副處長譚昊說,當地8月以來持續幹旱,火場複雜,植被多數枯萎,過火速度快。火場地面溫度達40多攝氏度,局部至70多攝氏度。

抵達後來不及休整,35歲的昆明支隊直屬大隊大隊長窦國輝和戰友向火場進發。部分火線伴随竹子燃燒的聲音響在窦國輝耳畔。“風很大,局部還伴随樹冠火。高溫和火場複雜的環境,加之連續機動10多個小時,給戰士們帶來挑戰。”窦國輝說。

李孝忠說,戰士們無所畏懼,硬剛火魔。

8月25日晚,風向突變,火場突發爆燃火,火線逼近隔離帶,威脅缙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

此時,火勢蔓延速度快,火場東線、東北線火頭距最後一道隔離防線已不足百米。

面對險情,50名滅火骨幹隊員,抓住風力風向有利時機,在軍警民配合下,實施“以火攻火”點燒作業。滅火分隊以3至4人為1個戰鬥小組,配屬多名武警、消防隊員和群衆,由北至南沿隔離帶布防15個戰鬥小組,分段實施點燒。在短短兩個半小時内,成功阻截火場東線、東北線約1.5公裡的火頭,奪取火場東線、北線滅火的決定性勝利。

李孝忠帶隊執行“以火攻火”戰術撲救。指戰員奔襲1公裡,浴火奮戰兩個多小時,擋住大火向保護區核心區肆虐的步伐。副支隊長黃凱奮不顧身沖進火場與火魔搏殺,聲音喊到嘶啞……

8月25日13時30分,針對長壽火場水源較充足、山勢較平緩的情況,總隊迅速投入第二批增援的普洱、大理支隊共405人,以架設水泵滅火為主,以常規裝備跟進撲打清理為輔,于26日0時将火場合圍封控,實現快速滅火。

火場東西兩線滅火隊伍連夜清餘火、清煙點。26日8時30分,北碚、璧山火場明火殲滅。

“我們追着火打。”譚昊說,大家頂酷暑、穿黑煙、進密林,保持向前向前再向前的頑強作風,有人累了就席地而睡。

“火情多點開花、作戰環境特殊,我們堅持‘穩中帶剛’的理念,科學高效殲滅林火。”齊興彬說,隊伍在高溫天氣下作業,采取提前口服防暑降溫藥品、使用冰塊冰袋等降溫方式,組織輪戰,确保作業不間斷。

經重慶當地和各方救援力量共同努力,火場明火全部撲滅。接受采訪的指戰員們說,他們撤離時,群衆自發歡送,并熱情投遞礦泉水、水果等。許多群衆敲鑼打鼓,高舉标語表達感謝,讓他們感動不已。

“這隻是我們多次救援滅火任務中的一次。”總隊政委張曉慶說,2018年轉制以來,總隊已圓滿完成139起森林火災撲救、78次綜合救援和944次防火執勤任務。

網民“追更”北遷象群的“奇幻冒險”

聰明的大象“刷屏”了。在總隊野生亞洲象搜尋監測分隊的鏡頭下,在一個農莊裡,大象竟然用鼻子擰開了水龍頭,然後排隊喝水。旅途漫漫,小象累了,無人機拍下了它窩在象媽媽身邊酣睡的時刻。友愛的大象也很快傳遍世界。

2021年5月27日,是32歲的總隊信息通信處助理員楊翔宇永遠銘記的日子——當天,隻在動物園看過大象的他,首次在雲南省峨山縣見到野生亞洲象。

此後,楊翔宇作為總隊野生亞洲象搜尋監測分隊隊長,和隊友開啟數月的追象之旅。

亞洲象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國内主要分布在雲南西雙版納、普洱和臨滄等地。截至2021年底,雲南野生亞洲象種群數量為360頭左右。

根據部署,總隊自2021年5月27日至9月19日,擔負象群全程全時段搜尋監測任務。

“這是個全新任務。”楊翔宇說。

看上去很萌的野象體型龐大,遇有外界刺激時具有很強的攻擊性。因此,要提前預警,做好群衆疏散工作,最大程度避免人象遭遇。

亞洲象通常白天在密林休息,晚上出來覓食。象群平均每天移動10公裡左右,給搜尋監測帶來一定困難。加上象群活動區域植被茂密,無人機航拍才能發現象群位置。隊員需要每5分鐘将象群位置動态傳輸給前線指揮部,作為預警疏散和象群遷移引導的依據。

象群搜尋監測任務看似單一,實則艱巨繁重。分隊要時刻掌握象群行動軌迹、周邊環境和健康狀況,及時傳遞信息、排險救援;随時向沿途群衆發布預警,做好疏散;全天候收集數據資料供科學研究。

為此,分隊開發象群搜尋監測指揮平台,運用集成可見光、熱成像、激光測距的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中小型多旋翼無人機和紅外夜視儀,結合“空、地、聲、迹”等監測信息,保障現場指揮部高效順暢指揮。

白天象群進入密林休息活動,地表溫度上升,隊員利用無人機在林間縫隙搜索野象體征;夜間象群移動速度快,飛行環境判斷難,隊員緊盯屏幕看住象群行進;遇到大雨、雷暴天氣,隊員在向導帶領下徒步跟蹤,依托腳印、糞便、折斷樹枝、剩餘食物等蹤迹确定象群移動方向,使用紅外夜視儀持續地面跟蹤;象群一旦失聯,隊員立即啟用大型固定翼無人機擴大搜尋範圍,派出機動備勤機組多路搜尋……

不僅一路跟蹤監測,隊員還用鏡頭記錄象群的點點滴滴。野象玩泥巴、開水龍頭、集體睡覺等可愛畫面網絡刷屏,萌翻網友、溫暖世界。

此次監測任務跨越10個縣區,監測象群活動1266公裡,空地跟蹤2390小時,标繪要圖377份。

張曉慶說,總隊首次擔負野象搜尋監測任務,探索總結出無人機托舉起降、多機協同偵測、乘車動中操控以及複雜條件下通信組網的技法戰法,對遂行綜合救援任務起到促進作用。

“看得揪心,希望能平安”

4名地質調查人員在莽莽蒼蒼的哀牢山失蹤的消息瞬間刷屏。總隊救援人員迅即闖進“生命禁區”。網友也跟着他們揪心,在網絡上留下“救援隊注意安全,平平安安,盡快回來”“搜救人員也要注意安全呀”等評論。

在蔣峰心裡,哀牢山很特别。

作為昆明支隊特勤一中隊一班班長的他不曾想過,會和戰友一起穿越哀牢山,走進“生命禁區”,執行搜救任務。

2021年11月13日,4名地質調查人員進入雲南哀牢山腹地鎮沅縣至新平縣區域,執行國家年度森林資源調查專項任務,于14日16時失聯。

16時40分接到函請後,總隊派出普洱支隊主官帶先遣組9人,對接任務和組織偵察,後續出動70人投入搜救。

失聯人員所在地域位于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腹地,地形險要複雜、天候惡劣多變、植被茂盛郁閉,溝壑縱橫、懸崖聳立。任務區域磁場紊亂,通信導航設備信号失靈,搜救工作異常艱辛。

加之哀牢山正值入冬時節,晝夜溫差大,白天20攝氏度左右,晚上七八攝氏度。任務期間持續出現中到大雨,林地濕滑、氣溫驟降,對救援工作極其不利。

2021年11月21日,齊興彬帶前指、特種救援大隊共112人奔赴一線。18時30分,特種救援大隊100人從新平縣水塘鎮進入搜救區域,接到哀牢山分界線東側發現失聯人員的通報後,聯指果斷采取“東西對進、顧點搜面、全力營救”的策略,東西兩線救援隊伍同時向目标點挺進,晝夜連續急行軍,于22日10時到達失聯人員所在地域,4名失聯人員已全部遇難。

原始林區情況複雜,進入必先開路。“砍刀手集合,不管多麼困難,多麼艱險,我們都得打開救援通道,為隊伍前進赢得時間。”蔣峰清楚記得這個命令。

大家分組作業,前面砍,後面清理。出現茂密竹林時,砍刀手開路隻能斜着砍、蹲着鑽入竹林,用身體向兩側壓或者用背頂開竹枝。

“小臂開始由發脹到麻木,最後連刀把都握不住。”蔣峰說幾個砍刀手脫下手套,單手握不緊,就改成雙手握。一晚上,蔣峰和隊友連續作業10多個小時,砍出一條8公裡多的路。“付出值得。在當地人認為不可能走得到的情況下,我們用16個小時到達指定位置。”

按部署,由總隊等執行遺體轉運任務。

摔倒,爬起,手腳并用……被分配到第一突擊小組執行支援遺體運送任務的楊添淞,在趕赴接應點途中,暴雨摧毀“道路”,他仿佛走在流動的沼澤中。

最終,隊員們在暴雨中行進7小時後抵達接應點。

天色漸晚,隊員們開始向山下轉運遺體。持續的暴雨冰雹導緻氣溫驟降,不少隊員體力透支。蔣峰說,為保證完成任務,他們從兩邊用力把腳插進泥土,讓負責護運的同志踩在腳踝上一步步往下挪。

看到山腳處的村落,見到等候多時的人群,無法言喻的安心與溫暖湧上隊員心頭。蔣峰說:“滿身泥濘的隊員們哭了。我們完成了遺體轉運任務。”

“我們在生命禁區中徒步穿行。”李孝忠說,轉運過程中,難度大、險情多,遇到陡坡時,要選擇錨點搭建倍力系統,對遺體進行提拉和下放才能正常轉運;遇到急彎時,要使用定滑輪進行導向,通行開辟的道路較入山時至少需要擴寬4倍才能正常通過。

整個搜救行動,參加救援各方共投入8000餘人次,動用直升機10架次、無人機50餘架次。其中,總隊派出無人機偵察20餘架次、搜索面積約25平方公裡,隊員累計徒步搜索390餘公裡。

齊興彬說,參戰隊員經受了兇險地形、極端天氣、心理和體力的極限考驗,創造了山嶽救援複雜地形條件下夜間救援行動的紀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