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法治保障

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法治保障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6 07:08:50

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法治保障?我省把優化法治環境、信用環境作為最緊迫的任務來抓——,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法治保障?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法治保障(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1

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法治保障

我省把優化法治環境、信用環境作為最緊迫的任務來抓——

彙聚法治力量 護航高質量發展

優化營商環境,事關遼甯發展全局。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建設工作,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加快推進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關鍵之舉,統籌謀劃、綜合施策、全力推進,全省營商環境不斷改善、持續向好。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2021年,全省政法系統圍繞打造“辦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競争力強、生态宜居”營商環境總要求,把法治環境、信用環境建設作為優化營商環境最緊迫、最突出的任務來抓,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提升服務意識,發揚鬥争精神,在謀深做實增效上持續發力,打出“組合拳”,跑出“加速度”,為遼甯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實現新突破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保障,讓市場主體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強意識建機制 協同聯動聚合力

“政法隊伍是打造良好法治環境的主力軍,要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錨定省委明确的目标,省、市、縣三級政法機關組建工作專班,統籌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推動形成“上下聯動、橫向協同”的工作格局。

“營商環境就是我們自己”,全省政法機關深入開展“人人都是營商環境、個個都是開放形象”活動和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大學習大讨論,分級組織專題研修班,增強政法幹警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進一步凝聚服務振興發展共識。

構建法治化營商環境,制度建設是保障。

按照省委部署要求,省委政法委堅持以制度建設為引領,在原有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任務書”“路線圖”的基礎上,制定《關于建立民營企業及其經營者涉法權益保護協作機制的指導意見》等配套文件,建立涵蓋省、市、縣三級黨委政法委、營商局、工商聯、政法單位的工作協調機制,着力構建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1 5 N”制度體系,搭建起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工作的“四梁八柱”。

為找準優化法治環境、服務保障發展的着力點,政法各單位主動履行主體責任,紛紛結合自身職能,積極創新舉措,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全省法院形成服務保障市場主體“3 5 1”工作體系,為市場主體的發展壯大提供精準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全省檢察機關全面履行法律監督職責,精準辦理涉民企案件,堅決杜絕“辦理一個案件,垮掉一家企業”。省公安廳将規範公安執法、維護企業合法權益、保障企業經營發展等作為重點工作任務,全力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全省司法行政系統開展“萬所聯萬會”活動,315家律所與366家商會、行業協會建立聯系機制,積極為市場主體提供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此外,省委政法委還進一步強化與省營商環境建設局、省工商聯等部門的協作配合。建立跨部門涉企權益維護工作機制,定期召開工作會議,通報情況、征求意見、統一行動、形成合力;會同省營商環境建設局依托12345政務服務熱線平台,打造省市兩級法治化營商環境投訴舉報主渠道;聯合省工商聯“覆蓋式”走訪省内主要商會企業,建立“政企直通車”,解決企業在發展經營中遇到的涉法涉訴問題。

“嚴”字當頭 讓企業安心經營

“我們不求被特殊關照,隻求公平公正。”在去年10月份召開的全省第二批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暨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座談會上,一位民營企業家的發言道出了衆多市場主體的心聲。

公平正義的司法環境是良好營商環境的必要條件,更是遼甯振興發展的基礎、保障和根本要求。

如何讓法治的陽光普照每一個市場主體?全省政法機關堅持“嚴”字當頭。

一方面,堅持刀刃向内,嚴格規範司法權力運行。

以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為契機,全省政法機關堅持全面從嚴管黨治警,加大正風肅紀反腐力度。在全國率先下發“自查從寬、被查從嚴”等政策文件,以“自查從寬”引導、以“被查從嚴”倒逼,形成高壓震懾。深挖徹查“人情案”“關系案”,有效解決一大批人民群衆反映強烈的執法司法突出問題,赢得廣大群衆一緻稱贊。

同時,省委政法委還不斷完善違紀違法責任與執法司法辦案責任分類處理機制,開展全省重點案件異地交叉評查,組織相關部門開展涉企刑事“挂案”排查清理、涉産權司法錯案排查清理活動等,着力加強執法司法規範化建設。

一年來,全省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損害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共排查認定損害法治化營商環境突出問題1805個,處理處分幹警892人次。

另一方面,切實用法治手段規範市場競争秩序,重拳打擊涉企違法失信行為。

在去年開展的涉企案件積案清理工作中,阜新市彰武縣公安局偵辦的吳某新系列合同詐騙案被列為重點督辦攻堅案件。

“這個案子時間跨度大,而且犯罪嫌疑人都逃往外地。沒想到公安機關輾轉4省6地市,為我們挽回經濟損失。有力度,更有溫度!”阜新市彰武縣某汽車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連連感歎。

緊盯影響企業發展的突出違法犯罪以及經營中的實際困難,省公安廳組織開展了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涉企案件”攻堅戰,對現有未辦結涉企積案全面梳理,全力攻堅;對新發生的涉企現案,依法快偵快結,最大限度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

2021年,全省公安機關共辦結涉企積案916起,挽回經濟損失5.08億元,全力打造了安商興商的發展環境。

靶向發力 讓法治有力度有溫度

突出嚴管,更要體現厚愛。

在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中,全省政法機關堅持問題導向,靶向發力。聚焦涉企案件久拖不立、久審不結、刑事執法介入經濟糾紛、違規使用強制措施等企業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進一步細化問題、責任清單,全力确保企業“急難愁盼”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案件超期審理、執行案款發放不及時,以及勝訴訴訟費退費難、退費慢等問題備受市場主體诟病。針對三大“頑疾”,省法院組織開展涉市場主體超審限案件清結、超期執行案款清理和勝訴退費三個專項整治,全力解決曆史欠賬。

沈陽中院出台《關于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僵局下先行判決解除合同的操作指引》,助力“停緩建”工程盡快複工複産,釋放數十億元重要生産要素,激發市場活力。大連中院制定相關規定,精準有效地規範“新三闆”市場發生的證券虛假陳述侵權行為,充分彰顯司法在維護正常證券市場秩序、保障中小投資者權益方面的巨大作用。

數據是最有力的證明。截至去年底,遼甯法院适用涉企案件生産經營影響評估辦法,訴前多元化解、速裁快審31.2萬起案件,以“活封活扣”、财産置換方式,盤活企業資産671.6億元,依法不采取或暫緩采取信用懲戒措施40487件,持續向外界傳遞了傾力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強烈信号。

“辦理一個案件,垮掉一家企業”的情況并不鮮見。很多企業經營者因此談“案”色變。

“在辦理涉企輕微犯罪案件過程中,檢察機關對刑事手段的運用往往陷入兩難。訴,則會因定罪量刑的負面影響造成企業生産經營陷入困境;不訴,又容易導緻企業違法犯罪再次發生。”省檢察院第四檢察部副主任鄭明玮介紹,全面推行“合規考察”制度,正是化解這一問題的良方,在督促企業作出合規承諾并開展合規建設的同時,努力讓企業“活下來”“留得住”“經營得好”。

一年來,全省檢察機關先後辦理涉案企業合規考察案件48件,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共有56家涉案企業參與了合規整改,切實給企業經營者吃下一顆增強風險防控能力的法治定心丸。

優化法治服務 賦能營商環境

用服務的溫度讓營商環境變得更“暖”。一年來,全省政法機關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不斷增強服務意識、更新服務理念、優化服務方式,助力企業提信心、解難題、增後勁。

為權力“瘦身”,讓市場“強身”。全省司法行政系統加快簡政放權改革速度,以便企利民為導向,構建全業務、全時空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14項省級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實現“最多跑一次”,行政審批時限減少50%,提交材料減少30%……一組數據背後,是态度,更有溫度。

一直以來,涉民營企業社區矯正對象存在“請假難”“請假繁”等問題。按照監管要求外出需申請,但申請手續和審批程序複雜,給企業生産經營活動帶來不便。

如何讓涉企社矯對象“出得去”又“管得住”?省檢察院和省司法廳共同研究制定《對涉民營企業社區矯正對象赴外地從事生産經營活動實行簡捷監管辦法》,對主動履職告知、簡化申請手續、高效完成審批等方面進行規範。

社區矯正對象楊某就是其中一位受益者,“因公司生産急需特殊設備,去年4月,我就是通過這條‘綠色通道’獲批前往三亞進行采購,保證了公司的正常運行,真是方便、快捷!”

在沈陽市民營企業集中的商協會、小微企業集中的創業園和孵化基地,經常會看到這樣一抹“檢察藍”。

把法律服務站設在企業旁,變“坐堂等客”為“送診上門”,如今,沈陽“檢察藍護航創業者”法律服務站已覆蓋全市7000餘家企業。

“我們中小微企業資金緊張,很多沒有餘力聘請專業法律顧問。有了法律服務站,檢察機關以免費、便捷的方式提供法律服務,避免了很多生産經營中可能遇到的陷阱和風險,提升了競争力。”法律服務站的設立深受廣大中小微民企歡迎。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沒有休止符的系統性工程。今年,全省政法機關将啟動遼甯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六抓六促”工程,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依法及時化解企業群衆“急難愁盼”問題,讓企業健康發展。

記者 劉 樂 黃 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