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腸胃炎是胃腸黏膜的急性炎症。臨床表現主要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熱等。本病常見于夏秋季,其發生多由于飲食不當,暴飲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馊、穢濁不潔的食品。沙門菌屬是引起急性胃腸炎的主要病原菌,其中以鼠傷寒沙門菌、腸炎沙門菌、豬霍亂沙門菌、雞沙門菌、鴨沙門菌較為常見。本病起病急,開始多見腹部不适,以上腹部或臍周為主,伴見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多為水樣便,可含有未消化食物。少數患者可見劇烈腹痛,大便次數頻數,甚至一日20餘次。大便中可見少量黏液,甚至血液等。常伴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适及程度不同的中毒症狀。嘔吐、腹瀉嚴重者,可有脫水、酸中毒,甚至口幹、尿少、皮膚松弛、眼球凹陷、四肢發冷、血壓下降等休克症狀。以腹痛、嘔吐為主者稱急性胃炎;以臍周圍及下腹痛及腹瀉為主者,稱急性腸炎;兩者兼有者,稱急性胃腸炎。
中醫學認為本病多為飲食不節,濕熱侵襲,脾運失司所為。飲食過量,宿食内停,過食肥甘,或多食生冷,誤食不潔之物,或濕熱侵襲,傷及脾胃,脾胃受損,傳導失職,升降失常,因此見上吐下瀉。中醫根據本病主要症狀的不同,可以按照嘔吐、洩瀉、腹痛等辨證施治;根據病因和體質的差别,分為濕熱、寒濕和積滞等不同類型。
【養生指導】
發病前預防
1.進食新鮮食物
本病常見于夏秋之際,天氣炎熱,食物易于腐敗;蚊蠅滋生,病菌肆虐。俗話說,病從口入,胃腸炎大多是從口而發。因此,在飲食上特别要注意。食物要新鮮,過餐的飯菜要放冰箱,再次食用時要充分燒煮、燒透,以殺死可能隐藏的病菌。冰箱内的食物要生熟分離,以免交叉感染。此外,冰箱不是保鮮箱,有些食物,尤其是肉類食物,不宜在冰箱中放置過長時間。飲食上可以多食用以下食物,如苦瓜、絲瓜、黃瓜、番茄(西紅柿)等,綠豆、百合、木耳等有助于消暑生津。
2.少吃冷飲
夏季暑熱當道,人體汗出淋漓,衆人喜歡冷飲消暑。冰激淩、冰飲料甚至冰水,嗜食冷飲,損傷脾胃,陽氣不足,導緻脾胃運化失常,濕濁内生,積滞内停。過冷的食物、身體接觸寒冷會讓胃腸道的血管收縮,使胃腸道的血流量減少,防禦能力降低,而且會刺激胃腸道黏膜,引起胃腸道痙攣,導緻腹痛、腹瀉等症狀。所以,炎熱之際,口幹不宜吃冷飲,溫熱之水反而能解渴。
3.消暑适當
現代生活,空調普及。而且很22多公共場所、辦公樓的室溫控制偏低。室内需要長袖外套,而室外是30℃以上的高溫,溫差過大,導緻人體調節不及時,寒冷直中胃腸,出現胃腸道反應。因此,我們本着節約能源、有助健康的原則,在空調房間裡,一是需要及時通風;二是溫度宜調至26℃以上,室内外的溫差不要超過10℃為好。
4.起居有常
夏秋之際,日升早,日落晚,白天日照時間長。我們養生需要順應四時,宜晚睡早起,晨起後适當鍛煉,中午小睡半小時。
二、發病後養護
1.既病診治,以防他變
一旦罹患急性胃腸炎,輕者經休息、自行飲食調控可以恢複;重者應該到醫院,由專業醫師判斷病情嚴重程度,給予藥物治療,或口服、或靜脈點滴,有助于快速解除病痛。此外,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去除病因:卧床休息,停止進食一切對胃有刺激的飲食的和藥物。禁酒、禁煙、禁食辛辣。
2)飲食注意:發熱、吐瀉症狀嚴重的,可以短期禁食,停止對胃腸道黏膜的刺激,症狀好轉後從易消化、清淡、少渣的流質飲食開始,由稀到稠,慢慢增加進食量,以利于胃腸黏膜的休息系和損傷處的修複。食物可以選擇大米粥、藕粉、雞蛋面糊、細挂面、燴薄面片等。病情好轉後,可給予患者容易消化及營養豐富第的食物,如蒸蛋羹、鹹餅幹等。宜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每日進食4~5次。此時不宜進食牛奶和大量的糖,因這些食物進入腸道後容易發酵産生大量氣體,引起腹脹、腹痛,增加患者痛苦。另外,牛奶中含有較多的脂肪,脂肪有潤滑腸道、增強腸蠕動的作用,可加重腸道負擔,對病情不利。為避免胃腸道發酵、脹氣,急性期應忌食牛肉等易産氣食物,并盡量減少蔗糖的攝入。應注意飲食衛生。忌食高脂肪的油煎、炸及熏、臘的魚肉,含纖維素較多的蔬菜、水果,以及食物和調味品等。
3)鼓勵飲水:由于嘔吐、腹瀉失水過多,患者在可能情況下多飲水,補充丢失水分。以糖鹽水為好(白開水中加少量糖和鹽而成)。現醫院和藥店均有口服補液出售。此時不宜飲含糖量多的飲料,以免産酸過多加重腹痛。嘔吐頻繁的患者可在一次嘔吐完畢後少量飲水(50毫升左右),還可以給患者多喝一些湯水,如米汁、菜湯、果汁等,多次飲入,不至于嘔出,以補充體内水、維生素和電解質的不足。
4)止痛:可用山莨菪堿(654-2)解痙止痛。腹部冷痛者,可以局部熱敷腹部止痛,如
熱水袋、暖寶寶等(若是胃出血、消化道腫瘤患者不可用)。也可以服用生姜紅糖水溫中散寒,止嘔止瀉。平時可以用手順時針柔摩腹部,以緩解腸痙攣。
5)止瀉:急性胃腸炎初期,不可盲目服用諸如洛哌丁胺(易蒙停)之類的止瀉藥。因為在胃腸炎急性發作時,胃腸黏膜充血水腫,胃腸内有大量炎性分泌物、腐敗的食物殘渣、大量繁殖的細菌及其釋放的毒素,此時胃腸出于自我保護促使軀體出市現嘔吐和腹瀉。這是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性反應,有利于排除名糟粕,減少毒素吸收,減輕炎症反應。如不恰當地使用強力止瀉藥,會使細菌和毒素在體内長時間滞留,反而加重腹瀉。家中常系備抗炎止瀉藥物,如黃連素、思密達;中成藥如藿香正氣膠囊或蒿液、腸胃康等均可以選用。
6)治療應及時徹底,防止病情遷延,轉為慢性胃炎。
2.病後恢複,加強調攝
胃腸炎恢複階段,由于胃腸黏膜剛剛恢複,非常脆弱,此時對食物非常敏感,也易因不适當的進食而使病情複發。因此,要特别注意節制飲食,少食多餐,宜進清淡、軟爛、溫熱的食物,如粥、饅頭,再佐以成菜、醬瓜。避免過早進食肥肉、油炸、生冷、堅硬以及多纖維食物,如芹菜、韭菜、蒜墓等。逐漸增加進食量,至症狀消失2~3日後,可按正常飲食進餐。
3.急性胃腸炎食療
1)藿香白術粥:藿香、白術各等量,粳米少量。将藿香、白術清洗幹淨,放入藥罐中,加入清水适量,先浸泡10分鐘,水煎取汁,後加入粳米,煮為稀粥即成。可解表和中、理氣化濕,适用于急性胃腸炎惡寒發熱、頭痛、胸痛滿悶、腹痛嘔吐、腸鳴洩瀉、口淡無味等。
2)藕姜蜜飲:鮮藕、鮮姜、蜂蜜适量。将藕、姜去皮,洗淨,切碎,榨取汁液,煮沸,納入蜂蜜即成,代茶飲服。可清熱利濕、和胃止吐,适用于急性胃腸炎惡心嘔吐、吐物酸臭、大便溏洩、口渴心煩等。
3)陳茗粥:陳茶葉、粳米适量。先将茶葉擇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粳米煮為稀粥。可消食化痰、清熱止痢、除煩止渴、興奮提神,适用于急性胃腸炎食積不消、過食油膩、飲酒過量、口幹煩渴、多睡不醒、赤白痢疾等。
4)葛根粥:葛根、梗米适量。将葛根洗淨水煎取汁,加梗米煮為稀粥,或将葛根研細,待粥将熟時,調入米粥中,再煮即成。可發表解肌、升陽止洩、生津止渴,适用于急性胃腸炎洩瀉、濕熱瀉痢、口渴尿黃等。
5)焦粳米:粥以粳米适量炒焦後放水煮成稀粥服用,能止瀉,還能養胃和中。
6)蘋果水:蘋果切塊煮水代茶飲,有一定的止瀉作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