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曠世奇詩30首解析

曠世奇詩30首解析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09 08:14:57

“梅、蘭、竹、菊”這4君子,是古代文人墨客筆下的寵兒。而其中的梅,尤受大家的推崇。梅之堅韌、梅之清雅,都是文人們歌詠的對象。千年文壇,有太多經典詠梅詩詞。

陸遊的“無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寫的是一枝不屑與俗人相争的梅;王安石“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寫的是一枝耐得住寒苦,獨自開放的梅;王冕“不要人誇好顔色,隻留清氣滿乾坤”,則是一枝以揚清氣的梅。這些詠梅的千古名作,每一首都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曠世奇詩30首解析(兩首出家人寫的詠梅詩)1

但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卻是兩首出家人寫的詠梅詩。出家人寫詠梅詩,與一般的文人墨客不同,他們的詩中充滿着禅意。兩首詩都很短,但卻很有哲理,每一首都有千古名句,讀懂了少走不少彎路。

我們先來看第一首,某尼的《悟道詩》,全詩如下:

《悟道詩》(作者.某尼)

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雲。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曠世奇詩30首解析(兩首出家人寫的詠梅詩)2

這首詩據說是一位師太所說,有人說她是元朝的,也有說是唐宋的,說法不一。但這首詩卻寫得很有水平,後14個字更是曆來備受推崇的名句。

詩的首句寫的是她四處尋找春天的痕迹,為此她穿着芒鞋踏遍千山萬水。芒鞋指的是一種草鞋,一般是用植物的枝葉編的,可見當時詩人的清苦,和為尋心中所想吃的苦頭。

前兩句有多苦,後兩句的驚喜來得就有多讓人開懷。詩人尋春不得,失落地回到寺内,卻發現枝頭上已有梅花開放,原來春天就在眼前。這兩句,其實說的就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的意思。

曠世奇詩30首解析(兩首出家人寫的詠梅詩)3

這首詩名字叫“悟道詩”,可見她正是因為看到這樣一枝梅,悟出了禅意。而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就算不懂這股禅意,也一樣是很有教育意義的。平時我們追求心中所想時,總是舍近求遠,眼高手低,卻看不到身邊的美好,所以往往錯過很多。這首詩正是給了我們一個提醒,讓我們明白隻要有發現美的眼睛,美好一直在我們身邊。

再來看第二首,唐代詩僧齊己的《早梅》:

《早梅》

萬木凍欲折, 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裡, 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 禽窺素豔來。

明年如應律, 先發望春台。

曠世奇詩30首解析(兩首出家人寫的詠梅詩)4

這是唐代很經典一首詠梅詩,據說當時齊己次聯寫的是“昨夜數枝開”,後來問過了大詩人鄭谷後,改成了“一枝開”,齊己當場稱鄭谷是自己的一字之師,這也就是唐詩中一字之師的典故。

這首詩寫得也很經典,前兩聯用萬木和梅花的孤根作對比,萬木凍折,但梅花的根卻早早地感知到了春天。在一個深雪之夜淩寒而開。頸聯寫梅開後的情形,微風吹着梅香四溢,連四周的鳥禽也聞香前來,都驚于梅之美。

曠世奇詩30首解析(兩首出家人寫的詠梅詩)5

但是在最後一聯,詩人卻筆鋒一轉,寫起梅花的不起眼來。雪梅這麼美好,但懂得欣賞它的美的人卻并不多,原因是它沒有開在顯眼的春台上。所謂“春台”,指的是古人遊覽賞花之地。很顯然,這一句是一語雙關,是詩人覺得自己本有大才,卻生在不受人重視的小地方。他渴望到京城這樣的地方,施展自己的抱負。這最後一句,因為夠有哲理,也成為了一個千古名句。

大家可能會覺得很奇怪,一位詩僧為何會有這樣的功利心?事實上,齊己早年一直是很有抱負的,而且唐代的詩僧衆多,各種人都有,和我們現在的理解很不一樣,他們中的很多人是有入仕及考功名的想法的。當然,這并非一己之私,而是為天下。

曠世奇詩30首解析(兩首出家人寫的詠梅詩)6

齊己這首詠梅詩,告訴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哲理:一個有才能的人,若要能得到重用,如何找到機會展現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就像詩中的梅花一樣,雖然很驚豔,但開在偏遠處,人們就無法欣賞它的美。

這兩首詠梅詩, 一首告訴我們要有發現美的眼睛,一首告訴我們人才要如何展現自己。雖然都是禅詩,雖然詩都不長,但卻都頗有哲理。與一般文人墨客的詠梅詩相比,它們不但優美,而且還十分耐人尋味。咱們若是真正地讀懂了它們,在漫漫人生路上,就能少走一些彎路。這兩首詩大家更喜歡哪首?歡迎讨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