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複習資料?一、必備知識點一、走近老師,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複習資料?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一、必備知識點
一、走近老師
★1、教師的作用(全社會為什麼要尊敬老師?)
(1)教師作為教育工作者,是人類文明的主要傳承者之一。(人類文明)
(2)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的使命。(社會)
(3)教師是我們知識學習的指導者,也是我們精神成長的引路人。(個人)
★2. 新時代好老師的标準。(“四有”老師。)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
3.為什麼老師會有不同的風格?(原因)
由于年齡、學識、閱曆、性格、情感與思維方式等差異,每位老師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表達方式不同,由此呈現出不同的風格。
4.如何與風格不同的老師相處?
(1)承認老師的差别,尊重并接納每位老師的不同。
(2)發現不同風格老師的優點,尋找接納老師的理由。
(3)了解老師教育行為的目的,更好地理解老師。
(4)主動和老師交往,表達自己對老師的親近感,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二、師生交往
1.如何理解教學相長?
教與學是師生相互陪伴、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過程。
(1)我們的學習離不開老師的引領和指導。
(2)我們與老師交流互動,也可以促進老師更好地“教”。
2.教學相長對我們提出的要求。
①學會正确面對老師的引領和指導,主動參與、勤學好問的态度有助于我們與老師相互交流。
②學會正确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是我們成長的重要内容。
★3.如何正确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
學會正确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是我們成長的重要内容(為什麼)。
(1)老師的表揚意味着肯定、鼓勵和期待,激勵我們更好地學習和發展。
(2)老師的批評意味着關心、提醒和勸誡,可以幫助我們反省自己,改進不足。
(3)對待老師的批評,我們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師批評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
師生交往的良好狀态(亦師亦友):
學生樂于學習,老師寓教于樂,師生彼此尊重、相互關心、攜手共進。
4.如何建立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
(1)彼此尊重,是我們與老師建立良好關系的開始。尊重對方的人格尊嚴、個性差異和勞動成果。
尊重老師,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我們作為“晚輩”的基本道德修養。
(2)在平等相待、相互促進的師生交往中,我們主動關心老師、理解老師與老師成為朋友。
5.尊重老師的做法。
尊重對方的人格尊嚴、個性差異和勞動成果;虛心聽取老師的教誨,接受老師的批評;禮貌待師、注意場合、勿失分寸等。
★6.與老師發生矛盾如何處理?
(1)自我反思,冷靜、客觀地分析原因。(2)相信善意,多些寬容和理解。
(3)坦誠相待,注意溝通方式(恰當的時間場合等)。(4)求同存異,主動關心老師。
★如何與老師交往?
② 學會正确面對老師的引領和指導,主動參與、勤學好問的态度有助于我們與老師相互交流。
②學會正确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
③彼此尊重,是我們與老師建立良好關系的開始。尊重對方的人格尊嚴、個性差異和勞動成果。
④在平等相待、相互促進的師生交往中,我們主動關心老師、理解老師與老師成為朋友
三生命的居所
★1.家對我們意味着什麼?(家的意義/作用。)
(1)家是我們身心的寄居之所。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予的,我們的成長也離不開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2)家是我們心靈的港灣。家裡有親人,家中有親情。親情,激勵我們奮鬥拼搏,讓我們的心靈有所依靠。
(3)家是代代傳承、血脈相連的生活共同體,是甜蜜、溫暖、輕松的避風港。(“家”在中華文化中的内涵)
★2. 為什麼要孝親敬長?
(1)在中國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2)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個中國公民的法定義務。
(3)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予的,我們的成長也離不開家庭的哺育和支持。父母為我們付出很多,理應得到愛的回報。
★3.我們應如何孝親敬長?
盡孝在當下。
(1)尊敬。尊敬雙親長輩,聽取他們的意見和教導,理性地與他們溝通。
(2)傾聽。傾聽他們的心聲。雙親長輩不在身邊時,要經常和他們保持聯系。
(3)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動表達感恩之情。認真學習,不辜負父母的期望;了解雙親長輩的喜好,體諒他們的辛勞,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具體做法)
4. 如何體味親情?
(1)每個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對家人割舍不斷的情感。這種情感就是家庭中的親情之愛。(2)每個家庭的親情表現不盡相同,有的溫馨和睦,有的磕磕絆絆,有的内斂深沉,有的自然随和……,有時我們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親情,甚至因此否認親情的存在。
(3)親情不會因家庭結構的變化而改變。
5.親子沖突産生的原因及危害、要求。
(1)原因:①我們希望父母像對待成人一樣尊重我們,不要過多幹涉我們的生活;②面對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時我們又覺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到更多的關注和呵護;③我們開始審視父母給予我們的愛,開始質疑父母,甚至挑戰父母的權威與經驗;④我們與父母在心智、學識、經曆等方面差異較大。
(2)危害:如果處理不好,親子沖突就會傷害雙方的感情,影響家庭的和睦。
(3)要求:有效地化解沖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樣,也需要我們自己努力。
★6. 如何化解親子沖突?
有效地化解沖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樣,也需要我們自己努力。
(1)愛在溝通中加深。學會互動溝通的技巧和應對沖突的智慧。
(2)與父母發生沖突,選擇不傷害父母感情和不影響親子關系的做法。
(3)接納與理解父母。試着去接納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為中蘊含的愛。讓父母了解我們的變化和需要,用他們能接受的方式表達我們的愛。
(4)認真感受與體會與父母相處的瞬間。
7.與父母溝通的技巧有哪些?
① 關注事實;②把握時機;③留意态度;④選擇方式;⑤考慮環境。
8. 現代家庭的結構、規模、觀念等發生哪些變化?
(1)家庭不斷趨向小型化。(家庭結構類型:①核心家庭;②主幹家庭。)
(2)随着人口的遷移和流動、現代溝通手段的豐富,家庭成員的交流、溝通方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3)家庭氛圍越來越平等、民主。關心世界和國家大事,探讨社會和人生問題,學習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創建學習型家庭,參與社區活動,這些已成為現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
★9.怎樣讓我們的家庭更和諧?(如何創建和諧家庭)
(1)家庭成員之間互相信任、體諒和包容,可以增進理解,化解矛盾與沖突。
(2)要積極參與家務勞動,養成勞動習慣,不斷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強家庭責任意識,為建設和諧家庭作貢獻。
(3)以良好的心态面對家庭發生的變化,才能讓親情更濃,讓我們的家庭更和睦。
10.●當家庭成員之間發生矛盾或沖突時,我們應如何做?
①幫助家庭成員舒緩情緒;②明确自己是不偏不倚的中立者;
② 引導家庭成員看到對方的優點;④幫助家庭成員走出“面子”困境。
二、鞏固練習
1中國有尊師重道的悠久傳統,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師”的說法。我們之所以要尊敬教師,是因為 ( D )
①教師是人類文明的主要傳承者之一
②教師承擔教書育人的使命
③《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明确規定了教師的資格、任用、培養和培訓等要求
④教師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時代在發展,教師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要成為一名好教師,必須 ( D )
①有理想信念 ②有道德情操
③有紮實學識 ④有仁愛之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 班主任張老師在班會上批評了幾名違反紀律的同學,下列是被批評同學的反應,體現他們能夠正确對待老師的批評的是 ( B )
①小虎:老師批評我是關心、提醒和勸誡我
②小山:老師的批評可以幫助我反省自己,改進不足
③小征:無所謂,以後該怎麼着還怎麼着
④小賓:我要對老師批評的内容多加留意,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新時代好少年”樊秋亮,從小堅持照顧患病的父親,用樂觀和堅強給家人帶來希望和歡笑。這啟發我們要 )
①關愛家人,孝敬父母 ②順從父母,奉獻自我
③主動溝通,化解沖突 ④積極向上,自立自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小敏與母親發生沖突後,主動寫信道欺并說出自己的想法,得到了母親的理解。這啟示我們在發生親子沖突的時候,可以通過____來解決,
A.溝通 B.疏遠 C.逆反 D.抱怨2020年9月10日是我國第36個教師節。教育部要求堅持節儉務實,全力打造寓教于學的節慶活動,要大力弘揚尊師重教傳統,将尊師文化貫穿活動始終,引領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關心關愛教師、理解支持教師,營造尊師重教濃厚氛圍,讓弘揚尊師的風尚入心見行。
1.教育部為什麼要求大力弘揚尊師重教傳統,将尊師文化貫穿活動始終?
(1)教師作為教育工作者,是人類文明的主要傳承者之一。
(2)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的使命。
(3)教師是我們知識學習的指導者,也是我們精神成長的引路人。
2.在你心目中,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如: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等。
材料一:2019年2月20日,教育部、國家市場管總局、國家衛健委三部門聯合發布《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要求從4月1日起,每餐均應當有學校相關負責人與學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記錄,及時發現和解決集中用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材料二:實行陪餐制後,小明在日記裡寫道:以往吵雜的餐廳安靜多了,飯菜的種類豐富多了,吃零食的同學明顯少了;以往每餐倒掉好幾桶剩菜剩飯,現在大家基本能做到光盤;吃飯時我們可以跟校長、老師交流好多事情,感覺校長、老師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有人說:“實行陪餐制保的是安全,陪的是成長。”結合材料,談談你對這句話是如何理解的?(6分)
①實行陪餐制可以使學生的食品安全(生命健康權)得到更好地保障。(2分)②可以幫助學生養成文明的用餐習慣,培養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2分)③增加師生交流的機會(有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2分)
“讓家更美好”是我們每個人的願望,欣欣也不例外,懂事的她非常感激媽媽:每天為自己學習操勞,還要辛苦工作賺錢為自己購買各種營養品。于是在母親節那天,欣欣精心制作了一張賀卡,并買了一枝康乃馨送給媽媽。
(1)你贊同欣欣在母親節的做法嗎?為什麼?
贊同。這是孝敬母親的表現。因為:①在中國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②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個中國公民的法定義務。③盡孝在當下。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應該用行動表達孝敬之心。
(2)“讓家更美好”也需要我們每個家庭成員的共同努力,請你提幾條合理化的建議。
①家庭成員之間互相信任、體諒和包容,可以增進理解,化解矛盾與沖突。②要積極參與家務勞動,養成勞動習慣,不斷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強家庭責任意識,為建設和諧家庭作貢獻。③以良好的心态面對家庭發生的變化,才能讓親情更濃,讓我們的家庭更和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