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想要長久,靠的究竟是什麼?
前不久,一個38歲的男人因為腦幹出血被送急症,他身邊的女人聲淚俱下,拜托醫生一定要救她“老公”。
然而在搶救之後,這個女人卻不見蹤影。
原來,她是病人的小三,在看到對方的原配來醫院後,便倉皇而逃。
而原配在了解丈夫病情後,隻考慮了五分鐘,便答:拔管。
在此之前,她的丈夫已經出軌了十幾年,賺的錢全進了小三的腰包,對家庭既無經濟支持,也無情感付出。
這個曾無情無義的男人,應該從未想過,自己的妻子也可以做到如此決絕。
楊瀾曾說:“夫妻之間要有肝膽相照的義氣,不離不棄的默契,以及刻骨銘心的恩情。”
愛情終會消逝,美好也不會永久存續,長久而穩固的婚姻,一定都少不了江湖兒女一樣的深重恩義。
《人世間》雖已劇終,但周秉義和郝冬梅的婚姻仍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他們是同班同學,可以說是青梅竹馬,但一個是工人子弟,一個出生在高幹家庭,階級差距太大。
郝冬梅從未在意這所謂的“門不當戶不對”,她主動示好,表白心迹,要追求純粹的愛情。
後來因為政策原因,她的父母被送去勞改,下落不明,這是她人生的至暗時刻。
耳邊常有風言風語,但周秉義卻選擇更加靠近郝冬梅。他帶她回家,一起學習、吃飯、聊天……彼時,他是她唯一的依靠。
後來,周秉義去兵團插隊,郝冬梅便選擇在兵團附近的農村下鄉,這對她來說是一種追随,對周秉義來說是一種照顧。
插隊第二年,周秉義就被調到師部任宣傳幹事,後又被領導推薦提拔。
但因為父母的身份特殊,郝冬梅無法通過政審入伍。這就意味着,他必須在仕途和郝冬梅之間二選一。
周秉義選擇了後者,拒絕升調,并向郝冬梅正式求婚。
因為在下鄉期間受傷,郝冬梅終身不孕,周秉義也全然接受。
而且為了保護愛人,他始終自己對外承受着不孕的責任。
回城後,周秉義和周家一直被郝家父母看不起,他的工作也被嶽母幹預,始終沒能接觸到他鐘情的教育口。
郝冬梅始終努力維護丈夫和婆家,甚至常因自己的出身苦惱,還因丈夫的工作性質,放棄了自己熱愛的産科工作。
因為出身的差距和時代的變遷,他們的婚姻,一直波折不斷。
但他們雙方,不僅有愛,更有恩義。
他們始終對彼此坦誠,為對方去做取舍,毫無怨言。
因為在《人世間》中的教科書式的表演,54歲的“老戲骨”薩日娜再度受到關注。
送别丈夫時,她強忍淚水,千萬句叮囑隻彙集成兩個字:寫信,這一幕可以說是撼動人心。
薩日娜從27歲就開始演媽,因多次刻畫了親切、堅韌的母親形象,被稱為“媽媽專業戶”,而她在現實生活中的婚姻,卻不為人熟知。
1991年,同為演員的潘軍用8塊錢買的銀戒指向薩日娜求婚,後又花了250元買了張雙人床墊,兩人結為夫妻。
之後的6年裡,因為形象原因,薩日娜一直接不到戲。
與此同時,潘軍主演了《李大钊》等話劇,獲得了中國話劇“金獅獎”。
這期間,潘軍一直随身帶着妻子的簡曆,陪她跑劇組;
他肯定妻子的表演天賦,阻止她轉行做文員的打算;
他理解妻子在事業上的不甘心,說服催生的父母……
2008年,薩日娜憑借《闖關東》走紅,斬獲金鷹節和飛天獎,一時間片約不斷。
為了支持妻子的事業,照顧好家人,潘軍決定做“家庭煮夫”。
女兒9歲了,他負責接送、飲食和教育;
鄰居調侃“潘老師頭發和衣服都是菜味”,他自稱是“家庭CEO”;
他将薩日娜患病的父親接來北京親自照顧,了卻薩日娜的後顧之憂……
在接受訪談時,潘軍說起當年,自己隻是上戲的旁聽生,薩日娜是頂着世俗壓力和自己相愛,陪他走過最艱難的歲月。
結婚時他還是個窮小子,隻花了258元,但薩日娜毫無怨言。
雖然待業了6年,但薩日娜需要忍受内心的失落,還常陪他讨論角色、對台詞、走戲,他在事業上能有一番成就,少不了薩日娜的功勞。
而面對記者“你家喻戶曉,你丈夫和你差距大,有沒有想過離開他”的提問時,薩日娜也會堅定回複:老潘是天底下最好的男人。
其實,在娛樂圈有不少在時運、機遇的影響下,家庭角色發生交換,但始終對彼此保有感恩的夫妻。
劉濤在正當紅時認識王珂,二十幾天後便閃婚,并宣布退圈。
不到一年,王珂破産,劉濤開始複出拍戲。
當年的輿論,大多以“拜金女”、“假富豪”形容這對夫妻,并普遍認為離婚是遲早的事,如今卻被現實啪啪打臉。
前兩年在錄制《親愛的客棧》時,劉濤準備了一本照片書作為王珂的生日禮物,她邊翻邊講照片中的故事,王珂數次落淚擁抱她。
她的回憶裡,有許多王珂破産之前給她的關愛和甜蜜,而這些,成為了她當年願意站出來,成為這個男人的退路的動力和信心來源。
能走過風雨,能把後背交給對方的婚姻,必然是有恩義在的。
在漫長的夫妻生活裡,這些恩義幻化成夫妻之間的互相理解、支持、讓步、分工和承擔。
夫妻攜手,情比金堅,際遇什麼的都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有一段85歲的老爺爺給坐在輪椅上的老伴捶腿的視頻,曾在網上走紅。
老婆婆患病,行動不便,老爺爺便每天推着她來公園,早晚各一次,十幾年來每日如一。
每來一次公園,他就會坐下給妻子捏腿600下,全當給自己鍛煉身體。
被鏡頭瞄準的時候,爺爺的表情有些緊張,但手上捏腿的動作并不停下。
我還在網上看過一段老奶奶“訓斥”老爺爺的視頻,感覺被狠狠塞了一把狗糧。
民警送迷路的91歲老人回家,老人的老伴開門後便立刻斥責他:
“再出去就不要回來了,你不要跟我講話了,自己整天滿路亂跑,我不要跟你在一起了!
但她還是擔心,随後就問丈夫是怎麼迷路的,老爺爺不以為意,隻說:“有什麼奇怪,不經常走迷路嘛”,又被劈頭蓋臉的一頓訓。
在場的民警見此情景都笑了,等奶奶氣消,給老夫妻“勸架”之後才離開。
有人說:“我不羨慕街頭熱吻的情侶,隻羨慕深巷裡互相攙扶的老人。”
我們想象中最美好的生命尾聲的畫面,大概就是能和另一個同樣白發蒼蒼的老人,互相攙扶着行走。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盛明蘭有這樣一段台詞很經典:
與人相守,最終依靠的是品性的最低處。
每段感情,都是始于優點,終于缺點。
當雙方的缺點都暴露無遺,在吵吵鬧鬧、磕磕絆絆裡日漸磨合,摸索出能和對方的缺點和平共處之道,大概就是白頭偕老的簡單智慧。
等我們雙鬓花白,或許對彼此仍有一些抱怨,但更多的是感激和珍惜。
我們會希望時間走得慢一些,會祈禱死神來得晚一些,也會恐懼是自己先一步去世。
·寫在最後·
畫家黃永玉先生的妻子張梅溪去世後,他親筆書寫訃告,用到了“多年的交情”這樣的字眼。
當年初相識時,他是兜裡隻有8毛錢的流浪漢,而張梅溪是将門之後,家世顯赫。
父母強烈反對,張梅溪便變賣首飾,偷跑去找黃永玉,在一個旅館簡單結婚。
在這之後,為了謀生,他們四處漂泊,從香港輾轉到北京,直到黃永玉憑借木刻畫聲名鵲起,成了美院的老師,方才穩定下來。
他們曾一起扛過“四清”,張梅溪陪黃永玉通宵作畫,替他盯着窗外的聲響。
後來,黃永玉被“下放”到農場,想到妻子要一個人艱難支撐家庭,承受外界打擊,在牛棚裡寫下長詩《老婆呀,不要哭》,許諾“一百年不變”:
我們在孩提時代的夢中早就相識,我們是洪荒時代在太空互相尋找的星星,我們相愛已經十萬年。
不是說人生百年結為一世夫妻嗎?10萬年也就是千世夫妻吧!
因為時代變遷等因素,在70多年的婚姻裡,這對夫妻飽經風雨,但始終共患磨難。
克裡斯多福·孟在《親密關系》中,将美好婚姻中的夫妻雙方稱為“兩個盡力想做到在對方而言最好的普通人”。
共同付出,你來我往,縱使生活很苦,也能過得很甜。
看完《人世間》你有什麼感悟呢?你認為,婚姻裡什麼是最重要的呢?你有什麼樣的婚姻經營之道呢?在評論區和大家一起聊聊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