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學說
五行,也叫五行學說,是認識世界的基本方式, 五行的意義包含借着陰陽演變過程的五種基本動态:金(代表斂聚)、木(代表生長)、水(代表浸潤)、火(代表破滅)、土(代表融合)。中國古代哲學家用五行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系。它強調整體,旨在描述事物的運動形式以及轉化關系。陰陽是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五行是原始的系統論。
五行概念始于《尚書》,單純地指代水、火、木、金、土五種常見的自然物質材料;後經春秋戰國至兩漢的發展演變,在相生相克思維的基礎上,又附之于陰陽、四時、五方、五德等元素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五行系統模型。
◆五行起源
古聞天地末判其名,混沌、乾坤未分,是名胚晖。日月星辰未生,陰陽寒暑未分也。是時一氣盤中結,于是太易生水(沒有産生氣時叫太易),太初生火(有氣還沒有形體叫太初),太始生木(有形還沒有有實質曰叫太始),太素生金(有質還沒有形體叫太素),太極生土(形體都已具備叫太極)。所以水數一,為先生成的,火數二,為次生成的,木數三,為第三生成的,金數四,為第四生成的,土數五,為最後生成的,此時被稱為大三元極,混沌一判,胚晖化萬分物,清輕為天,重濁為地,二氣相成,兩儀既生,化而成其始也。此乃參悟先天五太理論之理解。
◆五行理論
五行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種系統觀。五行的意義包含陰陽演變過程的五種基本形态,水(代表浸潤),火(代表破滅),金(代表聚斂),木(代表生長),土(代表融合)。中國古代哲學家用五行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系,強調整體,旨在描述事物的運動關系以及轉化關系。
◆五行含義
初始含義
金——金屬
木——植物
水——液體
火——熱能
土——土地
◆五行的生克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陽木克火,陽火克土,陽土克金,陽金克活水,陽水克木
木生火:木幹暖生火;
火生土:火焚木生土;
土生金:土藏礦生金;
金生水:金凝結生水;
水生木:水潤澤生木。
五行相克:金→木→土→水→火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剛勝柔,故金勝木;因為刀具可砍伐樹木;
專勝散,故木勝土;因為樹木可紮根土裡;
實勝虛,故土勝水;因為堤壩可阻止水流;
衆勝寡,故水勝火;因為大水可熄滅火焰;
精勝堅,故火勝金;因為烈火可熔化金屬。
看似相克,其實是相生。
五行學說認為,事物與事物之間存在着一種聯系,這種聯系又促進着事物的發展變化。五行之間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規律。相生,含有互相滋生,促進助長的意思。相克,含有互相制約、克制和抑制的意思。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一對陰陽,是事物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沒有生就沒有事物的發生和發展;沒有相克,就不能維持事物在發展和變化中的平衡與協調。沒有相生,就沒有相克,沒有相克,也就沒有相生,這種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互相為用的關系推動和維持事物的正常生長、發展和變化。故《類經圖翼》日“蓋造化之機,不可無生,亦不可無制,無生則發育無由,無制則亢而為害。”
相生,是指兩類屬性不同的事物之間存在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的關系;具體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則與相生相反,是指兩類不同五行屬性事物之間關系是相互克制的;具體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本質
五行是自然四季周期裡的萬物形态,天有四季時空周期,地有萬物變化形态。
◆五行的特性
《尚書.洪範》中說:“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愛稼稿。”木,具有生發、條達的特性。火,具有炎熱、向上的特性。土,具有滋養、化育的特性。金,具有清靜、收殺的特性。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