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婉拒了哈”一詞登上熱搜。對于很多人而言,拒絕真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擔心拒絕會讓别人不高興,于是選擇默默忍受;或是拒絕别人之後倍感内疚,這種内疚感長久揮之不去。如何才能高情商地說“不”?記者采訪了心理專家。
“婉拒了哈”為什麼會走紅?好用
“婉拒了哈”這個梗,源自網友講述的職場案例。有網友提及,之前在公關部上班,有媒體記者想采訪公司高層,還發了采訪提綱。但領導表示要“婉拒”。至于“婉拒”是怎麼個拒法,原來同事隻發了四個字,“婉拒了哈”。
所謂“婉拒”,就是委婉地拒絕别人。直接拒絕傷感情,末尾加上“了哈”,簡簡單單的四個字,既表達了委婉地拒絕了别人的請求,也緩解了氣氛,不會讓氣氛太尴尬。網友覺得有趣又實用,開始接龍“婉拒體”。“我:我覺得不餓。胃:婉拒了哈。”“我:想跟劉畊宏做運動,身體:婉拒了哈。”“我:想按時睡覺,工作:婉拒了哈。”關于委婉的說法,網友還發揮出了不少文案,比如拒絕告白,“一身清貧怎敢入繁花,兩袖清風怎敢誤佳人”。
圖 | 視覺中國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江蘇·南京12355心理專家智庫成員、南京交通技師學院教師韓甯告訴記者,看似無厘頭的“婉拒了哈”之所以會登上熱搜,其實是戳中了不少人的心理。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讓人為難的請求,雖然很不願意,但有時候為了不影響彼此之間的感情,最後還是會選擇接受,但接受之後又會很後悔,責怪自己為什麼當時不果斷拒絕,常常會陷入這樣的循環中。
為什麼我們不會拒絕?“投射心理”了解下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拒絕對于我們每個人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拒絕其實是一種防禦機制,能夠從緩解壓力、減少痛苦情緒等方面保護我們的心理健康。說“不”很難嗎?韓甯說,分析來看,經常懊惱自己當初怎麼就答應了,這樣的人存在一種自我投射心理。“先問自己一下,你能接受别人對你說不嗎?認為‘不能’的人,以自我為投射主體,會認為别人也不能,在這種内心投射中,往往很難做到拒絕别人。”
韓甯表示,這種心理的形成,和我們的過往經曆有很大的關系。童年期聽到過太多的“不可以”、“不能怎樣”“不許怎樣”,就會對“不”産生屈服,想到“不”的時候,就有了“要怎麼樣”的服從感,我們會本能給予肯定回答。
而拒絕後之所以會後悔,是因為此時我們已經擺脫了“不”的束縛,回歸理性思考。在分析過程中,對于付出成本會做價值觀判斷。如果它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就會非常後悔;如果符合,又會覺得挺好。
需要注意的是,反複後悔自己的決定,将自身的不順歸因于這件事,特别容易将不滿情緒轉移給身邊人,對他人造成傷害。事後再對情緒轉移後的行為後悔,再次自責,最終形成惡性循環。從此形成“答應恐懼”,這種恐懼又和屈服心理産生強烈沖突。而為了避免沖突場景出現,會激發自我規避潛能,開始減少社交或拒絕社交,自我封閉,形成新的心理問題。
如何學會“婉拒”?多愛自己一點
要想做到“婉拒”,就要考慮被拒絕的人的心理感受,以及如何讓被拒絕者和“我”之間不會産生隔閡。
韓甯表示,首先要給自己預設一個緩沖地帶。當有請求的時候條件反射地給出預設答案。比如,很多明星在接到别人邀請的時候,往往會回答,“我需要看一下我的日程表”,這就是預設答案。這種回答會給自己留出足夠的時間,做理性分析。“我考慮一下”,每個人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給自己做一種預設答案。做好預設答案後,在心裡模拟幾個請求場景,并給出預設回答,來強化條件反射。
其次,要提高自信,多愛自己一點,避免過度“讨好”别人。拒絕别人産生的愧疚感,是童年期對“不”的屈服感投射,這種投射的本質是害怕認同感丢失,并不是真的愧疚。如果你足夠自信就不會害怕認同感丢失。
最後,如果你勉強答應别人,對方是能夠感受并有所察覺的。因為你的勉強,對方之前的感激會下降,如果最後做的還沒有達到對方的預期,反而會讓對方怨恨你。同時也會讓你陷入答應恐懼,最終你們的關系會産生裂縫。所以勉強答應不如不答應。
“婉拒”實用小貼士
1.跟被拒絕者保持一樣的視線高度,如一起站立或者一起坐着。
2.對被拒絕者表示感謝,感謝他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想到你,表達出你很珍惜他對你的這一份求助。
3.對話過程中需要注視對方的眼睛,給對方一種強烈的真誠感。
4.不要給對方留有可能答應他的錯覺,拒絕就需要明确表達。
5.切記不要給對方出謀劃策。如:你可以通過找誰或者其他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需要提醒的是,請求者在向你請求的時候,其實你并不是他唯一的解決路徑,他在這個過程當中一定有其他的方法。你需要做的就是真誠地拒絕,千萬不要虛情假意地關心後,再表示無能為力。這會讓求助者覺得你不想幫他,還想看他笑話。也不要給求助者解釋,你為什麼幫不了他。你的這些解釋在求助者眼裡都會有解決方法,反而讓他覺得你在敷衍。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校對 李海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