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對于我國傳統的物質文化遺産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呢?
是故宮、莫高窟、圓明園還是兵馬俑...
# 文化遺産是曆史留給人類的财富 #
從存在形态上文化遺産分為:物質文化遺産(有形文化遺産)和非物質文化遺産(無形文化遺産)。
傳統的物質文化遺産包括古迹、曆史建築群、遺址,例如一些國家AAA級景區、考古文物、名人紀念物等,它們多數是具有考古意義,曆史意識的有形構造體。
而非物質遺産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所包含各族人民在不同場所下不斷傳承的傳統文化,如手作工藝、社會實踐、工具技能、觀念表達等,這是對人們創作力的一種尊重和認可。
中國是一個有着濃厚文化底蘊和豐富文化遺産的國家,相信很多小夥伴對物質文化遺産的認知都停留在一些比較著名的建築上,如長城。在衆多的物質文化遺産中,長城是數一數二的重要角色,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奠定了它不可撼動的地位。
你能想象到
僅僅拿着手機,就能遊覽長城嗎?
說起長城,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是北京的八達嶺長城,它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防禦工程萬裡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萬裡長城綿延我國15個省區市,造就了不同的長城地段有着不同的名字,大家可能不知道這些“長城嶺”在曆史中同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箭扣長城、慕田峪長城......
在雲端地球模型廣場,小編發現有熱愛3D建模的同學利用三維重建技術,使原本恢弘的萬裡長城,以3D模型的形式出現在了我們的手機上。
▲上面是大佬分享在雲端地球模型廣場上的箭扣長城。
▲長城表面破損的細節通過雲端地球3D建模技術完美的呈現出來。
▲素有“萬裡長城,慕田峪獨秀”的慕田峪長城,那些斑駁的城牆,通過3D模型你都能感受到曆史的痕迹。
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産來說,在如今的信息時代,也許能通過音頻、視頻等形式,将它們保存下來,通過一代代人傳承下去;而物質文化遺産,盡管經過人工的修繕,可很多曆史的痕迹也終将逝去。
現在,已經有不少小夥伴們加入到了文物保護隊伍中來了,在雲端地球模型廣場,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古代建築和傳統文物通過3D建模被展示了出來。
人們對于文物保護的意識在逐步提高,三維重建技術的出現為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開辟了新路徑,不僅可以讓物質文化遺産在數字世界“立起來、活起來”,更對于後續文化遺址監察、管理、修繕、重建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與意義。
但受限于技術的壁壘,高精三維地理信息數據量大,處理時間長、成本高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業發展。另一方面,我國三維地理信息的數據處理多數依賴進口軟件,在更趨複雜的國際貿易環境中,存在不可控風險。
雲端地球基于自主研發的全SaaS化實景三維雲計算平台,G-Engine人工智能建模引擎算法,你可以通過手機,單反相機或無人機進行拍照,不需要設置任何參數也不需要任何高配電腦,通過平台網頁或客戶端上傳影像後即可在線三維重建。
▲古建築精細建模:通過擺動鏡頭拍攝多角度圖像。采集完成後直接導入雲端地球生成高精度三維模型。
面對各種“複雜”的傾斜攝影任務不用為空三煩惱,雲端建模不再為集群配置擔憂。三維重建都是在私有賬戶下,數據進行加密管理,整個過程全部做到安全可控。
模型廣場還有許多有趣的小模型,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去關注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