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面上出現了一種新型教學方式——
有網友發帖稱,北京一家兒童桌遊館,疑似将一個語文補習班,僞裝成劇本殺的形式:玩家是小學生,DM(主持人)是前教培機構老師,一眼看上去仿佛沉浸式體驗了一節語文課。
這新聞一出,便引起了熱議。一方面,學而思官方緊急發文表态,稱目前“沒有員工在該桌遊劇本館任職”;
另一方面,大家也就“兒童劇本殺”這一形式,展開了在線battle:它到底是“變相補習”,還是“寓教于樂”呢?
先來聊聊一個問題,小學生可以玩劇本殺嗎?這個問題放在兩年前,最常見的回答是“不建議”——
一是因為劇本殺的題材往往涉及犯罪、微恐,且劇情燒腦、不易理解,會影響小孩的遊戲體驗;二是因為劇本殺經常“拼車”組隊,讓一個小孩加入,會影響其他人的遊戲體驗(可參考與小學生組隊打王者)。
但你阻止不了小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
所以,“兒童劇本殺”的出現,其實是一件好事,就相當于《王者榮耀》開設了小學生專區,針對專門的玩法和人群,大家互不幹擾——
那兒童劇本殺,具體玩什麼呢?有人回憶起自己的經曆:“有一次玩哆啦A夢主題的親子密室逃脫,裡面全是奧數題,我帶孩子進去做了一小時才找到路出來……”
可見,學好數學不能買菜,但可以助你“逃出生天”。但你要覺得這就是在補課,那就太扯了——恕我直言,能說出這番話的朋友,都沒有玩過劇本殺:
從大熱劇本《年輪》中的高數題,到《餘香》中的生物題,劇本殺中的知識問答,成年人都逃不過。
大家想象中的兒童劇本殺。
很多人質疑,兒童劇本殺是變相補習班,是教培機構在另尋出路。
但其實早在2021年6月,也就是“雙減”之前,市面上就有了兒童劇本殺,最常見的主題,是和語文、曆史挂鈎的沉浸式角色表演:
比如《三國風雲》的劇本,就是讓大家換裝化身曆史人物、重演曆史細節,從第一人稱的視角去了解曆史,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這形容是不是有點眼熟?
實際上,平替版“兒童劇本殺”,我們每個人都玩過——同學們,你們小時候有在課堂上分角色朗讀課文嗎?有和同學玩過角色扮演遊戲嗎?
當時的我們是站在教室裡閱讀,而如今的小學生比較“凡爾賽”,多了換裝玩耍的機會。
實際上,兒童劇本殺的含“殺”量為零:
北京一知名兒童桌遊館,便将其分為幾大種類——
想了解自然知識的,可以選擇《海洋奇遇》等任務本;想鍛煉邏輯推理能力的,可以選擇《辰寶偵探社》等推理本;想了解傳統文化的,可以選擇《新西遊曆險記》等故事本……
可見市面上的兒童劇本殺,确實以學習知識為主,但要想玩幾次就提高學習成績,那也不太可能。
除此之外,在各種兒童劇本殺遊戲裡,家長的身影也無處不在:
廣東廣州的一家兒童劇本殺,便設置在位于室外的荔灣湖公園:家長需要和孩子一起,沿着固定路線打卡闖關,花一個半小時走完公園,“遊戲挺好,就是有點費家長”。
别以為兒童劇本殺裡隻有兒童,家長都在後面看着呢!
而開設兒童劇本殺的,不僅僅是遊戲機構:
今年8月,江蘇常州的鐘樓區人民法院,便曾開過一場“兒童劇本殺”——
孩子們在法庭上扮演審判長、公訴人、辯護人、證人等角色,完整複制了庭前準備、法庭調查、法庭辯論、被告人陳述、宣判等大環節。
不得不說,通過這場“模拟法庭”的遊戲,孩子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到與法律相關的知識。
相比起傳統的PPT式講學,在玩耍中學習的“兒童劇本殺”,确實是一個好玩的新思路——
寓教于樂,誰不想玩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