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曆史文化中百家姓文化算得上一顆耀眼的明珠,因為有了它對姓氏的集中整理與系統編排,中華民族的姓氏便上升到民族文化的層次。這種文化現象是世界上其他國家古今未曾有之的,因而屬于中華民族所獨有的文化現象。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對這一文化加以很好地傳承并進行綜合分析和系統研究。本篇今天推出百家姓的前世今生中的周、吳、鄭、王四姓氏……
百家姓中的周、吳、鄭、王四姓在曆史上聲名顯赫、熠熠生輝,為人類文明與社會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其姓氏的來源及變遷情況可作如下概述:
一、周姓來源及變遷
在《百家姓中》中位居第五位的周姓原來就是一個民族多、源流廣的姓氏。姓氏主源于姬,亦源于其他民族。其他民族中涉及羌、壯、黎、保安、土家、回、蒙、白、布朗、彜、東鄉、瑤、台灣土著等民族。現在的周姓人口已經占全國人口總數的2%,其中湖南的周姓數量之龐大位列各省之最。
(一)周姓來源
源自周昌。最早的周姓可溯源至黃帝時期,有位知名的點将周昌。而後至商時,有位太史叫周任。此二人系後代周氏之先祖。
源自姬姓。這一姓氏的始祖悉為周文王姬昌。而周族的始祖又是黃帝。周武王在東征之後開始分封天下,而姬姓的國就達50餘個。其後人大多以國名、地名及祖父之号為姓氏。自秦被周滅之後,很多周氏子孫亦以周作為姓氏。而這一支則被認為是周氏之正宗源流。
源自少數民族。在南北朝時北魏的獻帝有位兄長先改姓為普,後改姓為周。當時北魏的拓跋氏就有七兄弟分别統領各自的分支,由此不難發現由拓跋氏改姓而來的周氏絕非獻帝一家,也同樣存在着其他改姓的情況。作為北魏興國七族之一的周姓,在曆史上産生了重大影響。
源自其他姓氏。唐先天、開元年姬姓開始有改為周姓的萌芽,這是由于唐玄宗名中帶個“基”字與“姬”同音的緣故。五代十國時後梁成油的後世兒孫亦改為周姓,這是由于成油死後梁太祖賜其周姓的和緣故。元末時蘇姓在泉州的一支改本姓為周姓。至唐末,蘇益後人居泉州,族人不但财産沒官,還不停地受官軍圍剿,于是四處逃難。後世子孫為避難才開始改本姓為周姓。這支周氏族人不斷繁衍,而且漸向台灣新竹遷徙。
(二)周姓變遷
周姓在曆史上最早發源地為陝西的渭河平原,周朝初年周武王分封天下,許多諸侯國相應建立,這些諸侯國大多分布于江淮地區及黃河中下遊。
周姓遷徙的方向為自西而東,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形,與周五室遷都的方向由陝西至河南不無幹系。自平東王向東遷至洛陽,周氏使獲得了史上最強勢的繁衍機會,一躍而成族中巨擘。随後周姓在中國不斷向北方演進,先是河南,而後是陝西,這兩個地區日漸成為中心。
秦漢時期,郡縣制、郡國制這兩種形态的存在都在相當大程度上促進了周姓族群的繁衍與擴大。在這一期間,周姓已遷至今天的河南與蘇北地區,而且在不斷發展與變化中終成一門旺族。這時期的周氏以沛國、汝南二周氏最為鼎盛。
兩漢以後山東、河南為中國人口是密集地區。
魏晉之時,戰火的烽煙彌漫了整個北方,曆史上首次民族大遷徙的帷幕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拉開的。在衆多的遷徙大軍中自然少不了周姓的族人,他們是随着中原的隊伍而一路南遷的。
兩晉之時,曾受到一門三封的周氏族人就出自汝南安成,此人系周浚。之後周馥、周嵩、周顫等史上名流接連出現。
當曆史的車輪駛入隋唐時期,周姓在族群的規模上又實現了新的拓展。
唐朝末年至五代時期是中國曆史上最為混亂、最為黑暗的年代,金人、蒙古人幾次南下之後的結果是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山東、河南一帶的周姓就是在這一背景下開啟南遷的苦旅的。
(三)周姓名流
周表,開元年間因殿試名列榜首而受封于河中府尹,并相繼任吏部侍郎與仁同平章事等職。
周渭,灌輸淮陰人,進士及第。所任職位涵蓋守秘書少監、祠部郎中、膳部員外郎、殿中待禦史、監察禦史、長安尉、襄城尉等。
周虎,臨淮人,宋時甯宗年間狀元。
周師銳,宋甯宗時進士及第并位列第一名,并因此敕封為狀元。
周震炎,宋理宗年間狀元。
周乾,明嘉靖年間武狀元。
周延儒,直隸宜興人,明萬曆年間狀元。
周世顯,明崇祯之女長平公主的驸馬。
周澍,清雍正年間狀元,任翰林院修撰,并執掌國史編修。
二、吳姓來源及變遷
吳姓在舊百家姓中排名第六,而在新百家姓中排名第九。該姓最早源于姜姓,系炎帝血脈。
(一)吳姓來源
與其他姓氏迥然有别的是吳姓在起源上确實相對複雜些,不但涉及炎帝還涉及黃帝,不但涉及漢民族,還涉及少數民族。
最初,吳姓源于姜姓。黃帝之前有一個部落屬于姜姓,以驺虞為圖騰。
吳姓源于姬性。這是吳姓的第二起源,此起源在曆史上名氣甚大,對後世所形成的影響也自然深遠。該姓族群人數衆多,是迄今為止吳姓起源中的主流。
至商末,古公亶作為黃帝之後裔領部落于岐山之下定居。膝下三子,分别為太伯、促雍、季曆,而姬昌即是季曆之子。出于讓位,太伯帶領族人最終建立吳國。
源于吳回。老童作為颛顼之孫有二子,分别是吳回和重黎。至夏時,吳回一族回到山西。商時該支遷到山東,史上叫王吳。
出自姚姓。這是其第四個起源。作為東夷一支部落之首領,舜将堯的位置承襲過來,将其部落遷至吳。此時,該姓氏稱虞氏。禹之子建立夏之後,舜之子商即在虞地建虞國。虞國的子民以吳為氏。
(二)吳姓變遷
秦漢以前的吳國位于現在的江蘇無錫一帶,該地同時也是吳姓發源的主要地點。
此地在周朝初年曾是泰伯的土地。後吳姓開始向北方的魯、齊方向發展。
吳楚交戰之後,吳姓後代以名為姓,形成厥由氏。
吳姑蔑為夫差之子,與越人的争戰中受俘。在吳國滅亡前的數年間,吳友作為夫差的太子也一并被俘,并同時在越國流落。
秦漢時,吳芮父從楚向廬山遷徙。
三國時吳允承向吳郡遷徒,曆史進入三國這一特定的時期。
明清時,吳姓在國内的分布日趨廣泛。
近現代随着泰州吳氏人丁之增加,後裔逐漸演變為登州吳氏。自吳僧兒下傳之孫吳可誠之時,該氏開始沒落。
(三)吳姓名流
吳起,為戰國時軍事家。後世将其與孫武并列。
吳廣,秦朝末年的家民義軍首領。後與陳勝聯合起兵,建立張楚。
吳芮,農民起義的積極響應者了推動者,後被封為衡陽王。
吳道子,唐人,畫聖。
吳夲,北宋泉州人,被世人尊為"神醫"。
吳時來,嘉靖年間舉人。官至左都禦。
吳勉,侗族,元末起義首領。
吳承恩,明代人,《西遊記》作者。
吳敬梓,清人,《儒林外史》作者。。
吳沃堯,清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作者。
吳昌碩,清人,書畫家。對于詩、書、篆都相當有建樹。
三、鄭姓來源及變遷
鄭姓系多源流、多民族姓氏。其在宋版《百家姓》居第七位。
(一)鄭姓來源
源自姬姓。當時以國為氏。鄭國滅亡後,國人皆以國為姓。
源自姜姓。為太公姜子牙後。滅商以後的周武王封封太公子牙之少子井叔于鄭。
源自地名。此種情況是以地為氏。韓哀侯滅鄭後,鄭之王族向漢中逃遷。
源于改姓。部分朝鮮族即改姓為鄭,朝鮮半島的新羅三代王樸儒理時期,模仿漢人實施分封制,其中珍支一部即被封為鄭氏。蒙古人、滿族人都有改為鄭氏的情況。
(二)鄭姓變遷
先秦之時鄭姓基本上集中于山東、江南、陝西一帶。山東的鄭氏主要集中分布于今天的費城。
戰國時,逐漸向河北、山東、山西、四川進駐。
魏晉南北朝時,北方不斷發生動亂,而南方相對平穩。此時,中原的人口開始了南遷之旅程。
晉時,鄭庠為南遷始祖。其任平難将軍、車騎長史,也任過東安太守等職。
鄭昭為鄭庠的第二子,位列開國侯,為入閩始祖。
唐朝末年,中原人南下,許多鄭姓先民向福建移民。黃海沿海一帶自這時起形成鄭氏中心區域。
明朝末年鄭成功因抗清而進駐台灣。
(三)鄭姓名流
鄭國,戰國時期人,生于新鄭,為史上著名的水利專家。
鄭當時,前漢人,生于陳縣,任太子舍人。
鄭吉,前漢人,生于浙江,著名将領。
鄭興,後漢人,生于河南開封,為史上著名的經學家。
鄭衆,後漢人,生于河南開封,為著名經學家。
鄭崇,後漢人,生于山東,任尚書之職。
鄭玄,後漢人,生于山東,著名經學家。
鄭道昭,北魏人,生于河南,為著名書法家。
鄭愔,唐時人,生于河北,著名詩人,任宰相之職。
鄭虔,唐時人,生于河南,著名書法家、畫家和詩人。
鄭珣瑜,唐時人,生于河南,任宰相之職。
鄭餘慶,唐時人,生活河南,任宰相之職。
鄭絪,唐時人,生于灑南,任宰相之職。
鄭注,唐時人,生于绛州,任節度使之職。
鄭瀚,唐時人,生于河南,任右補阙。
四、王姓來源及變遷
王姓主要源于姬姓,另有一部分源自妫姓了子姓,也有一少部分系少數民族改姓而來。姬晉為王姓的始祖。2014年人口總排中占全國的7.10%。現在已經形成了南北方王姓為集中居住區域,而長江以南比率略低,而長江以北比率較高。
(一)王姓來源
源于姬姓。周時靈王的兒子稱王子晉,因直言被廢。其後人便以王為氏。秦朝末年, 王威和王元因避亂而徒至山西和山東,終成一門旺族。
源于子姓。商末,比幹數次向無道纣王谏言,因而被殺。後人多姓王,這是因為比幹原本是王子的緣故。
源于妫姓。妫姓在王姓族群之中是相當重要的一支。在武王伐纣後, 妫滿受封的地點是陳,其後有位子孫陳完,改姓為田。而在齊國為秦所滅之後,齊國的田姓即更為王姓。漢時的五莽的姓氏就是源于這一支王姓。
源于燕太子。前漢末年,王莽建立新朝,燕太子丹受王莽寵,并被賜姓王。後代便以此為姓。
源自少數民族改姓。王姓族群中所融入的少數民族數量龐大,主要有匈奴、高句麗、鮮卑、女真、黨項、蒙古、滿等民族改姓而來。
(二)王姓變遷
先秦時期的王姓主要生活在華北一帶,這一族群的拓展極為迅速。到随唐之時,王姓族群向各地拓展的速度又一次加快。
史上曾發生過一次極為重要的事件,王氏族群在向南遷徙之後,王審知建立閩國,即為五代十國之一。王審知即是王姓在福建一支的開山始祖,史上将其稱為閩王氏。
至明永樂年間,這一支王氏将開拓的領域延伸至台灣等地。
(三)王姓名流
王诩,東周時人,縱橫家,此人又被人稱之為鬼谷子。
王翦,春秋戰國時人,卓越的軍事家。
王陵,西漢人,任右丞相之職。
王昭君,西漢人,為史上四大美女之一。
王莽,新朝開國皇帝。
王充,東漢人,著名思想家。
王允,東漢人,在漢末時任司徒之職。
王朗,三國著名的經學大家。
王粲,東漢人,史上有建安七子之美稱。
王濬,西晉人,官拜鎮西大将軍。
王導,東晉人,著名的書法家、政治家。
王羲之,東晉人,著名的書法家,史稱書聖。
王獻之,東晉人,著名的書法家。
王勃,為唐初四傑之一。
王維,唐時畫家、詩人。
王昌齡,唐邊塞詩人。
王忠嗣,唐時其名戰将。
王仙芝,唐時著名農民起義軍首領。
王建,五代前蜀人,為開國皇帝。
王審知,五代閩國人,開國皇帝。
王安石,北宋人,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
王全斌,北宋人,為著名的将領。
王诜,北宋江人,知名的畫家。
王應麟,南宋人,曾著《三字經》。
王冕,元代人,著名詩人、畫家。
王守仁,明時人,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
王廷相,明時人,哲學家、文學家。
王錫爵,明時人,内閣首輔大臣。
王錫闡,明時人,曆算學家、天文學家。
傳承百家姓姓氏文化是我們每位中國人應該一如繼往而為之的事情,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文化傳承層面的事項,更是中華民族之所以區别于其他民族的顯著标志之一。隻有不忘來時的路,才能走好今後的路。這對于中華姓氏文化的承繼如此,這對于姓名文化的繼往開來、發揚光大、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意義同樣重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