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大多數人都會關注大量的公衆号,并産生閱讀偏好。這時候,很多人都想到設置一個訂閱号分組功能,讓人們跟随偏好閱讀。但是微信卻始終沒有進行這一動作,是它不夠聰明,沒有洞察到用戶訴求嗎?基于此,筆者給出了他的答案。
訂閱号消息分組,這是一個被很多用戶诟病已久的問題,用戶想要從雜亂的消息中快速找到自己想看的訂閱号或文章變得越來越困難,甚至變得失去了閱讀的欲望。
面對這個問題,最簡單粗暴的辦法就是分組,那麼微信為什麼遲遲不對訂閱号分組呢?
文章接下來就來探讨下這個問題。
此次分析的目的不僅僅是分析微信産品本身,更多是希望從功能總結中挖掘出有建設性的意見,支撐自身的産品工作更好的發展。
一、定義需求場景
訂閱号分組的需求源自觀察到用戶收藏的公衆号類型和數量增多,公衆号的推送量遠大于用戶自然閱讀量。
二、拆解問題
分析需求場景内容以及“你為什麼遲遲不對訂閱号分組”,将問題中的名詞or形容詞找出,利用無窮盡法進行逐一拆解。
2.1 為什麼是微信
首先,我認為微信不需要對訂閱号分組。
微信定位是熟人社交。
可在通訊錄,首頁以及發現中跟好友聊天互動進行社交,對于訂閱号來說更多是活躍留存,殺時間的内容模塊;内容模塊指标主要是浏覽深度廣度,以及浏覽時間,所以内容模塊僅僅是作為一個輔助功能。
2.2 為什麼會收藏越來越多?
人性喜堆積收藏,以獲安全感。
伴随收藏的操作成本低,各類公衆号增加,用戶易失去閱讀目标,選擇多,更混亂(推崇不讓用戶選擇)。
對于内容浏覽來說不同内容之間的穿插不易造成認知疲勞,若出現目标内容,可根據通訊錄查看相對應的創作者。
而收藏目的是試圖滿足自身的認知焦慮。
2.3 為什麼用戶看不完
重點在訂閱号過多,用戶無法将每日推送看完,累計過多消息紅點,易增加焦慮感以至于抗拒閱讀,産生負罪感的惡性循環。
需求目的是讓用戶在分類的同時提高閱讀量,但是從以上三點的拆解可以看出,用戶對于需要訂閱号進行分組真正需求程度很低。
三、數據支撐
根據網上的一些研究報告、企鵝智酷的研究、以及微信公開課提到的一些數據,我們了解到:
用戶在微信上閱讀文章的平均數量是5.68篇,其中80%來自朋友圈分享,20%來自公衆号(包括訂閱号和服務号)。用戶真正意義上進入公衆号主動攝取文章消息的較少,目的性比較低,隻是随便看看的心理。
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 傳播主要靠用戶之間口碑推薦,在朋友圈(閱讀優先級較高)的用戶轉發訂閱号易讓用戶接受信息。
- 類型區别明顯。朋友圈的日常個人文字分享與公衆号文章分享區别較大
- 好奇心,滿足人性窺探欲,轉發的訂閱号一般是符合學習生活傳播。
- 群體具有相似性。朋友圈的好友在某些方面是有聯系,轉發文章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能吸引用戶
四、分析沒有分組原因
總的來說微信沒有做分組,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
4.1 操作成本
(1)前期沒有培養用戶分類的習慣,現在出現分類的功能,等于要用戶将之前所有的公衆号都要整理一遍,加大用戶操作成本。
(2)在添加分類的時候,用戶要經過分組操作,讓用戶增加了思考,大部分會選擇跳過,人性是懶惰。後期訂閱号堆積多了,出現2.3的情況。
4.2 心理上
(1)如果用戶不想錯過重要的訂閱号,可置頂,不強迫用戶分類。
(2)用戶是貪心的,訂閱号在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即使是分組訂閱号,也會産生分組内的内容優先級。那不然在訂閱組裡設置置頂功能?
回到最初,收藏的目的就是認為這個信息很重要,而不是為了分類去收藏,既然覺得很重要直接置頂就好,不需要再進行分類。
4.3 目的
微信本身應該是屬于及時通訊,平台的消息流更多在增加用戶粘性,提高平台的活躍度,包攬不同信息展示的功能,屬附加功能,但不是本質核心。
核心是需要提高産品體驗——即時通訊,微信不是微博,關注重點不需要分類信息,也不要打擾。
用戶的使用操作,不需要因小失大,用戶不會因此放棄聊天。
總結
在分析功能的時候,最好是基于産品本身的基調,在合适的時間段叠代合适的功能。
不同類型的産品有不同的産品指标,要根據自身的最高指标去指導産品的發展方向,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
我們很難做到将所有的功能做到盡善盡美,同時也沒必要,因為這樣容易失去産品的本身的特色 。
(很久沒有靜下心投入去寫一篇分析,自己反思了一波,最終還是歸結于人性的懶惰。最近提起筆重新對以往的零散認知進行複盤整理,不說多的,成長靠自己,好好努力分享自己的幹貨吧~~~)
作者:as,公衆号:我是123的三兒
本文由@as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