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放開二手車限遷?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繳翼飛 趙子健 北京報道,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什麼時候放開二手車限遷?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繳翼飛 趙子健 北京報道
随着吉林、上海等汽車生産重鎮逐漸恢複正常,以及一系列穩增長政策的出台,6月車市出現明顯回暖。中汽協數據顯示,6月汽車行業銷量預計完成244.7萬輛,環比增長34.4%,同比增長20.9%;1-6月,銷量預計完成1200.2萬輛,同比下降7.1%。
為進一步鞏固汽車消費回穩态勢,7月7日,商務部等17部門印發《關于搞活汽車流通 擴大汽車消費若幹措施的通知》(下稱《若幹措施》)突出強調要加快形成高效流通、梯次消費的全國統一汽車大市場,并提出了破除新能源汽車市場地方保護、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在全國範圍内取消二手車限遷、優化完善二手車轉移登記等一系列具體舉措。
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在當天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當前出台《若幹措施》,力求通過政策靠前發力、适當加力,進一步促進汽車市場潛力釋放。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各項政策措施發力見效,汽車消費将持續回穩複蘇,下半年汽車消費有望實現較快增長,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發揮積極作用。
财政部和稅務總局此前聯合發布公告,對于符合條件的汽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新政實施首月,部分乘用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新政共減征車輛購置稅71億元,減征車輛109.7萬輛。照此計算,6月車購稅減半政策惠及新車平均每輛車少交6472元稅費。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本輪購置稅優惠政策将拉動新增200萬輛的銷量,預計将通過7個月的促消費努力,推動全年國内乘用車零售達到2100萬輛的規模,在後續相關政策的驅動下,乘用車市場有望在下半年呈現一波成交熱潮,實現市場的快速回暖。
其中,新能源車市繼續維持高增長,仍是國内車市最大亮點。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負責人郭守剛表示,支持新能源汽車購買使用是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保障産業平穩運行的有效途徑。2021年,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滿意度已經追平了傳統燃油汽車。今年1-5月,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車消費占比也已經超過了80%。
根據乘聯會初步估計,6月全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批發銷量預計達到54.6萬輛,同比大增130%,呈現強勢良好增長态勢,有可能創曆史新高。
為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若幹措施》中明确,将研究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政策到期後延期問題。同時,深入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出台下鄉支持政策,引導企業加大活動優惠力度,促進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消費使用。
今年是新能源汽車下鄉的第三年。中汽協數據顯示,2020年下半年啟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後,下鄉車型實現銷售35.8萬輛,同比增長80%,明顯高于行業增速;2021年,新能源汽車下鄉售出106.8萬輛,同比增長169.2%,比整體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速高約10%。
“農村地區具有使用新能源汽車的天然優勢條件,擴大新能源汽車在農村地區的推廣應用,能夠提升農村交通的安全水平,帶動路網、電網等基礎設施改造提升。但是受消費環境的不健全、銷售網絡不完善等因素影響,農村地區的巨大消費潛力尚未得到有效的釋放。”郭守剛說。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吉林、江蘇、湖北等多地政府已經明确出台新能源車下鄉支持政策,以現金補貼的形式讓利于民,三四線城市的鄉鎮居民和城市消費者均可享受,補貼力度普遍達3000元以上,并且部分區域汽車補貼政策還可疊加享受。例如,廣東省對符合條件的消費者,給予新能源汽車綜合使用補貼8000元/輛;上海則是對置換純電乘用車的個人消費者補貼1萬元/輛;北京市到2022年底前,對符合條件“以舊換新”購買新能源車的給予最高不超過1萬元/輛補貼。
相較往年,今年參與活動的車企與車型數量均有所增加。2021年,18家企業及其旗下52款新能源車型參加活動,而今年則增加到26家企業以及旗下70款新能源車型。
崔東樹預測,2022年新能源乘用車的銷量規模有機會突破550萬輛,繼續實現70%左右的高增長。
二手車交易已成為我國汽車流通市場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二手車市場表現一直好于新車市場,除2020年受疫情影響交易量小幅下滑,近10年來全國二手車交易量平均增幅達到10%左右,尤其是2021年全國二手車交易量達到1759萬輛,同比增速超過20%,市場規模創曆史新高。
“我國汽車保有量已超過3億輛,位居全球第一。汽車保有量到達一定程度後,二手車市場就開始放量,這是國際上汽車消費的普遍規律。”盛秋平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二手車是汽車全生命周期承上啟下的重要一環。搞活二手車流通,能夠盤活汽車存量,拉動新車消費增量,帶動汽車後市場,對促進汽車梯次消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過,盛秋平強調,我國2021年二手車交易量不到汽車保有總量的6%,遠低于國際成熟汽車市場比例,二手車跨區域限遷、商品屬性不明确、經銷業務受限多等問題,嚴重阻礙了二手車市場的發展。
比如,企業經銷模式是國際成熟二手車市場的流通主渠道,占比約為70%,而我國二手車市場以“經紀 個人”模式為主,行業“小散弱”問題突出。
為此,《若幹措施》要求,取消對開展二手車經銷的不合理限制,明确登記注冊住所和經營場所在二手車交易市場以外的企業可以開展二手車銷售業務。對從事新車銷售和二手車銷售的企業,經營範圍統一登記為“汽車銷售”,按有關規定做好備案。
同時,由于自然人售賣二手車時,無法作為賣方向收購企業開具銷售發票,為便利群衆售車和企業經營,《若幹措施》提出,自2022年10月1日起,允許二手車企業作為買方開具發票,即“反向開具發票”,并憑此辦理轉移登記手續。
此外,在優化交易登記管理方面,《若幹措施》明确,将企業經銷的二手車像新車一樣按照“庫存商品”進行會計核算,在機動車轉讓登記時進行單獨簽注,并核發臨時行駛車輛号牌,極大優化了交易登記流程;對汽車限購城市,明确汽車銷售企業購入并用于銷售的二手車不占用号牌指标,進一步降低企業經營成本,便利二手車交易流通。
對于此前備受關注的二手車限遷問題,崔東樹表示,目前大部分城市都已取消二手車限遷,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還存在“國六門檻”,其他城市的國五及以下的高端二手車無法進入一線城市市場。由于部分發達地區消費者無法購買國五二手車,因此部分優質二手車有些情況下存在價格低估情況,車主不舍得低價賣車去更新車輛。
盛秋平指出,二手車限遷一直是制約汽車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突出問題。目前我國二手車流向總體上呈現由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流動的區域特征,車輛均價在6萬元左右。然而,少數地區取消限遷政策進展緩慢,為保證該項措施盡快落地見效,《若幹措施》進一步明确該措施從今年的8月1日起全面實施。全面取消限遷政策以後,二手車将進一步實現全國自由流通,極大豐富汽車産品供給,提升供需适配性,更好地滿足汽車消費需求。
“比如在市場上比較受歡迎的國五豪華車,如果是非大氣污染治理地區的車輛,原本是無法賣到北京、廣州等很多有高端消費能力的地方,但是放開限遷後,這些地方的消費者就有機會入手價格合适的國五二手車,拉動次新車主更新置換新車。”崔東樹坦言,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将豐富二手車市場的車源,加速二手車置換新車的過程,對整體汽車流通體系的促進作用巨大,最終形成二手車交易全國統一大市場。
更多内容請下載21财經APP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