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報道,2022年10月10日,東風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0081 ,簡稱“東風科技”)召開2022年第三次臨時股東大會,對《 關于公司下屬公司在建工程報廢的議案》、《關于公司與東風汽車财務有限公司簽訂《金融服務框架協議》暨關聯交易的議案》等相關議案進行了審議與表決。
愛集微作為其機構股東參與此次臨時股東大會,并在現場與東風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韓力就公司今年業務發展情況,以及面對的挑戰等相關話題進行了交流。
盈利水平下滑背後的多重因素
受疫情、地緣沖突及全球通脹加劇等諸多因素影響,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2022年注定仍是困難重重的一年。東風科技正是置身于這樣的大環境之下。公司主營業務為汽車零部件生産、制造、銷售相關業務,涵蓋座艙與車身系統、制動及智能駕駛系統、電驅動系統、熱管理系統、動力總成部件系統。
東風科技2022年半年度報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3.96億元,同比下降 14.8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5450.26萬元,同比下降44.3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5090.65萬元,同比減少45.92%。
對此,韓力對愛集微表示,公司業績變動受多重因素影響。除了原材料漲價以及整車廠進一步要求供應商降本之外,他還重點提及了四點:一是上海疫情下的嚴格封控制度,導緻物流不暢,且“閉環”管理情況下,隻有部分員工能回到生産線,産能隻能維持在60%~70%,在保證了一部分戰略客戶的供貨後,還有一些客戶的供應難以保障;二是芯片供應緊張的狀态從去年到今年一直沒有緩解,這也使得公司在新能源、智能駕駛領域的一些高附加值産品受到影響,并導緻對公司有利的一些客戶的高端車型的訂單延遲;三是卡車市場銷量繼續下滑,整個行業的需求量下滑了40%~50%,而公司有近50%的業務聚焦在商用車領域,行業市場規模持續萎縮也導緻該部分業務不振;最後是在新能源尤其是EPOWER國産化項目上的投入和儲備加大,但市場落地不及預期。
汽車零部件企業的“衆生相”,如何突破?
但東風科技所面對的以上挑戰和困難,幾乎是近兩年國内汽車零部件企業的“衆生相”。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等變革浪潮下,有一大批中國的自主品牌車企乘勢而起,本土的汽車供應鍊也在逐步完善中。理應說,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發展潛力巨大,然而,汽車行業整體增長減速,加之疫情等一系列的“黑天鵝”事件出現,利潤持續收窄,且“新四化”趨勢帶來的産品結構性調整,為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平添了多重壓力。
具體而言,産品降價壓力及成本上升令汽車零部件行業盈利整體承壓。下遊整車廠需要集中資金,加大對新能源及智能駕駛方面的投入,但随着資本需求的不斷增加,利潤資金池卻在不斷收窄,因此,對供應商成本年降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導緻零部件企業持續面臨産品價格下降壓力。而在成本方面,上遊原材料價格處于上漲周期、人力成本始終處于上升通道。
另一方面,面對“新四化”發展趨勢,汽車零部件企業在推進傳統硬件産品智能化升級的同時,逐步進入自動駕駛、智能座艙及軟件産品市場,旨在實現軟硬件一體化集成與産品結構的轉型升級。考慮到電子化、智能化等産品的開發需要持續保持較高的研發投入,研發成本占營收比例顯著增加。然而,産品結構調整并未給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帶來規模化收入,短期内,該部分業務難以對傳統汽車零部件企業的收入與利潤提供有效支撐。
為此,東風科技也将在鞏固原有客戶資源、研發、産業發展集群等優勢的基礎上,多措并舉,以改善經營現狀。
例如,提升盈利能力,強化成本費用管控,持續發掘達成目标的方策。在面對主要客戶量綱大幅下滑情況下,東風科技在2月份開始開展 N (12-N)滾動預測聽證,開展年度目标達成策劃滾動修訂完善工作,做到了早策劃、早應對;開展了盈虧平衡點降低工作,通過持續不斷的年度經營策劃滾動完善。同時,積極搶抓内外部市場機遇,在新業務、新客戶獲取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在努力把握國家“穩”經濟“一攬子”政策的紅利、乘用車市場複蘇和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機會,大力開展市場拓展工作,最大限度的挖掘增收課題,有效的遏制了收入的進一步下滑。
當然,供應鍊等方面的挑戰也無處不在。總之,随着汽車産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發展趨勢不斷顯現,給傳統的零部件企業帶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零部件企業必須加快産品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找準适合自身的轉型發展道路。東風科技過去一兩年來也在内部進行了技術和資源的重組和整合,但需要注意的是,近兩年企業也需要更為關注在整合過程中,外部環境帶來的成本上升、供應鍊中斷等額外壓力。
(校對/趙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