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因效應是心理學上的一個概念,即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對他人最近、最新的認識往往占據主體地位,與首次見面時間間隔越長,近因效應就會越明顯。
與其相對應的,是“首因效應”。首因效應有一種“先入為主”的效果,給人以鮮明的印象,如果初次見面就給人留下好印象,那人們就願意和他接近,也影響着對他以後行為和表現的解釋。像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惡人先告狀、先發制人、下馬威...都是利用首因效應。
想一想,你對遠去的朋友最深刻的印象是不是他揮手離開的那一刻?分手的男女朋友,記憶是不是停留在最後一次争吵?即使好得像雙胞胎的“閨密”也會因為近一次争吵而冷漠生疏,甚至怨恨對方?德高望重的大師是不是因為一次流言诋毀而使人們議論紛紛?
這表明如果最近的表現不好,以前的努力也會被大大稀釋。一次戰敗會讓以往的功績全部灰飛煙滅;一次犯錯也會讓所有的努力付諸流水;一次争吵可能把友誼變成仇恨。
與人交往中,如果不能夠使人留下鮮明深刻的第一印象,那麼不妨利用近因效應,跟對方多多接觸,讓對方一點一滴感受你的誠意和美好,這樣也能夠扭轉他人對你的不良印象。
人的大腦中有海馬體和大腦皮層兩個組織負責存儲記憶信息,其中海馬體負責短時記憶,而大腦皮層負責長期記憶。用電腦打比方,海馬體仿佛電腦内存,大腦皮層相當于硬盤。如果一件事情不被反複提及,在海馬體保存一段時間後,大概率會被抛棄。
隻要六天時間,你就能忘掉四分之三的東西。這樣就能夠解釋,為什麼老闆記住的是你年底時出的錯,而想不起來你之前的成功和一整年的辛苦了。人類總是先從海馬體中讀取短時記憶,在找不到匹配場景的情況下才會去大腦皮層中搜索,就像電腦總是先從内存讀取數據,然後才從硬盤交換需要的數據到内存中。如果在老闆的海馬體中一下就匹配到了你犯的錯誤,那麼搜索過程将立刻停止,即使你的成功業績已經存在了他的大腦皮層裡,也沒有機會呈現出來了。
而更糟糕的事情是,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類似的錯誤,則海馬體的短時記憶不斷被喚醒,這樣會強化記憶的效果,基本上錯誤被寫到大腦皮層變成永久記憶是沒跑了。那樣的話,對一個人的刻闆印象就形成了,後續也很難改變。
通過大量的實驗證實,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依附于人的主體價值選擇和價值評價。在主體價值系統作用下形成的印象,被賦予了某種意義,被稱為加重印象。一般而言,認知結構簡單的人更容易出現近因效應,認知結構複雜的人更容易出現首因效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