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二人對話搞笑音樂

二人對話搞笑音樂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00:47:59

二人對話搞笑音樂(你這麼土)1

首先聲明,這篇閑聊與那英批評刀郎或者丁太升批評高進無關。雖然我對那英和丁太升的批評覺得無法接受。

這篇仍舊閑聊“八音”,說說土制樂器。

土——粘土,也能燒制成樂器。

比如“埙”,非常古老的一種響器。據說發明者是暴辛公——好生疏的名字,已經在古籍中沉睡得太久了,他是東周的京畿小國暴國的國君(暴姓之祖),大概是因為善于吹埙,進而改良了埙,應該不是發明者,因為埙遠比東周要古老(半坡遺址就曾出土)。先民制造“石流星”用以狩獵,趕上些空心有孔的石頭,一旦掄起來嗡嗡作響,一身“藝術細菌”的祖先們受了啟發,于是用陶土燒成了形如雁卵、中空外孔的埙。

我覺得空竹大概也有一個類似的發明過程,《水浒傳》裡不是有宋江托物言志的詩嗎——“一聲低來一聲高,嘹亮聲音透碧霄。空有許多雄氣力,無人提攜漫徒勞。”

遠取諸物,近取諸身,古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總是讓現代人汗顔啊,甚至北大清華,十三億人中最精華的頭腦群英荟萃,也不見得比先民玩兒的更新奇啊!

《詩經》裡說“伯氏吹埙,仲氏吹篪(chí,竹制樂器,類似笛子)”——兄弟倆一個吹埙一個吹篪,一派和睦親善,那時候沒有拆遷分房處置遺産這類勞心費神傷感情的事兒,兄弟們到一起玩兒個音樂沙龍——真正的“中國好聲音”啊!

而“埙篪”組合堪稱古代的“完美星搭檔”,二者逐漸建立了高尚的、純粹的、牢不可破的、兄弟般的友誼,所以“埙篪”被拿來形容兄弟朋友間的親密和睦,大概就如現在的“筷子兄弟”吧!清代吳苑《到家》詩曰:“……憶昔少年時,老屋埙箎奏。樹下共嬉遊,兄先弟随後。樹今已成圍,山石還如舊。拟采南陔蘭,相偕飾容臭(香囊)。匪敢賦閑居,獻母南山壽。”這詩寫得好啊,讀之,忠孝和睦之心油然興起。

另外一種土質樂器叫“缶”,說白了就是陶罐,《說文解字》解釋:“缶,瓦器,所以盛酒漿,秦人鼔之以節歌。”高興起來什麼不能敲敲打打呢?李白不是說“忽聞岸上踏歌聲”嗎?蘇轼不是說“扣弦而歌”嗎?尚武的關西大漢們不愛玩精緻的玩意兒,《史記·李斯列傳》說:“夫擊甕叩缶彈筝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這話可是語帶譏諷啊!可時至今日,華陰老腔不還啪啪砸闆凳呢嗎?倒也好聽——“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闆凳都是木頭”,你要用鋼琴伴奏,還真不是那麼回事兒。

二人對話搞笑音樂(你這麼土)2

聽這樂器,帶着沉鈍的殺氣,當年蔺相如就是拿着這麼個瓦罐兒,讓秦王敲一下,“不敲,我砸死你!”要知道,“五步之内,人盡敵國”啊!秦王隻好就範——“日照荒城芳草新,相如曾此挫強秦。能令百二山河主,便作樽前擊缶人。”蔺相如為什麼能做到呢?——“西秦北趙各稱高,池上張筵列我曹。何事君王親擊缶,相如有劍可吹毛。”

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渑池會”。所以在古代宴會上,擊缶而歌時,有時可能表示的是一種臣服。據說古代葬禮上,也有擊缶的傳統,莊子“鼓盆而歌”,是也;現在孝子摔盆,變也。(一家之言啊)

二人對話搞笑音樂(你這麼土)3

不過,看過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擊缶表演後,我才知道是自己淺薄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