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6日電(陳祖允、林德利)走進浙江蒼南縣馬站鎮某綠色農業基地,隻見一個個大型蔬菜大棚整齊排列。走進基地的智能化蔬菜大棚,一株株西紅柿順着搭建好的藤架向上旺盛生長,一顆顆大紅果實挂滿枝頭,長勢喜人。
這麼大的蔬菜大棚,卻很少看到菜農來種植養護。“自從有了電氣化技術,我們動動手指就把棚裡的大部分活兒都給幹了!”大棚主人陳德意說,别看這個菜棚,科技含量可不低。比如,隻要在手機上輕輕一點,大棚内的數十盞補光燈就可以同時亮起,為棚内的西紅柿補充光照。
原來,園區采用連棟鋼架大棚栽培,配套了精準施肥系統、數據采集系統、監測系統、智能控制系統、數據顯示系統,應用了水肥一體化等技術,通過智慧農業物聯網技術實現了精準監測、智能管控、質量追溯。隻要有電和網絡,就可以對大棚裡任何一個區域進行精準控制,在線查看管理、灌水、施肥情況。
目前,該這種種植規模達100餘畝的基地還有不少。陳德意說:“現在我們的基地購買了噴灌、施肥等先進設備,這一系列設備的應用,取代了傳統人工的辦法,大大節省了人力,還讓西紅柿增産增收。”
為了讓基地用上放心電,國網蒼南縣供電公司馬站紅船黨員服務隊員們經常來到基地,認真傾聽基地方面的用電需求,主動對基地大棚内的用電線路、插座開關、閘刀等進行“義診”,并幫助梳理大棚内的電力線路,免費更換破損的線路和老化的漏電保護器。提醒農戶注意用電安全,提升安全用電意識。
随着豐收的季節到來,基地等農業用電設備設施使用頻率大增,用電負荷不斷攀升。為保障轄區内農戶安全可靠用電,紅船共産黨員服務隊又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安全用電檢查,幫助安裝漏電保護器、排氣扇、溫度控制器、施肥澆灌一體機等用電設備,幫助農戶解決實際用電困難,助力秋季豐收。
有現代科技加持,農業種植也變得“科技範兒”十足,種地不再依賴于“靠天吃飯”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