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劉邦一共有兄弟四人:
老大叫劉伯,
老二叫劉仲,
老三就是劉邦,
按這個順序司馬遷說劉邦的字叫季是不對的,他的原名應該就叫劉季,
老四叫劉交。
從這些名字可以看出,劉邦的老爹在起名時很偷懶,
因為這些個名字就跟劉一、劉二、劉三一樣,
基本上是不用動腦子的的。
02
大哥劉伯結婚沒幾年,
生下個兒子劉信,
年紀輕輕就去世了。
丢下孤兒寡母單過,
孩子亦即劉邦的侄兒劉信,
是由寡居的大嫂一手拉扯大的。
二哥劉仲,為人憨厚木讷,
膽小怕事,在老婆面前也是個吃軟飯的。
劉邦得天下後,
05
衆所周知,劉邦年輕的時候,
本質上就是一個古惑仔,
經常招呼一些個狐朋狗友到家裡吃吃喝喝,
有時候也難免到他大嫂家蹭飯吃。
那時候,
中國的皇帝雖然一統天下,
但是中國人民的生活還沒有達到小康水平,
估計家家戶戶也就喝的稀飯,
吃點羹湯什麼的。
但是劉邦蹭飯吃的次數多了,
他大嫂就有點不情願了。
有一次劉邦又帶着一大群古惑仔到大嫂家混飯,
他大嫂敲着鍋說,
羹都喝光了,
古惑仔們看到沒飯吃了,
全都一哄而散。
可是知嫂莫如叔,
劉邦多聰明,
他偷偷地揭開鍋蓋一看,
熱騰騰的湯正充滿熱情地看着劉邦呢!
當時,劉邦那個氣啊,
不就是喝你幾碗殘湯嗎?
至于嗎!
06
後來,劉邦化家為國,當了皇帝後,
給家裡人都弄個王爺幹幹。
當時劉伯已經死了,
可是劉邦在分封的時候,
所有的親戚都封了王,
隻有劉伯的兒子劉信還是整天一個人在家裡悶悶地唱着一無所有。
劉邦大嫂看兒子整天苦着個臉,
知道是自己當年那一點殘湯得罪了劉邦,
她那個悔呀,
不就是一鍋湯嗎?
還是老娘喝剩下的,
早知道這一鍋湯能換個王爺當當,
别說一鍋,就是一百鍋也劃得來呀。
可如今怎麼辦呢?
想了半天,隻有去找公公了。
于是劉邦大嫂跑到劉邦老爹那裡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地哭了一場。
劉邦老爹到底疼自己的長孫子,
就跑到皇帝兒子那裡求情。
這老頭也絕,他并不直接說,而是繞着彎子講:“老三,你這次分髒,怎麼把你大侄子給忘了,雖然老大死了,他兒子怎麼着也得給點好處給他吧?”
劉邦看他老爹出馬了,
總不能不給面子,
他說:“不是我忘了,主要是劉信那小子的老娘當年太不胎氣了,連點剩湯都不舍得給我喝,我氣不過。”
07
後來經劉邦老爹再三求情,
劉邦才給劉信封了一個羹颉侯。
羹颉侯是個什麼意思呢?
安徽舒城縣有個羹颉山,
劉信的封地正是在這裡。
貌似巧合,
實則是劉邦蓄意要讓大嫂難堪——“颉”與“戛”字同音,意作敲擊,
“羹颉”亦即“敲擊羹鍋”,
——讓你當年假裝刮鍋底不給咱兄弟們飯吃!
你說兒子頭上戴着這麼一頂貴冠,
讓做母親的天天想起當年慢待小叔子的事,
還不心裡總鬧得慌?
看來,劉邦這個人除了比較小心眼外,
還十分幽默。
08
大文人蘇轼看不慣,
曾發過感慨,
還質問了一下男子漢大丈夫的漢高祖劉邦:
“高祖号為大度不記人過者,然不置轑釜之怨,獨不畏太 上皇緣此記分杯之語乎?”
“轑釜”即“栎釜”,意思還是刮鍋。
高祖您也号稱是大人不記小人過的人,
念念不忘大嫂當年刮鍋逐客讓你丢面子的事,
就不怕你爹劉 老太公也像你一樣,
忌恨你當時眼看着項羽要烹了他,你還聲稱烹了老爹分一杯羹給你喝?!
大嫂事後大約是很後悔而自責的,
誰承想一個“好酒及色”的小叔子,
日後能坐到天子位上?
想想自己的眼光倒不如做小商販的女人。
《漢書.本紀第一.高 帝劉邦上》記載,劉邦未發迹時“常從王媪、武負貰酒”,常到王老太、武大娘的店裡賒酒喝。這兩個女人就很有見識,“見其常有怪,高祖每酤留飲,酒雠數 倍。”
發現劉邦不是個凡人,他每次來她們兩家店裡要酒喝,王媪、武負都殷勤地加倍奉送。
更讓劉邦感動的是,
“及見怪,歲竟,此兩家常折券棄責。”
自從在劉 邦身上發現了異相,每到年終盤點結賬時,王、武兩位都把劉邦欠的酒錢統統一筆勾銷。
愚鈍的大嫂因有眼無珠,而遭劉邦事後的慢待羞辱,不知王媪、武負兩位慧眼識珠的婦人,後來得到了大漢皇帝什麼樣的回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