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病是臨床常見病,熟練掌握膝關節病的體格檢查,有助于明确診斷,作出相對治療。
一、望診
觀察膝關節有無腫脹、膨大、包塊,膝眼有否凸出。膝關節結核常呈梭形膨大。關節内如有突出物,常為半月闆囊腫或關節遊離體(又叫關節鼠)。觀察股四頭肌有否萎縮,膝關節疾患時,常有股四頭肌萎縮,特别是股内側肌。使兩膝盡量靠攏,觀察有無膝内外翻畸形或膝後弓畸形。
二、按診
注意尋找壓痛點,膝關節炎多在膝眼及髌骨兩側有壓痛。半月闆損傷,在關節線有壓痛。胫骨粗隆隆起并有壓痛,多為胫骨粗隆骨骺炎所緻。如有腫塊,注意深淺,有否移動、波動等。髌前局限性高起多為滑囊炎。關節側方有腫物,多為半月闆囊腫或活動的關節内遊離體。關節後凹腫塊多為腘窩囊腫。如偏心性腫大應排除惡性腫瘤。關節積液時,大量積液關節腫脹明顯,少量或中等積液應做浮髌試驗。患者伸直膝平放床上,少量積液時檢查者兩手緊抱患膝的兩側,用手掌壓迫髌上囊,兩手食指壓迫髌骨的兩側,将積液擠聚于髌骨之下,再用拇指向下按壓髌骨,如出現髌骨撞擊股骨前面的感覺,即為陽性。中等積液時,檢查者可用一手掌緊壓髌上囊,使關節内液體積聚于髌骨之下,用另一手的食指向下按壓髌骨,此時即可出現髌骨浮沉現象,即為陽性。關節活動時如聽到響聲則可能有髌骨軟骨炎、盤狀軟骨闆、關節内遊離體或關節滑膜肥厚等,但響聲如不伴有疼痛或其他症狀,多無臨床意義。
三、運動
膝關節中立位是伸直位。膝關節的運動主要是伸展和屈曲,膝伸直為180°或過伸15°,屈曲小腿可接近大腿。檢查時應注意主動和被動受限程度,并做兩側對比。膝關節運動過度,多為病理性的,如骨折、韌帶撕裂、關節松弛等。極少數經過特殊訓練的人如雜技、文體工作者則為生理性的。
特殊試驗
1.關節分離試驗 又稱側方擠壓試驗、側副韌帶緊張試驗。患者仰卧位,膝關節伸直,檢查者一手握住患肢踝上部,另一手按住膝關節外側,将膝向内推,使内側副韌帶緊張,如發生疼痛和異常的外展擺動,即為陽性,表示内側副韌帶松弛或斷裂。此檢查同時擠壓外側關節面,如外側關節縫感到疼痛,則可能有外側半月闆損傷。
2.抽屜試驗 将患肢屈曲約100°位置,檢查者雙手握住膝部下方向前後推拉,正常移動在0.5cm左右,如小腿上端過度向前移位,表示前十字韌帶斷裂或松弛;如小腿上端過度向後移位,表示後十字韌帶松弛或斷裂。
3.半月闆彈響試驗 患者仰卧,檢查者立于傷側,一手固定膝部,另一手握住足跟或小腿下端,屈膝至足跟觸及臀部,然後使足外旋,小腿外展,逐漸伸膝,如有彈響聲和疼痛,說明外側半月闆可能有損傷。反之,足内旋,小腿内收,逐漸伸膝關節時,如有彈響聲,說明内側半月闆可能有損傷。膝關節極度屈曲時,發生彈響,可考慮後角損傷。屈曲至90°時發生彈響則為半月闆中央損傷。若發生在接近伸直位時,則提示前角損傷。
4.研磨試驗 本試驗分提拉旋轉和擠壓旋轉膝關節兩部分。患者俯卧,膝屈成直角,檢查者以一膝固定患者股部,兩手握病人足部左右旋轉,問病人有何感覺,繼握足部用力上提并作左右旋轉,此時膝關節韌帶處于緊狀态,而半月闆與股骨髁脫離接觸,若引起疼痛,提示韌帶損傷。然後檢查者握足部,以全力下壓并左右旋轉,此時膝關節韌帶相對松弛而半月闆受股骨髁擠壓摩擦,若有碎裂可引起疼痛。這一試驗用來區别半月闆損傷與韌帶損傷。
5.盧因試驗 患者站立使足跟及足趾緊貼地面,用力屈伸膝部,健肢活動自如,如有半月闆損傷時患肢不能伸直,膝部常後退呈屈曲位置,伴随或不伴随疼痛。此試驗也可被動進行。
6.膝關節過伸試驗 患者仰卧,檢查者一手固定膝部,另一手握住小腿下部向上提,将膝關節過度伸展,使半月闆前角受壓,如有疼痛可能為半月闆前角損傷。肥厚的髌下脂肪墊受壓或股骨髁軟骨損傷也可引起疼痛。
7.特納征 内側半月闆損傷刺激隐神經的髌下支,在關節内側産生感覺過敏區或感覺減退區為陽性。
8.彈跳征 患者仰卧,在主動伸屈膝關節時,膝關節發生彈跳,小腿顫動并出現較大的響聲,有時伴疼痛,這是盤狀軟骨的重要體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